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偉,趙怡蕊
(1.山西中醫藥大學,山西 太原030024;2.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山西 太原030013)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患者慢性微小血管性并發癥中最常見的一種,是腎小球內毛細血管硬化引起的病變,臨床表現為血肌酐(SCr)升高,血尿素氮(BUN)、腎有效血流量(ERPF)和腎小球濾過率(GFR)降低,蛋白尿出現時間越長,病情越難以控制,可導致患者死亡[1].鑒于此,本研究應用草花覆盆顆粒聯合氯沙坦鉀片治療Ⅱ~Ⅲ期DN患者,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的80例Ⅱ~Ⅲ期DN患者,其中男34例,女46例,平均年齡(53.69±15.76)歲,平均病程(7.47±1.84)年.根據其入院先后順序依次編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6.7±15.34)歲;平均病程(7.36±2.14)年.觀察組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齡(54.86±16.73)歲;平均病程(7.58±1.54)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及分期標準:符合《腎臟病學》[2]和 Mogensen中關于DN的診斷標準[3],分期為Ⅱ~Ⅲ期.②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主癥:腰背酸痛,固定痛或呈刺痛,面浮肢腫,尿頻或夜尿清長,舌質紫暗,舌體瘀斑,瘀點;次癥: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肌膚甲錯或肢體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具備主癥兩項;或主癥1項加次癥兩項,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年齡25~80歲,性別不限;能理解本臨床研究的整個治療過程;患者自愿參加研究,同時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與高血壓病、腎動脈硬化等引起的其他繼發性腎小球疾病者;年齡<25周歲或>80周歲者;合并有其他嚴重臟器損害(如心、肝、腦等)而無法正常進行臨床研究者;對研究藥物無法耐受、抗拒或出現過敏者;其他因素引起尿蛋白增加者.
2.1 對照組 給予氯沙坦鉀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71,50 mg×7 s)口服治療,每次100 mg,每日1次.15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草花覆盆顆粒(山西素高紅花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許可證號:QS140206010434,每包7 g)治療.藥物組成:蟲草花、覆盆子、桃仁、薺菜花.每次7 g,每日1次.15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生化指標情況.臨床生化指標檢測:收集兩組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和新鮮尿液,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定量分析24 h尿蛋白、BUN和SCr;采用免疫比濁法定量檢測MALB;運用腎核素掃描檢測ERPF及GFR.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制定的證候分級量化表,治療前后分別進行中醫辨證等級評分.臨床癥狀或體征包括腰背酸痛,固定或呈刺痛,面浮肢腫,尿頻或夜尿清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肌膚甲錯或肢體麻木,刺痛、痛有定處、拒按等進行評分,依據臨床表現的輕、中、重等癥狀程度進行劃分,分別計分為2、4、6分.顯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得到極大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均出現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無效: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幾乎沒有改善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24 h尿蛋白、SCr和BUN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24 h尿蛋白、SCr和BUN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觀察組24 h尿蛋白、SCr及BUN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Ⅱ~Ⅲ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比較(±s)

表1 兩組Ⅱ~Ⅲ期糖尿病腎病患者治療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24 h尿蛋白(g/d)SCr(μmol/L)BUN(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4.13±0.92 1.29±0.36△▲286.56±8.18 127.23±4.82△▲12.74±3.82 6.37±1.58△▲對照組 40 4.25±1.35 2.83±0.56△286.43±8.29 182.35±8.05△11.25±3.35 7.73±2.58△
(2)MALB、ERPF和GFR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MALB、ERPF和GFR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Ⅱ~Ⅲ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微量白蛋白、腎有效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比較(±s)

表2 兩組Ⅱ~Ⅲ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微量白蛋白、腎有效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MALB(mg/L)ERPF(m L/min)GFR(m L/min)觀察組 40 26.13±5.74▲ 399.67±20.15▲ 146.83±10.56▲對照組 40 52.46±5.03 314.25±13.64 128.53±9.07
(3)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Ⅱ~Ⅲ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DN是DM慢性微血管并發癥中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病情惡化、演變和進展到終末期腎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DN患者中腎臟血液流變發生異常,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不斷增加,致使患者產生蛋白尿.早、中期DN患者已存在蛋白尿,腎功能發生進行性減退至終末期腎病,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將導致GFR進行性降低、營養物質大量丟失、機體代謝的毒副產物蓄積于體內,最終導致死亡.研究表明,在腎小球受損的情況下,ERPF灌注不足,導致GFR下降,而SCr及BUN明顯上升,尤其是在腎小管出現損傷時會出現明顯的MALB吸收障礙,尿中排泄量大量增加,因此上述指標均是臨床判定腎小管重吸收功能是否受損的重要指標之一[5].
中醫認為,DN是由消渴病發生發展及演變而來,消渴性腎病的病因病機主要為長期過食肥甘厚味,加上飲食不節,脾胃受損,運化升降失司,濕郁日久不化,中焦蘊熱,津液耗傷,精微不得輸運氣化故而發為消渴.中焦脾胃受損,運化失司,積熱傷津,臟腑經絡失于濡養,病程日久,久病必及腎.另外,從五行相克理論來說,土能克水,而脾不能運化多余的物質,引起并加重腎臟損傷,發為脾腎虧虛,脾虛則精微物質不能升清而滯留血中,出現血糖、血脂升高;腎虛則固攝無權,開闔失司,水谷精微等直趨而下通過小便排出體外,故尿中出現甜味或蛋白尿.病理因素包括虛、濕、瘀、濁,其中虛是導致DN的始動因素,瘀是構成DN的病理基礎,血瘀貫穿DN的整個過程,濕則是加重DN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6].DN的病因病機多以脾腎兩虛為本,濕熱瘀結為標,消渴病日久,多見皮膚瘀斑瘀點,舌質紫黯,舌下絡脈曲張瘀阻,或可見刺痛,固定痛,屬血瘀證.鑒于此,中醫在治療DN時多重視運用補腎活血祛瘀之法,通過補腎達到活血祛瘀的目的,又可通過活血祛瘀增強補腎作用,兩者相輔相成,達到治療腎虛血瘀之證[7].
草花覆盆顆粒是由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經過多年臨床探索總結出的經驗方.復方藥物組成為蟲草花、覆盆子、桃仁、薺菜花等.蟲草花健脾益氣、補腎填精為君藥;覆盆子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為臣藥;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以降濁為佐藥;薺菜花涼血止血、清熱利濕為使藥.全方合用標本兼治,具有健脾補腎、活血泄濁的功效,其治療作用主要在于減輕炎癥反應,補充多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預后,在DN治療上具有一定臨床療效[8].氯沙坦鉀片是目前臨床治療DN蛋白尿時較為常用的非處方藥物,該藥物安全性較高,通過長期平穩降壓,改善血壓的晝夜節律,以降低腎小球內高壓、高灌注、高濾過狀態,減少尿蛋白的漏出[9].草花覆盆顆粒為藥食同源的中成藥,兩種藥物聯合運用能有效減少尿蛋白,改善Ⅱ~Ⅲ期DN患者的腎功能及氨基酸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或避免DN患者出現并發癥,既發揮了中醫辨證和辨體質的優勢[10],又可延緩腎臟疾病的進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臨床運用氯沙坦鉀片聯合草花覆盆顆粒治療Ⅱ~Ⅲ期DN,可以明顯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機體免疫力,保護腎臟功能,有益于疾病康復,極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