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怡
一、 引言
溝通是一種相互理解,彼此接納對方的觀點、行為,是在雙向交流中相互協調的默契。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后,首先需要的是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且《綱要》中明確指出:“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賴感。”因此,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管理和教育的時候,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生理健康,還要掌握與幼兒溝通交流的方法,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使他們成為有熱心、有愛心,以及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的孩子。
二、溝通的定義及其重要性
所謂溝通是指教師與幼兒互相交流,在情感、認識上達成一致的過程,師生間的溝通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渠道,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使成人有時忽視了與幼兒的溝通,忽視了對幼兒心理需要的滿足,以致因父母與孩子缺乏溝通,造成代溝,教師與幼兒缺乏溝通,造成師生關系的不和諧,因此,成人與幼兒之間需要溝通,并在溝通中互相得到寬容、理解、支持和尊重。師生間的溝通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加深師生間的了解,而且在溝通中,幼兒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尊重,使幼兒有一種被重視感、被接納感,感到自己為教師關心、喜愛,從而得到一種安全的愉快的情緒體驗。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幼兒保持活潑、開朗的情緒,增強對教師的喜愛和信任,樂于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同時,幼兒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向教師傳遞他的情緒、情感,使教師能夠及時地了解幼兒的需要,并給予適宜的指導與幫助。因此教師與幼兒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信任、尊重的關系,可以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情境回放:
午餐后,豆跑過來說,何老師,何老師,牽著我就走到了高葉菲面前,“發什么什么事?”豆豆氣憤的說:“高葉非把陳星然的書撕壞了,怎么辦?”我說:“你覺得應該怎么辦?”:豆豆一頭霧水的回答:“不知道,”我笑笑的說:“你是很會想辦法的孩子,我給你時間,你去想想,想好了,給我說。”豆豆大概走了兩三步,很高興的反過來說:“喊她賠起,”我說:“除了這個方法呢?還有嗎?”豆豆表情嚴肅的說:“暫停5分鐘。我繼續問道:“還有呢?”豆豆想都沒想說:“讓她媽媽買一本新的,”我大吃一驚,豆豆沒說出我想要的答案,我繼續問道:“你去問問陳星然,高葉菲撕壞了他的書,怎么辦!”豆豆皮拉帕拉的跑去過告訴陳星然,陳星然說:“我原諒他了,”說完豆豆很淡定的轉身走了!
這個案例讓我的感受,孩子第一個回答說不知道,是因為平時我們過多給孩子說了,什么該做,怎么做,為什么要這么做!孩子已經習慣了說不知道,正等待著老師對他的回應!而沒有讓孩子感受到解決事情的過程和方法!
三、教師要掌握與幼兒溝通的方法
(一)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們的感受被接納和尊重,老師應該安靜專心地傾聽,用簡單的詞語回應他們的感受,比如“哦……恩……原來是這樣……”說出他們的感受。這件事讓你很灰心!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們的愿望。所有的感受都被接納,但某些行為必須受到限制。要想與幼兒交流,教師首先要會看,要用眼睛去看,看看事情的經過,看看幼兒的行為,解讀這些行為后面的原因,從而真正的了解幼兒的需要,滿足幼兒的需要。對于不同類型的孩子,我們要能夠有初步的判斷和了解,不能盲目的對孩子進行判斷,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這個問題,也許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就會要有效得多。
在出現一些實際的情況的時候,特別是孩子在遇到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發自內心的體會孩子的感受:“你現在心情很難過,老師也覺得是這樣!”“你好像不喜歡這個活動。”等等,這樣讓孩子能夠感覺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接納,從而愿意表達自己的心聲。
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
讓孩子描述你所看見的,或者描述問題。提示用簡單的詞語表達,說出你和孩子的感受,寫便條。
懲罰孩子,實際上剝奪了他從內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煩的制造者,要把他們當作解決問題的積極參與者。請其他孩子幫忙,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見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表達你對事情的期望,提供給他的選擇,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讓他采取行動,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
鼓勵孩子自立并學會贊賞孩子
學前幼兒模仿能力極強,情緒有易傳染的特點,老師和同伴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幼兒頭腦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如果在一日生活中教師及時表揚幼兒的某些良好行為,就會在無形中教育其他幼兒主動向其看齊;另外,學前兒童已經有了初步的集體意識,樂于在集體中展示和表現自己,所以,當老師在集體中表揚某一幼兒時,就會激發其他幼兒的強烈的也想被表揚的愿望。基于幼兒的這些特點,幼兒教師要善于利用榜樣和集體的力量來激發幼兒良好的動機。德國的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幼兒是祖國和民族的未來,幼兒教師作為這些快樂精靈的教育者、推動者和引導者,在表揚時要有這樣的教育機智,懂得表揚的藝術,只有充分利用好了這一教育手段,才能讓我們的幼兒積極快樂的成長。
在孩子們發生矛盾,出現了負面的情緒時,我即時使用《正面管教》里的溝通技巧工具,以關心的態度,簡單的語氣,讓孩子在講訴與同伴發生矛盾的過程,來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的到安慰,幫助孩子從負面的情緒中釋放出來,面對自己的問題。但接納孩子的感受并不是意味著什么事情都是對的,要讓孩子承擔自己的錯誤
并肯定他為自己承擔自己的責任的行為。
尋找機會和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有意無意聽到你對他的正面評價,綜上所述,孩子們一旦感受到了老師的心和她在一起,常常他的行為就會和老師的要求達到高度的一致。如果幼兒和教師的溝通無障礙,他們就會覺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且教室里會充滿笑聲,每一個孩子都有歸屬感,上起課來如沐春風,而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師生之間和諧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