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王煒/通訊員 張菲菲
本來是鍋爐檢驗界的“大咖”,如今卻一步邁進鍋爐煤粉生產的大門。
7月19日,在山東特檢集團成立三周年的日子里,經過一年半艱苦談判的山東特檢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揭開面紗,位于淄博市周村區309 國道旁,占地130 畝、設計產能年產300萬噸煤粉和水煤漿的山東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基地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國家工業鍋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山東)、宋明大博士工作站也落戶該基地。
7月29日上午,冒著40 攝氏度的高溫,山東特檢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正式投產。在山東特檢總經理蔡盛東、副總經理田亮光見證下,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負責人張波下達投產指令,第一鏟原煤投入傳送帶。7月30日,由1000 噸高熱值煤炭加工而成的煤粉,已經運送到客戶廠區。
作為山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山東特檢為何要進軍清潔能源領域呢?3月26日,省國資委發布《關于確認公布省屬企業主業的通知》,對28戶省屬企業的主業進行了重新確認,山東特檢主業明確為“質檢推廣、科技推廣與應用服務”。而工業綠動力項目,正是借助山東特檢在鍋爐檢測檢驗領域的技術優勢,聚焦工業鍋爐應用服務與產業延伸的市場布局。早在2018年初,山東特檢就圍繞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開始收購談判。
今年初,山東特檢圍繞“堅持公益屬性,聚焦主責主業”的戰略定位,梳理確認集團及各子公司主業,出臺《山東特檢集團主業管理辦法》,明確集團及各子公司主業涉及5 大門類、6個大類,共14 項。

山東特檢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閩生(左),淄博市周村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偉(右)為國家工業鍋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揭牌
根據山東特檢2019年制定的“24667 工程”規劃,圍繞特檢主業展開的新業務新市場有7個:泰安大學科技園基地、工業綠動力項目、東營石油裝備技術中心項目、青島西海岸軍民融合項目、“一帶一路”對外服務貿易項目、NQI 研發中心項目、96333 特檢云大數據項目。如今這些項目已經陸續成形,并開始取得收益。
2019年上半年,山東特檢主營業務發展展現蓬勃動力:集團營收同比增加26.65%,完成預算的51.93%;利潤同比增幅為29.34%,完成全年預算的58.79%,其中資產負債率23.40%,處于較低水平。7個子公司全部實現了贏利,收入增長和利潤水平均好于預期。技術服務收入依然是山東特檢營業收入的主要貢獻板塊,突出了該集團發展的主責主業戰略格局。
7月2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清潔高效利用的指導意見》,指出“目前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形勢依然嚴峻,完成國家確定的煤炭消費壓減任務、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建設能耗剛性需求,成為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意見》指出,我省要加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制定出臺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實施方案。尤其是要提高煤炭熱值,利用3~5年時間,逐步將煤炭熱值標準由3700~4300 千卡提高到5000 千卡左右。達到這一要求的路徑就是加大老舊設備改造力度,推廣新型水煤漿、煤粉鍋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正是基于常年對鍋爐行業的技術積累,以及從國家能源局《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省政府《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關于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推進清潔高效利用的指導意見》中看到的巨大市場機遇,山東特檢才有信心把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做成一個重要工程。
“目前,山東省共有2萬臺鍋爐,其中七成為燃燒煤粉的鍋爐,還有一部分是更為安全的新型水煤漿鍋爐。”張波向本刊記者介紹,“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設計產能目前是100萬噸,未來將達到300萬噸,就規模而言將會是全省第一。待新型水煤漿生產線竣工后,還將有年產60萬噸水煤漿的產能。”
“明年按照30萬噸的產能,預計營收3 億元。”張波介紹說,下一步,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基地還將圍繞鍋爐環保節能新技術的研究應用,以打造全國第一個國家級“鍋爐環保節能新技術應用的示范園區、實驗園區、科技園區、檢驗檢測園區”為目標,以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為抓手,全面開展清潔高效優質煤粉的研發推廣、鍋爐燃燒器性能測試、鍋爐環保節能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等綜合服務以及綠色制造標準研究、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服務等業務。
除此之外,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的主體山東特檢集團魯源節能認證技術工程有限公司還是國內首批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機構之一,是中國節能減排標準化技術聯盟成員、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理事單位、山東節能協會常務理事單位。魯源通過加快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項目建設,重點發展節能低碳檢測、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化、節能低碳與環保評價及相關技術服務,面向企業開展能源審計、評估、檢測和環保技術咨詢、清潔生產審核、資源綜合利用咨詢等服務,協助開展工業節能和綠色發展政策、標準和規范研究,支撐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
魯源工業綠動力項目的落地,一方面讓山東特檢從技術服務邁向了相關實體產業,增加了一個利潤增長點;另一方面,培育出像魯源工業綠動力這樣的項目,也將推動山東特檢在質檢推廣、科技推廣領域更有話語權和影響力。
企業的健康發展要因地制宜、因企業制宜、因行業制宜。面對市場變革,好的企業絕不是“等靠要”。正如山東特檢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閩生所言:“市場需求不斷提高,企業就要不斷創新。山東特檢擁有特檢技術優勢,市場需要時,我們就推出來。最終決定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還是科技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