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良,孫銀娣,李亞峰,雷 濤,曹 毅,董 博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紅會醫(yī)院中醫(yī)骨科(西安710054)
類風濕關節(jié)炎多發(fā)于30~50歲人群,其發(fā)病率為0.34%~0.36%[1]。 祖國醫(yī)學認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歸屬于“痹病”等范疇[2-3],而本研究在根據本病的病因和病機基礎上,對濕熱阻絡型患者進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探討四妙二藤湯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對患者關節(jié)情況、炎癥指標和復發(fā)率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74例濕熱阻絡型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納入標準:符合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4];年齡18~65歲;配合臨床治療,接受隨訪至結束。排除標準: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伴有心、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伴有過敏體質,或對研究藥物過敏;伴有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性疾病;失訪。按照簡單隨機分組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給予雙氯芬酸鈉+甲氨蝶呤治療,研究組給予雙氯芬酸鈉+四妙二藤湯治療,兩組各37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27~64歲,平均(45.09±7.13)歲。研究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28~65歲,平均(44.09±8.16)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的比較,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雙氯芬酸鈉(國藥準字H13024045)75 mg,口服,每日1次,服藥3個月;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22022674)10 mg,口服,每周1次,服藥3個月。
2.2 研究組:給予雙氯芬酸鈉+四妙二藤湯治療,其中雙氯芬酸鈉的用法和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四妙二藤湯組方包括薏苡仁30 g,懷牛膝18 g,忍冬藤、絡石藤各15 g,地龍10 g,木瓜、黃柏、蠶沙、黃芩、蒼術、桑枝各9 g,炙甘草6 g。對關節(jié)疼痛加重,加蜂房、全蝎、僵蠶、蜈蚣等;對偏熱盛、偏風盛者,加烏梢蛇、黃連、防風、知母、羌活等。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溫服(早、晚各1次),服藥3個月。
3 觀察指標 ①關節(jié)情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關節(jié)壓痛評分、關節(jié)腫脹指數評分、關節(jié)功能評分。其中,關節(jié)壓痛評分依據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為無壓痛(0分)、輕度壓痛(2分)、中度壓痛(4分)、重度壓痛(6分);關節(jié)腫脹指數評分與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為0~3分,評分越高,說明患者關節(jié)腫脹越嚴重、關節(jié)功能越差。②炎癥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3個月,檢測兩組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水平。③復發(fā):治療后兩組患者均隨訪1年,記錄隨訪期間復發(fā)情況。
4 療效評價 治療后3個月,評估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分為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血清CRP和ESR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日常生活可部分自理,血清CRP和ESR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未見緩解,甚至加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血清CRP和ESR未見改善[5]。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和ESR水平的比較 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血清CRP和ESR水平均顯著下降,且研究組治療后血清CRP和ESR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RP和ESR水平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jié)情況的比較 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關節(jié)壓痛評分、關節(jié)腫脹指數評分和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明顯減少,且研究組治療后評分較對照組評分明顯減少(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關節(jié)情況的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4 兩組復發(fā)情況的比較 隨訪1年,研究組2例患者復發(fā),復發(fā)率為5.41%;對照組10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7.03%。結果顯示,研究組復發(fā)率較對照組顯著下降(χ2=4.87,P<0.05)。
研究認為,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和病毒等方面均可引起類風濕關節(jié)炎[6],但有關該病的確切發(fā)病機制仍無定論。現代醫(yī)學研究認為,可能是部分尚未明確的抗原進入關節(jié)滑膜細胞,或是因外來抗原類似于自身機體某種抗原,可促使機體生成抗體免疫球蛋白G,誘導自身免疫啟動[7];或是因自身免疫球蛋白G分子Fc端出現突變,使得類風濕因子和抗體生成復合物,使得單核細胞與中性粒細胞進入炎癥部位,促使溶酶體釋放并對滑膜表面造成損傷,進而出現慢性炎癥[8]。此外,有研究認為,紅細胞免疫可能是引起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一種因素[9]。
四妙二藤湯是由薏苡仁、懷牛膝、絡石藤、地龍、木瓜、黃柏、黃芩、蒼術、炙甘草等十余藥方組成,方中的薏苡仁具有健脾祛濕的作用;懷牛膝具有通經活血、滋補肝腎的效果,其與黃芩可起到補肝腎、強筋骨、通經活血、瀉火解毒的功能;絡石藤可起到涼血消腫、祛風通絡的效果;木瓜既可除濕和胃,亦可舒筋活絡;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的功效;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其與黃柏既可清熱燥濕亦不損陽[10]。上述諸藥配伍,可共奏舒筋活血、通絡祛風、清熱解毒,因此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的治療具有顯著的療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薏苡仁、絡石藤、懷牛膝等配方中的其他成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同時,蒼術中的蒼術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功能;黃柏可發(fā)揮消炎、抑菌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機體炎性反應[11];并且,炙甘草含有的甘草酸可能具有阻滯抗體生成的功能[12];黃芩含有的總黃酮可能起到一定的免疫調節(jié)效果[13]。本研究發(fā)現,治療后3個月,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升高。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關節(jié)壓痛評分、關節(jié)腫脹指數評分和關節(jié)功能評分均明顯減少,且研究組治療后評分較對照組評分明顯減少。結果表明,四妙二藤湯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治療可有效改善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關節(jié)功能,減輕臨床癥狀,減輕關節(jié)壓痛,具有消炎鎮(zhèn)痛的效果。
研究報道,CRP和ESR均可用于評價炎性反應與組織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其含量高低可反映機體組織損傷程度和是否伴有感染[14]。本研究發(fā)現,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血清CRP和ESR水平均顯著下降,且研究組治療后血清CRP和ESR水平較對照組顯著下降。結果表明,四妙二藤湯聯(lián)合雙氯芬酸鈉治療可有效減輕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炎性反應,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其原因可能在于四妙二藤湯具有良好的消炎功能,且可減輕組織損傷程度。此外,本研究隨訪1年,結果發(fā)現研究組復發(fā)率較對照組顯著下降。結果表明,在西醫(yī)基礎上,應用四妙二藤湯治療可增強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確切,因此可有效降低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