黃小剛
一、管理的困境與現(xiàn)狀
為了適應教育的發(fā)展,我鎮(zhèn)對學校布局進行整合,把中心校本部、鎮(zhèn)第二小學辦成寄宿制學校,村小學保留一至三年級,部分小學仍有寄宿學生,全鎮(zhèn)小學在校生2801人,內宿生2186人。小學生從星期一早上回校,星期五下午四點后離校。周一至周五內宿生24小時住校。生活問題,學習問題,安全問題,課余時間管理問題等給學校和教師帶來很多的工作。誰負責學生的學習,誰負責學生的生活,又是誰負責組織學生的課余時間活動等等,需要專任教師和生活教師共同配合,同時還要有足夠的配套設施和空間。但是我鎮(zhèn)小學目前沒有生活教師,各種硬件設施也不能滿足現(xiàn)行需求,特別是中心校本部現(xiàn)有占地面積小,地形復雜,能供孩子玩耍的地方十分有限。現(xiàn)有教學硬件設施簡陋,兩棟教學樓,其中一棟已屬危房;現(xiàn)在校本部在校生1476人,內宿生1156人,設24個教學班。“超大班額”現(xiàn)象十分突出。具體情況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學生自理能力差,教師工作負擔重
2.學生課余時間長,管理難度大
寄宿制學校的老師不僅僅是班級或者課堂上的管理者、組織者、引導者,更是學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監(jiān)護人,這對教師轉換角色和職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通過進一步學習、培訓,切實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家長不配合,當學生在學校違反紀律時,有些家長不但不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一味把責任推給教師,對學校的管理吹毛求疵,橫加指責,吵鬧、上訪、告狀司空見慣,造成教師在學生中的威望下降,導致這部分孩子更加難以管教。
3..缺乏管理人員編制,教師“雙肩挑”
4.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5.硬件資源嚴重不足
學校的硬件資源都嚴重不足,是制約寄宿制學校的瓶頸問題,不利于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育的前提,也不利于寄宿生的健康成長。
二、思考與對策
1.加快完善硬件資源設施
首先,學校應千方百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住宿條件,保證學生宿舍寬敞,學生一人一個床位,讓學生生活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其次,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平臺。住宿生的課余時間多,如果安排不當,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安心,容易發(fā)生不安全事故。因此,學校應著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平臺。如學校設有電視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學校要建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動場所;布置象棋、軍棋、跳棋、圍棋等活動室;同時還要組建了書法、美術、歌舞、體育、朗誦、講故事等興趣小組。讓學生每天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生機勃勃。
2.轉變育人觀念,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寄宿生,每天24小時在學校,其監(jiān)護責任自然就由學校教職工來承擔。為此,學校要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管理理念出發(fā)。學校應要求教師放下架子,全方位誠心為學生服務。在學習上,老師熱心輔導學生,經(jīng)常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共同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幫助他們尋找資料,給他們補缺補漏。在生活上,教師應從學生的衣、食、住、行去指導。還要安排值日老師與學生共同進餐,指導學生衛(wèi)生飲食、科學飲食等,同時了解學生生活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3.關注安全細節(jié),悉心打造平安校園
住宿生的安全問題是學校的頭等大事。學校應該堅持以教育為主渠道,以制度為保障,檢查整改為手段。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制定并完善了各種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突發(fā)預案。為學生印發(fā)安全常識,開展安全演練,提高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對住宿生的安全管理,學校要做到“四個確保”。即確保飲食安全。食堂人員全部持健康證上崗,每日為住宿生提供開水。廚房用具及餐具堅持每餐消毒,嚴把病從口入關;二是確保住宿安全。學校要安排具有責任心強、具有愛心和耐心的教師任班主任,在生活上從衣、食、住、行去指導他們;三是確保活動安全。住宿生在校活動分別由班主任和生活教師全程防護。四是確保路途安全。離校時,由家長親自接,學校才放行。
4.增設管理編制 ,保證寄宿制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寄宿制學校承擔了學生托管功能,學校教師不足,沒有一定數(shù)量的工勤人員、生活指導教師的編制和崗位,造成寄宿制學校后勤服務功能缺失。尤其缺乏英語、信息技術、音樂、美術和體育教師,有些學校音體美課程無法正常開展或開展質量不高,學生的體藝才能缺乏培養(yǎng)。寄宿制學校教師勞動量偏大,因上早晚自習,比其他學校教師每天多工作二、三個小時,無任何補助,長此下去將影響寄宿制學校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增設管理人員編制 ,保證寄宿制學校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5.加強寄宿制學校家校交往及溝通
我校是一所在城鎮(zhèn)里集中辦學的寄宿制小學,生源大部分來自各村屯農(nóng)家子弟及外地務工子女,全校近1500名學生,80%的學生住校。由于我校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普遍不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差,家長文化素質偏低,導致我校的家庭教育幾近空白,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學校教育的推進與發(fā)展,尤其是我們學校,一方面學生在校周期長,家長與孩子見面機會少;另一方面,家長對我們學校教育期望非常高。因此重視家校交往的作用,講究家校交往的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們應化被動為主動,全員主動與家長溝通,讓自己的正確教育理念滲透到家庭教育中去,讓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使孩子健康成長需要的良好心理環(huán)境得到保證。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家庭所處地域、組成家庭成員的數(shù)量、權益、工作性質及結合的形式各異,便構成了多種類型的家庭。而不同類型的家庭便會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作為學校和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就必須有針對性地根據(jù)不同需要調整交往內容和形式,遵循一定的溝通策略,以求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農(nóng)村寄宿制小學辦學管理方式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不斷探索,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需要家長和社會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堅信,通過加快農(nóng)村小學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為廣大農(nóng)村子女創(chuàng)建一個公平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事業(yè)一定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