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英
摘? ? 要:當前,我國農村水環境質量普遍不佳,使得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備受影響,甚至也使地下水污染嚴重,最終威脅人體健康。另外,農村面源污染在水污染負荷中占比較大,而對農村污水進行有效治理不僅可以助力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所以,要實現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推進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就需要加大對農村水污染問題的解決力度。為此,本文詳細論述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的現狀與技術應用,旨在為業界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技術應用
1? 現狀
1.1? 農村生活污水的大范圍排放
當前,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使得農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缺乏資金,加之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政府又沒有進行良好的引導,村民的房屋均是自行修建的,排水系統往往不夠科學,一般將方便放在首位,此種系統會向多個方向排放污水,從而嚴重影響附近環境。
1.2? 污水廠處理效果不穩定
污水廠現狀由于部分采用雨污合流制體系,雨季時污水量較大,對污水廠產生短期負荷沖擊,對污水廠處理效果帶來不利影響。
1.3? 污水收集難
首先,農村生活污水的總體特征是水量小、排放分散、水質復雜、水質水量隨地區和時間變化差異較大。其次,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和勞作方式,污水或糞便直接用于生產生活,可能導致通過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滲入土壤或直接進入河流水體中。加上地形地質等因素的影響,污水管網建設難度大、收水成效低。第三,目前農村缺乏完善的雨污水排放、收集系統和專業的技術支持,多為粗放式排放,管網設施缺乏、維護不到位且管網建設沒有綜合考慮是否與當地的實際情況相適應,雨污合流和混接更是普遍存在。
2? 技術應用
2.1? 凈化槽污水處理技術
凈化槽污水處理技術是將物理方法與生物技術相結合,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的技術。優勢是運行管理靈活、安裝簡單,在農村分散的污水處理中更適用。污水凈化槽,可對社區排放的污水進行集中且獨立的處理,也能夠分開處理各家庭排放的污水,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結合凈化槽結構,處理工藝由五部分組成,即消毒、固體沉淀去除、進水、懸浮物去除、污染物分離去除。然而,其存在安裝運行費用高、維護難度大、標準不完善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2.2? 生態處理技術
生態處理技術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采用工程學手段對污水進行治理與水資源利用相結合的方法,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復合系統降解水中污染物,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人工濕地是生態處理技術中比較典型的方式。人工濕地的作用機理是利用土地—植物系統,濕地上多種植各類挺水植物吸收水中的各類營養物質,主要分類是潛流式人工濕地和表面流人工濕地,達到對污染物的吸收去除效果。但是人工濕地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占用的土地資源較多,目前農村的耕地面積有限,部分地區難以滿足要求;其次,人工濕地對氣候也有很高的要求,我國南北方氣候差異大,因此對人工濕地的運行要求也不相同,尤其北方地區,冬季大部分植物不能生長,人工濕地的效果非常受限;同時,人工濕地還可能對地下水的造成污染。因此在運用人工濕地時,需要充分考慮不利因素的影響。
2.3? 穩定塘
防滲層、圍堤通過人工方式建立,充分結合自然水體自凈機理,并通過原生動物、細菌、真菌、藻類代謝活動以及發生的化學、物化、物理過程,實現去除和降解污染物的目的,這就是穩定塘。其優點是投資少、成本低、不用處理污泥,而氣候影響大、處理效果不穩定、占地大、負荷低是其缺點。為了提高污水處理能力,近些年,國內引入了多個新型塘、組合塘,連續攪拌裝置配在高效藻類塘中;想要實現最佳的處理效果,利用維管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塘;為了大量產生優勢菌種,使微生物凈化作用充分發揮,可將多個厭氧和好氧進行穩定串聯,從而形成多個串聯塘,此種方式較為適合在天然養魚塘和天然廢塘中使用。
2.4? 分散處理
(1)多個居民點(村莊)聯合處理。在平原區域分布較多的村莊密集區,居民點人口集中、連片布局,可共同建設污水處理站統一收集、集中處理,即居民點集聚區選擇地勢低洼且具備排水條件的區域共同建設污水處理站,多村統一建設污水管網,農戶污水收集入管網后,輸送到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規劃農村新型社區均需建設污水處理站,農村新型社區周邊居民點可考慮延伸管網進行污水收集,集中處理,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達到一級B標準。(2)單個居民點(村莊)集中處理。適用于農戶居住較為集中、村莊人口規模較大且距離城鎮較遠的村莊居民點,主要通過建設污水管網收集污水,集中采用中小型污水處理設備采用生態處理模式,進行農村污水的處理,這種處理模式成可做到節省成本、施工簡單、管理方便、出水水質有保障等優點。
2.5? 一體化成套設備處理技術
一體化技術是將傳統生物處理工藝中的反應、沉淀和污泥回流集中于一個容器內,減少了占地面積,并可以根據需要實現脫氮除磷。該技術是適用多種水質、占地面積小、水再生利用,分區處理的有機廢水處理專利技術。一體化膜生物反應器水處理成套設備,集膜與生化反應池以及各工藝相關設備于一體,采用模塊化設計、組合式結構。經管道收集的生活污水經過粗、細格柵去除污水中較大的固體顆粒物質后,進入調節池進行水質均質。處理后出水直接達標排放,剩余有機污泥近零排放。鑒于農村地區的特點,農戶分散布置,設置管網統一收集污水的難度較大,因此一體化成套設備的利用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2.6? 強化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和管理
對排放污水的企業、個人征收排污費,以彌補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維護費用。征收排污費,可以增強企業和村民的環保意識。僅靠政府部門資金支持是無法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由此可能導致設備停運,無法正常處理污水,最后形成惡性循環。此外,污水處理運營成本中電費占比最大,目前大部分地區按非公企業用電的電價標準征收,政府可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按居民用電電價收取,可大大降低運營成本。
2.7? 建管并重,注重創新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建設是基礎,運行管護是關鍵。必須堅持建管并重,創新治理方式,確保農村污水治理設施建得起來,管得到位。在項目建設中,要緊密結合農村實際,根據不同情況不同條件,積極探索包括聯村合建、單村建設、農戶分散處理等在內的建設模式,積極探索和優先選擇低成本、易操作、可持續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確保污水處理取得最大實效,同時要嚴格執行相關技術標準和施工規范,嚴格把控項目設計、評審預算、工程管理、項目驗收等重要環節,確保工程質量。在運行維護中,要積極探索并創建以區政府為責任主體、各鎮(街道、園區)為管理主體、第三方運營機構為服務主體、村為落實主體、農戶為參與和受益主體的運維管理體系,切實加強對污水治理設施及配套收集管網的長效管理,使之真正發揮應有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數字化管控平臺,提高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3? 結語
農村生活污水是常用飲用水安全的重大隱患,只有不斷加強污水的收集、處理和資源化設施建設,才能有效避免因生活污水而引起的水體、土壤和農產品的嚴重污染,確保集中式飲用水源的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因此,生活污水處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并且具有可觀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 皮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數字化用戶,2017(31).
[2] 曹晨波.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發展趨勢的探究[J].大陸橋視野,2017(20).
[3] 馮寧,蘇雷,李亞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發展趨勢[J].節能,2016(8):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