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財經大學教授、本刊特約專家 李德荃
7月26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并將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地方性法規。目前,山東省委、省政府將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攻方向設定為以“四新”促“四化”,逐步淘汰落后產能,重點培育“5+5”十強產業體系。這是一項宏大且持久的系統性工程。不難理解,建立科學的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藉以及時準確地捕捉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的突變,發現其中的問題,研判其未來可能的趨勢,為政府相關部門正確及時地決策提供參考,將極具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早在2013年初前后,為推動新動能、新產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政府決策,國家統計局就開始嘗試創新統計制度、標準和方法。截至2017年,已完成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并對新型經濟活動(例如共享經濟)進行了細分。相較于2011年的版本,本次修訂之后的國民經濟行業增加了1個大類、41個中類、286個小類。2018年,國家統計局又以行業分類為基礎,以反映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創新創業、跨界融合等“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生產活動為目的,修訂完成了“三新”統計分類,其中包含9個大類、63個中類和353個小類;同時修訂完成了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相關派生性分類標準。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新動能新產業統計體系。該統計體系具體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為基礎,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分類標準為核心,以相關統計標準和統計方法為補充的統計標準體系;二是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統計監測制度為主體的統計調查制度;三是以新興經濟活動為對象的增加值核算方法;四是采用綜合指數法構建和測算經濟新動能發展(亦即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發展)指數,具體地說,除了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這一綜合指數以外,還包括經濟活力指數、網絡經濟指數、創新驅動指數、轉型升級指數和知識能力指數5個分類指數。
2017年9月,國家統計局首次對外發布《2017新動能新產業發展報告》。根據2019年7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5~2018年間,我國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分別比上年增長23.5%、26.9%、34.1%和28.7%,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其中,2018年的網絡經濟指數比上年大幅增長67.2%,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0.8%;創新驅動指數比上年大幅增長21.8%;轉型升級指數比上年增長8.8%;知識能力指數比上年增長5.8%;經濟活力指數比上年增長2.7%。表明我國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經濟發展新動能正在快速集聚。此外,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還顯示,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9%,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2.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表明我國的工業高端化步伐正明顯加快。
在國家統計局推出的核算指標體系基礎上,為更好地統計核算本地區的相關發展,結合本地區新舊動能轉換所要達成的主要目標,山東省也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2018年2月,省政府發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其中規定,到2022年山東省要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經濟質量優勢要顯著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要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為此,專門設定了由4大類19個指標構成的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目標與要求。
比較國家與山東省的現有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可以看出二者的考核側重點差異極大。其中,山東省的考核面要寬廣得多,不僅考核“三新”經濟本身發展狀況,還考核對外開放、環保、民生等領域的新變化。但總起來說,我國各級政府現行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指標的選擇尚有進一步斟酌推敲的余地。此外,基于現有指標體系的績效考核難以滿足時效性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組既能滿足科學性要求、同時又能滿足動態時效性要求的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評價指標體系。顯然,這樣的指標體系至少應滿足兩個要求:一是要盡可能地簡明;二是要盡可能地易于統計核算。
嚴格地說,我國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應該不同于我國某一局部地區(例如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但設若我們把盡可能地簡練作為主要考量,所選定的指標體系就必須涵蓋新舊動能轉換最核心的內涵與要求,這時所構造出來的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也就有了同時適用于我國整體與局部地區考核工作的可能性。筆者下面給出的指標體系,所要嘗試達成的正是這個效果。
依筆者的思路,一套簡明新舊動能轉換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總共包含6個一級指標、29個二級指標。其中的一級指標分別為企業科技創新驅動類、新經濟活力類、金融體系支持類、政府政策支持類、產業綠色發展類、轉換績效類。
具體地說,企業科技創新驅動類一級指標包含5個二級指標,分別反映3個方面的信息:一是企業科研投入與技改投資的強度(企業科技改造投資占其總投資之比、企業R&D經費與工業增加值之比);二是企業科研與技改投資的績效(每萬名R&D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數、綜合技術自主率);三是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強度(高科技產業投資增長率)。
新經濟活力類一級指標包含5個二級指標,也分別反映了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投資意愿(投資增長率、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數量增長率);二是新經濟投資意愿(新經濟投資增長率、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增長率、高新技術企業單位數增長率)。
產業綠色發展類一級指標包含4個二級指標,分別反映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能耗的較低程度(萬元GDP能耗降低率、單位工業增加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率、單位工業增加值廢水排放量降低率);二是廢物利用程度(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率)。
轉換績效類一級指標包含7個二級指標,分別反映4個方面的信息:一是經濟發展效率質量的改善程度(全員勞動生產率、每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創造GDP的增長率);二是產業結構的優化度(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長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增長率);三是市場開拓能力;四是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金融體系支持類一級指標包含4個二級指標,分別反映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是社會融資狀況(境內外上市企業數量增長率、股權融資增長率、企業發行債券總額增長率);二是對新經濟的支持度(高新技術及工業技術改造貸款投放增長率)。
政府政策支持類一級指標包含4個二級指標,分別反映4個方面的信息:一是政府減免稅費支持力度;二是政府招攬人才配套措施的社會正面反響度;三是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基礎設施優化率;四是營商環境改善率。其中,關于政府減免稅費支持力度的計算,可在政府每一次推出減免稅費政策時,分別計算本次減免稅費額占減免前財政收入的比率;然后按照各項減免稅費政策推出的時間先后,分別賦予逐步趨于增大的權重,以體現政府減免稅費越來越困難的客觀處境;最后再加權平均,從而得出政府減免稅費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