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藺 劉宗英 金小琴 陳成 徐杰



[摘要] 森林康養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將成為我國人民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選擇和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創新驅動”的重要突破。但是,目前我國的森林康養正處于起步階段,無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豐富。本文以四川省滎經縣為例,提出了森林康養發展的“資源稟賦一產品體系一配套支持”三位一體路徑,為相關地區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森林康養;綠色惠民;新興產業
一、前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新思想,并指出其落腳點在于“綠色惠民”。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國”概念,并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求;同時,我國面臨嚴峻的養老形勢,兼有慢性疾病和亞健康的蔓延趨勢,一時間康養旅游在大眾旅游的新時代獲得了蓬勃發展。為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2016年國家林業局相繼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發展的通知》(林場發[2016]3號)和《關于啟動全國森林體驗基地和全國森林養生基地建設試點的通知》(林園旅字[2016]17號)等。因此,從踐行綠色發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升人們生命質量的角度來看,依托優質生態環境而興起,集醫療、旅游、養老、文化、運動、娛樂等多種行業于一身的森林康養產業,既是“綠色惠民”“健康中國”和“康養旅游”理念的完美契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經濟新動能。
四川省森林面積達184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8.03%,[1]屬于全國森林數量及質量均優的省份,具備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絕佳條件。此外,四川省也是全國森林康養發展較早的地區,既是“森林康養”概念的提出者,也是“森林康養”內涵的破譯者。[2]四川省于2015年在吸取國外理念的基礎上率先提出“森林康養”的概念,并不斷完善制度設計,①森林康養已成為全省打造生態經濟的新引擎。目前,全國70%以上的省份都在借鑒四川模式發展森林康養,四川森林康養領跑全國。
滎經縣位于川西民族特色康養服務業發展帶上,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在四川省森林康養產業全面開展的態勢下,2018年雅安市第四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委以滎經縣建成“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的任務;2019年雅安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滎經朝著“縣域經濟強縣”和“天府旅游名縣”的目標奮進。借此契機,滎經縣將打造“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視為加快經濟社會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本文在對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路徑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基于對滎經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資源條件、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的分析,設計了“滎經國際森林康養休閑目的地”的產品體系,并提出了相關的配套措施,以期為其他適宜性區域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關于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路徑的理論思考
目前,不少學者從認識、實踐以及價值的角度提出了森林康養的概念,但學界對森林康養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森林康養不僅具有生理醫療的自然功能,還應具有廣泛的市場經濟功能。[3]因此,從產業的角度來看,森林康養是一個融合高密度、高水平的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的現代產業集群;是一個可以培育出產業鏈、產業網、產業基地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森林康養產業還具有政策依賴性強、產業融合度高、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大的顯著特征。[4]李后強(2005)提出了生態康養的“6+1”理論,對發展康養產業的資源稟賦條件作出了系統闡述。其中,“6”是指溫度、濕度、高度、優產度、潔靜度、綠化度,這是判斷區域是否適合康養產業發展的自然維度;“1”是配套度,是指康養產業與公共服務等生活有關的設施設備的完善程度。受此啟發,本文考慮到森林康養產業的復合性,產品體系的開發也很重要,由此提出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要基本滿足“資源、產品、配套”三個條件,因此,產業發展應遵循“資源稟賦一產品體系一配套支持”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實施路徑(詳見圖1)。首先,森林康養產業以“綠色供給”為重要內容,因此區域內“自然資源”的優良程度就成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先天基礎和先決條件,即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可以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也不是有森林的區域就適合發展森林康養產業。其次,森林康養產業是關聯性很強的產業,這就要求森林康養產品體系完備、產業集中度高、產業整合度強。第三,森林康養產業對基礎設施、政策條件等的配套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換言之,配套條件的完善程度直接關系到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1.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資源稟賦條件
“森林”是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區域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最主要的康養場所。森林之所以能夠成為休養生息的場所,是源于森林里的負氧離子、“精氣”度、制氧效能等對人體有極好修復功能。因此,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自然維度在生態康養的“6度”基礎上,又增加了“負氧度”和“精氣度”,構成了森林康養的“8度”指標,成為判斷一個地區的自然資源稟賦是否適合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評價標準(詳見表1)。另外,森林康養產業作為大健康產業和旅游產業的復合產業,雖然優質的自然資源稟賦是其發展的基礎,但優質的景觀資源(包括地文景觀、水文景觀等),璀璨的文化資源(包括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豐富的物產資源(包括生物、礦物資源、農產品、手工制品等),以及便利的區位交通條件等對提升區域森林康養產業競爭力也十分必要。
2.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產品體系構建
森林康養產業是以森林康養活動為基礎,從而集聚與此相關的產業鏈,進行產業集中和產業整合,規?;l展后,形成了涉及旅游、地產、農業、交通、醫療、保險、文化、娛樂等行業的產業集群,成為地區的全域、全鏈、全時、全員的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因此,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應建立功能齊全、協同合作、廣泛覆蓋的產品體系,這樣才能促進產業的集約化、融合性和規?;l展,不僅可以為公眾提供可深度體驗的空間場所、完備健全的配套服務,還可以由此培育出規?;漠a業基地,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3.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配套支持
森林康養是一個康養與旅游交融、養生與養老交匯的創新性產業集群,要求土地、交通、居住、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各部門各行業的合力支撐,才能為社會大眾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康養服務。因此,政策支持是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首要保障。森林康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相應地有更高的標準,比如國際化的森林康養基地、高端化的康養居住設施和形態,以及現代化的交通設施等,這樣才能增強森林康養區域的可進人性和吸引力,不斷擴大客源市場規模。森林康養與傳統生態旅游最大的區別在于森林康養具有康復、醫療、養生的效能。形成與森林康養服務功能配套的養生、養老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尤其是具備一定數量的從事健康管理、高端體檢、康復療養等醫療健康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打造區域特色養生、康復、保健品牌也很重要。
三、四川滎經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資源條件與現狀分析
在上世紀80年代,滎經曾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依靠“三頭”經濟引領輝煌,①成為四川省山區經濟先進縣。但是,隨著近年來經濟轉型升級,以及政策、資源等方面的制約,滎經縣的經濟發展舉步維艱,探求一條適合滎經發展的轉型之路迫在眉睫。從2018年起,滎經縣將森林康養與綠色惠民相結合,積極探索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路徑,找到了山區資源縣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
1.滎經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資源條件分析
滎經縣自古被譽為“三千之地”②和“三養之地”,③具有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最優條件。根據森林康養產業的“8度”評價標準,滎經縣4~6月和9~10月的溫度最為舒適;在濕度、海拔高度、潔凈度、負氧度和精氣度上,滎經縣的指標都處于十分有利于人體健康的范圍。在綠化度上,滎經縣林地面積占幅員面積93.1%,森林覆蓋率80.3%,位列全省首位,比四川省森林覆蓋率38.03%的兩倍還多。滎經縣盛產天麻、竹筍、茶葉等,農產品優產度85%以上,有機農產品16個,無公害農產品1個。滎經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滎經砂器燒制技藝于2008年被國務院正式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國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達7處。豐厚的文化是滎經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也是森林康養核心競爭力之一。
2.滎經縣森林康養產業推進狀況
一是推進龍蒼溝、牛背山、云峰山、黑沙城“三山一城”大景區建設。龍蒼溝定位為滎經縣森林康養度假的集中示范區、縣域經濟副中心,以國家大熊貓公園南人口為契機,建設集生態觀光、文化體驗、民俗娛樂、山地運動、宗教朝圣、度假療養于一體的國際森林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目前龍蒼溝清風雅雨小鎮項目已完成拆遷、勘察設計、市政基礎道路等前期工作,即將進場施工。牛背山運動康養度假區景區預計2019年國慶開園。云峰山是滎經縣景城一體項目,正在完善規劃中。中國黑砂城擬建成集農文旅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預計2019年完成顓頊廣場提升、絲路砂都雙創綜合體、黑砂美食街、古城田園等一期項目建設。
二是以三條旅游環線架構農康產業體系。第一條環線是全長26公里的竹果蔬環線。計劃建成發展村、柏香村、煙溪溝3個鄉村旅游度假集群和經河度假康養中心,目前已完成16.63公里主干線的油化彩化,以及沿線煙溪溝村、柏香村的村落打造和楊河溝公園、煙溪竹語天堂等鄉村旅游節點的打造。第二條環線是茶產業環線。計劃走有機高端路線,3年內全縣茶葉種植面積15萬畝,建成全省茶葉大縣。目前14公里環線毛路已經拉通,其中硬化道路6公里。第三條環線是中藥材環線。目前建成產業環線道路23公里,啟動滎經天麻“藥食同源”評估,完成“滎經天麻”國家地理標志申報。
三是以撤縣建市為契機優化城鄉產業支撐功能。推進品質社區的建設、繞城路環境整治、河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嚴道古城建設等,加速城市“四向拓展”,做大城市格局。實施棚戶區改造,優化城市功能。推進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城市、省級森林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創建,實施花灘鎮全省“百鎮試點行動”、龍蒼溝鎮第二批省級特色小鎮建設,建設省市級“四好村”等,力爭2022年達到撤縣建市標準。
3.滎經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法規相對滯后。森林康養產業實際用地與土地規劃相沖突。按照“基本農田上山,工業城鎮下山”的思路,滎經縣此前將很多建設用地集中規劃在城鎮和重要路段,基本農田則布局在山區?,F今森林康養集中在山區就可能占用國家基本農田,這與國家的《土地管理法》相悖,為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造成了障礙,為此需要在調規或土地修編過程中作出更合理的用地分配。
二是基礎設施供應不足。滎經縣目前只有一所二級甲等醫院,兩個四星級酒店,療養院、康養醫院、康養酒店等都還在籌備之中。牛背山作為一個具有“AAAAA”級景區潛力的世界級景觀,也是滎經準備重點打造的“森林康養十運動”核心區域,但還存在道路不通、開發受限等問題。
三是產業體系亟待完善。滎經縣雖然生態文化資源稟賦極高,但是縣域內具備基本森林康養功能的機構均小而散,產品種類少、專業化程度低,同時產業發展的醫療衛生、健康療養等資源未能充分共享和利用。另外,目前的森林康養產品服務同質化嚴重,還未形成定制型、個性化、一站式的服務體系。
四、滎經國際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產品體系建構
依據滎經縣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資源條件和現狀,滎經縣可構建的森林康養度假產品體系包括康養度假產品體系、旅養居住產品體系、業態融合產品體系和宣傳推介產品體系(詳見圖2),并在產品體系的范疇之內設計森林康養度假目的地的相關產品項目。
1.建立四大產品體系
(l)建立康養度假產品體系??叼B度假產品體系建立在森林旅游、鄉村旅游與森林康養共融的基礎上,包括生態景觀產品、傳統文化產品、集散功能產品、項目服務產品、特殊餐飲產品以及特色手伴產品等內容。其中,生態景觀產品是滿足公眾的觀賞需求,其構架應注重維系天然景觀的原始本真,展示產品的形態美。傳統文化產品是滿足公眾的游覽需求,結合地區的文化資源特性,展示產品的異域性。集散功能產品是滿足公眾的聚集出行需求,是連接其他產品體系的橋梁,體現產品間的交互性和通達性。項目服務產品是滿足公眾的體驗需求,應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和組織形式,設置康養度假產品項目。特色餐飲產品是滿足公眾的飲食需求,以健康美食和傳統美食助力區域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特色手伴產品是滿足公眾的購物需求,借助特色物產和差異化的商品為地區森林康養產業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