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要:2018北京中考試題在繼承中求創新,關注學生基礎知識與技能,以能力立意,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中考試題中的開放性試題是這種理念的集中體現,它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知識和發散性思維才能自如應對。開放性試題給予學生選擇權,試題的選擇亦或思維路徑的選擇,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增加學生的幸福感、獲得感。建議教師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不斷挖掘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思考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式,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終極目標。
關鍵詞:開放性試題;選擇;中考
文章編號:1008-0546( 2019)09-0046-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19.09.014
2018年是北京中考的改革之年,中考試題穩中求進,打破傳統的考查思路,學生的獲得感強。學生實實在在感受到自己所學在考試中有用武之地,可以做對題、拿到分,為學生后續學習化學增興趣、添動力。縱觀2018北京中考試題,有一類試題十分亮眼,不像傳統的試題學生必須作答,而是給予學生適度的選擇性,從兩個平行的試題中選其一作答;或試題答案不再唯一,不同的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得出合情合理的答案。這類試題的最大特點是試題的開放性,給予學生選擇權,或試題的選擇,或思維方向的選擇,讓學生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一、開放性試題考查特點和意義
1.考查方式
2018北京中考化學開放性試題有多道,涉及多種不同的內容,如表1所示。題型相對固定,均為主觀性試題,沒有選擇題。
中考的開放性試題分布于生活現象解釋、基本實驗和原理分析、科學探究三種不同的考查內容中,分值在不同的考查內容中分布也比較平均,反映出開放性試題處于散而均的狀態,把更多的選擇權交予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選取不同的思維路徑作答。
從題干敘述上看,開放性試題除第13題為整體性開放性試題,其余開放性試題均為試題中的某一問,敘述言簡意賅,主旨鮮明。例如2018北京中考13題題干“補齊連線。從13-A或13-B中任選一個作答”,語言明確,直奔主題;23題第(3)問題干“有一只燒杯中的物質不與稀鹽酸反應,原因是”,直截了當,突出主題。簡潔的語言使要義明確,學生可以更直接獲取信息,思考問題。
2.設問主題
從考察途徑看,開放性試題設問涉及物質性質、用途,混合物主要成分,實驗目的、評價等多個方面,如表2所示。
通過表2可以清晰地看出,開放性試題的設問主題有著明確的指向性,緊緊圍繞著初中化學主干知識物質的性質和化學基礎實驗展開的。從開放性試題的考查主題看出,學生要想順利做好此類試題,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讓學生多積累知識、鍛煉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
3.開放性試題難度和意義
2018中考開放性試題總分合計7分,占到中考化學總分45的15.5%。開放性試題總分值不高,但得分率偏低,與中考得分率相比,偏低14%(見表3),反映出開放性試題失分率較高。試題開放性意義在于學生選擇權的回歸和思維路徑的多樣化,較高的失分率也反映出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不足,思維路徑單一。我們就要夯實學生基本知識與技能,從多角度、多視角引領學生分析問題,使學生思維多元化、廣泛化。
二、開放性試題分類和典型試題解析
1.開放性試題分類
2018中考開放性試題的“開放”體現在題目的選擇,也體現在思維過程與答案的開放。盡覽開放性試題,發現“開放”體現在題目選擇的只有一道題1分,第13題,如圖l所示。“開放”體現在思維過程與答案的有6道題,占比高達85.7%,充分印證中考正從“知識立意”轉向到“能力立意”,凸顯思維考查核心地位。兩種不同的開放性試題,題目的選擇反映學生知識儲備選擇;思維過程與答案的開放反映學生思維路徑選擇。兩種試題的開放性對于學生要求截然不同,對于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要求也涇渭分明。
2.典型試題分析
[例](2018年北京中考第13題)補齊連線。從13-A或13-B中任選一個作答,若均作答,按13-A計分。
此題是開放性試題,體現題目選擇開放性,它由兩道等價的小題組成,分別考查物質的用途和物質的主要成分,屬于化學中的基礎知識,題目本身的難度不大,學生得分率都比較高。題目的開放性主要體現在學生選擇權的賦予,選擇自己更有把握、更有效率的試題作答,提高得分率和準確度。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化學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牢固、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此類試題得分率的保證。
[例](2018年北京中考第19題)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加熱一段時間后,蠟燭熔化、掉落,之后火柴燃燒。
(1)能說明銅具有導熱性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題(1)是開放性試題,體現在思維過程和答案的開放性。結合試題中的描述和實驗示意圖,雖然對所有學生來說,設問相同:說明銅具有導熱性的現象是?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問思維的角度有所差異,一部分同學關注點在蠟燭上,從蠟燭變化的過程思考與設問的關聯,得出“蠟燭熔化”的答案;一部分同學著眼點在火柴上,從火柴變化的歷程理解與設問的關系,獲得“火柴燃燒”的答案;一部分同學從時間視角完整觀測實驗的進程,關注整體、注重細節,得出“蠟燭熔化”和“火柴燃燒”的答案。答案差異反映出學生思維角度迥異,讓不同程度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獲,增強學生獲得感。事物復雜性決定我們看待事物角度要多層次、多方面,建議教師培養學生多視角看問題的能力,選好出發點和立足點,宏觀微觀相結合,局部與整體相照應,使學生思維得以提升,素養獲得培養。
中考試題在不斷加大試題的開放性、靈活性,增大能力立意的考查,我們要及時調整、謹慎應對,落實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挖掘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當學生在對重要知識、概念和基本實驗的功能和價值充分理解后,教師幫助學生知識網絡結構化,關注學生思維的形成,使學生養成全面科學地、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北京教育考試院.北京市中考評價研究報告(1版)[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8
[2] 陳磊磊,全國高考I卷中化學與傳統文化題的分析[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4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