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禎貴
[摘要] 森林康養旅游已成為一個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熱點,相關專家、學者從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重要性、內涵、衡量指標、發展路徑與對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全國多地具有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資源條件,認真分析、梳理當前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態勢,從中獲得經驗與啟示,有助于推動全國森林康養旅游的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重點是搞好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規劃,注重文化傳承,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大交通設施建設力度,完善康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形成森林康養旅游發展合力。
[關鍵詞] 森林康養;旅游業態;研究態勢
作為森林旅游與健康養生相融合的森林康養旅游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具體實踐。森林康養旅游將成為低碳經濟的發展路徑,成為“創新驅動”的重要突破,成為林業轉型升級、實現生態扶貧的必然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森林旅游和康養超過16億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近1.5萬億元。[1]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已成為鄉村振興、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助于將森林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對當前國內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情況進行梳理,從中明確當前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態勢和未來研究方向,總結對全國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啟示。
一、國內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態勢
近年來,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從國家層面受到高度重視。2016年,國家旅游局發布了《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國家林業局把森林康養基地的創建列入全國林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7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實施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改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2019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提出:“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閑旅游、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健康,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把人民健康確定為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把健康發展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重要位置。
森林康養旅游是以森林資源為依托,以生態養生文化為導向,以健康體育活動為內容的生態旅游形式。國家對森林康養旅游的高度重視,促進了各地政府、企業對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重視。同時,森林康養作為旅游新業態,也逐漸受到學界的關注和大眾的青睞,成為研究的新焦點。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森林康養旅游”為篇名展開搜索,截止2019年6月末,共搜索到34條結果,文獻發表時間最早從2016年開始,2016年共7篇,2017年為15篇,2018年為10篇,2019年為2篇。以“森林康養旅游”為主題在中國知網展開文獻搜索,截止2019年6月末,共搜索到89條結果,文獻發表時間最早從2016年開始,2016年為8篇,2017年為41篇.2018年為35篇,2019年為5篇。以上文獻的研究重點集中在森林康養旅游的重要性、內涵與衡量指標、發展路徑與對策等方面。
1.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重要性
不少學者從森林的生態價值、豐富林業產業業態、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強調了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重要性。例如:叢麗(2016)認為,隨著城市人居環境不斷惡化和城市人群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森林康養可以減輕人們的壓力,產生放松身心效果,成為國民共享的一種生態福利。[2]在2017年12月的首屆中國森林康養與醫療旅游論壇上,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提出森林康養旅游順應建設“健康中國”新要求,契合推進綠色發展新趨勢,滿足人們追求健康生活新期待,應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3]張躍西(2017)認為,森林是人類的家園,打造“健康中國”離不開森林生態產業的支撐;只有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才能拓展新業態,創造新產品。[4]馬捷(2017)認為,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是有效盤活林業資源,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助推新常態下我國林業改革的有效手段。[5]
2.森林康養旅游的內涵與衡量指標
一些學者對森林康養旅游的內涵進行了分析,大都將其歸結為一種新的旅游形式。例如:周亦波(2016)指出.森林康養是以森林為載體,以康體活動為導向,以養生文化為靈魂的綜合旅游形式,是森林旅游的新業態,是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新型模式。[6]在對森林康養旅游內涵理解的基礎上,有學者研究了森林康養旅游開發潛力的衡量指標與方法,例如:李濟任(2018)從森林康養資源價值、森林康養環境價值和開發建設價值3個層次,選取8個準則層,界定32個指標層,采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森林康養旅游開發潛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得出了最終的評價結果。分析結果顯示,3個子目標層權重最高的是康養環境價值評價,權重值為0.63,次之為康養旅游價值評價,權重值為0.26,對開發建設價值評價的權重值最低,僅為0.11,說明森林康養旅游側重于森林康養,以康養為主要需求動機,以森林環境質量為主導因素。[7]
3.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路徑與對策
結合森林康養旅游興起的緣由以及目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學者們分別從全國層面和特定區域層面提出了發展路徑和對策。從全國發展層面看,張躍西(2017)認為森林康養旅游迫切需要強化戰略引領,創新商業模式,突出主題特色,優化功能布局,夯實技術基礎,打造產品體系。[8]陳曉麗(2016)分析了森林資源的康養功效,提出我國森林康養旅游開發原則及發展建議。[9]肖艷紅(2018)從森林康養業的主要內容、產業發展需求、科學發展思路3個方面分析了其科學發展的路徑。[10]從特定區域發展層面看,霍岳飛(2018)從區位、人文地理角度分析了太行山區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優勢,并從頂層設計、產業集群構建、產品打造、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了推進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對策。[11]李權(2017)研究了貴州省森林康養的科學發展策略,即做好頂層規劃和設計,抓好招商引資和市場營銷,探索建立行業標準與認證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推進綠色基地建設等。[12]馬捷(2017)提出四川省應通過建立生態保護與資源開發良性互動機制,整合區域森林康養旅游資源,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塑造森林康養旅游特色品牌,強化營銷宣傳以及推動人才培養等,實現森林康養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13]
二、森林康養旅游研究評價及未來研究方向
通過梳理發現,當前學術界對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研究內容較為廣泛。學術界從不同角度探討、分析了森林康養旅游發展的重要性、內涵、衡量指標、發展路徑與對策等,說明森林康養旅游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熱點,確立好科學發展思路、解決好關鍵問題,森林康養旅游必將迅猛發展、勢不可擋。
二是研究隊伍多層次性。對森林康養旅游進行研究的人員,多數來自高校、科研單位,也有來自政府機關及從事森林康養旅游的具體工作者,覆蓋面較廣
三是研究視角體現融合性。一些專家、學者還從森林康養旅游與醫療、養老、衛生、旅游、教育等行業關系進行探討,提出森林康養旅游朝著新興產業發展的態勢,深化了對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認識。
森林康養作為旅游新業態,雖然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和大眾的青睞,但依然處于研究的初始階段,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目前,森林康養旅游的產品形式和開發模式等定性研究有了較多研究成果,但對于森林康養旅游的開發潛力評價指標及開發體系仍屬空白??陀^上分析,由于森林康養旅游研究工作起步較晚,缺少專門的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機構,研究力量過于分散,研究成果未能進行整合,森林康養旅游研究還存在不夠深入的問題。為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應繼續加大、深化對森林康養旅游內涵、地位、作用等的研究;著力探討森林的養生功能、森林康養的林地類型和森林康養旅游的產品設計;特別是要做好森林康養旅游發展過程中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古樹名木的保護利用研究,構建起森林康養旅游文化的傳承保護機制。
三、下一步森林康養旅游發展重點
對現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評價及展望,可為下一步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提供一些思路與啟示??傮w上看,通過對現有森林康養旅游研究態勢的研究與分析,我們認為,未來森林康養旅游發展應依托良好的生態與文化底蘊,借助豐富的森林康養旅游資源,以森林開發特色旅游為主題,以森林康養旅游活動為載體,以康養文化項目為支撐,搭建森林與康養、旅游、文化共生共享的平臺。具體來講,未來森林康養旅游發展重點應在如下幾個方面。
1.搞好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規劃
規劃水平如何,關系到森林康養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發展品位的高低。森林資源豐富的地方政府應高度重視、精心編制、嚴格執行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規劃,以科學合理的規劃來規范和推動森林康養旅游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規劃要堅持“生態、業態、文態、形態”融合發展理念,主打“森林康養”特色定位,構建“養老養生十森林健康十運動健康十支撐產業”的健康產業體系。規劃一經制定,就要嚴格執行,嚴禁隨意改變,依據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規劃搞開發,堅決杜絕不符合森林康養旅游規劃的項目出現。
2.注重森林康養旅游文化傳承
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挖掘森林康養旅游文化內涵,強化森林保護利用,以濃厚的文化彰顯森林康養旅游的地域特色,留住地域文化、鄉村文化的根脈和記憶。森林康養旅游要立足森林的歷史地理、傳統文化、民俗情感,多形式、多途徑傳承展示利用森林文化、民俗文化、飲食文化、養生文化、農事節慶文化等與森林康養旅游有關的文化。深度挖掘森林康養旅游文化內涵,融入現代休閑、養生、旅游理念,突出產品獨特性,促使森林康養旅游發展更具生命力。強化森林康養旅游中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村落文化的保護,在保護好文化的前提下,開發包括森林體驗、森林健身、森林旅游等森林康養旅游產品。
3.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森林康養旅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為發展森林康養旅游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綠色,不僅是發展森林康養旅游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而且還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就發展森林康養旅游而言,森林的底色就是綠色,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本身就是綠色產業。綠水青山,既是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寶貴資源,又是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的獨特優勢。相生共榮、天人共美的良好生態,老少咸宜、營養健康的綠色產品,是發展森林康養旅游獨特吸引力、競爭力與發展魅力所在,森林康養旅游應始終堅持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4.加大森林康養旅游交通設施建設力度
大力推進和整體提升森林康養旅游交通設施水平,努力提升森林康養旅游環境設施的互通、互聯能力,確保游客在森林康養旅游時能體驗和享受到“行之方便、游之盡興、購之豐富、娛之快樂”。結合森林康養旅游實際,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建設森林康養旅游交通設施,引導城市優質交通設施反哺森林康養旅游目的地,支持森林康養旅游發展。重點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城鎮連通周邊森林康養旅游重要旅游點的公共交通網絡,推行“旅游點直通車”、“網絡單車”等便民服務設施,完善森林康養旅游停車場、微型自駕營地等配套設施,形成“快速通達、慢行體驗、無縫接駁”的森林康養旅游綜合交通體系,提升森林康養旅游舒適度與便捷性。
5.完善與配套森林康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
進一步完善森林康養旅游文化、休閑娛樂、教育、科技、體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配套,提升森林康養旅游品質。重視森林康養旅游應急設施和防災減災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森林康養旅游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森林康養旅游的安全感。高水平、高質量搞好森林康養旅游服務,完善旅游標識,全方位提高森林康養旅游經營管理水平。通過森林康養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和服務體系投放,促進城鄉居民森林康養旅游習慣養成,提升未來消費潛力。
6.多措并舉形成森林康養旅游發展合力
大力推進森林康養旅游服務項目建設,如森林浴、森林療養、森林休閑、森林養生、森林運動、森林健身、森林療養等森林康養旅游特色產品,打造一批森林康養旅游名牌基地、名牌企業、名牌產品、名牌服務,帶動森林康養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其次,加快培養森林康養及森林運動產業的高級管理人才,塑造森林康養旅游產業的良好形象;大力提升森林康養信息化水平,實現康養、醫療、旅游、運動等數據的大集中、共建共享和業務協同;大力開展森林康養旅游科技創新,為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不竭的科技動力和堅實的技術支撐。再次,加大康養旅游項目宣傳力度,讓更多人來親身體驗森林康養旅游,助推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俊毅.2018年林業產值達7.33億元[N].經濟日報,2019- 01-16 (01).
[2]叢 麗,張玉鈞.對森林康養旅游科學性研究的思考[J].旅游學刊,2016,(11).
[3]劉澤英.張建龍在首屆中國森林康養與醫療旅游論壇上提出森林康養應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J].林業與生態,2017,(01).
[4][8]張躍西.森林康養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N].中國縣域經濟報,2017-08-07(05).
[5][13]馬 捷,甘俊偉.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森林康養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7,(02).
[6]周亦波.森林康養旅游初探[J].旅游縱覽,2016,(05).
[7]李濟任,許 東.基于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法的森林康養旅游開發潛力評價——以遼東山區為例[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08).
[9]陳曉麗,森林康養旅游研究及開發探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05).
[10]肖艷紅,申紹林,大健康與大旅游背景下森林康養的科學發展路徑[J].綠色科技,2018,(17).
[II]霍岳飛,地理區位視角下的太行山區森林康養旅游發展對策[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3).
[12]李 權,張惠敏,楊學華,謝朝娟,李性苑,大健康與大旅游背景下貴州省森林康養科學發展策略[J].福建林業科技,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