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梁凱
總部煤炭資源日漸枯竭;因國家去產能,3對礦井退出,隨之而來的是可持續發展規劃以及去產能人員的安置。這是山東能源龍礦集團面臨的嚴峻形勢。
出路在哪里?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里?
龍礦集團的答案是:大膽西進,布局煤炭大省山西,通過收購、托管等方式,開發當地煤炭資源,培育發展新增長點,再造“山西龍礦”。
山西是煤炭大省,近幾年也在進行資源大整合。龍礦集團抓住機遇,大膽推進多種形式的改革。
“堅持同股同權原則,依法保護各類股東產權和合作方權利,讓參與進來的國有資本和非國有資本擁有同樣話語權,依法按章行使決策權。”7月2日,龍礦集團副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韓仁橋說。
大恒煤業是龍礦在山西實施對外開發的第一對股份制合作經營礦井。大恒煤業的合作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西李姓煤老板。2009年,雙方共同組建了新的大恒煤業公司,龍礦集團占股80%,李姓老板占股20%。
與民營企業合作,是龍礦集團對外開發的第一步棋。幾年來,從生產能力只有年產45萬噸提升到如今核定生產能力300萬噸/年,大恒煤業的產能增加了5.6倍,人員卻只增長了10%,人均工效、人均原煤產量、人均進尺等指標均位列龍礦集團第一。
大膽創新,合作才能共贏。與大恒煤業毗鄰的望田煤業,是龍礦集團2011年3月與山西忻州神達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股份合作制煤炭企業。2018年,大恒煤業和望田煤業均成為國家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每年“反哺”龍礦總部數億元。
今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龍礦集團與中國華電煤業集團一連簽訂了3個礦井安全生產托管合同,標志著外部資源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形成了內涵提升、高質量發展的新支撐點。與央企合作,這是龍礦集團的首次。
早在2017年7月,龍礦集團就開始與華電集團、華電煤業、華電煤業山西分公司進行了多層面溝通。2018年元月,與華電煤業簽訂朔州煤礦合作框架協議;12月,白蘆煤業項目部、下梨園煤業項目部完成白蘆煤業、萬通源煤業和下梨園煤業安全生產托管網上投標工作。
“先生產托管、后深度合作優質煤礦項目,特別是央企煤礦項目,是對外開發的首選路徑。”韓仁橋表示,這種對外開發模式積極穩妥,所需資金少、成本低、風險小。但生產托管不僅僅是打工、安置富余勞動力,而是旨在打造綜合保姆式服務型企業。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龍礦集團秉承這一全新理念“開疆拓土”。韓仁橋表示,龍礦集團將立足山西、內蒙古,向晉、蒙、陜周邊輻射,積極引進對外開發托管項目,著力打造“無資源的資源型企業”。

龍礦集團望田煤業為一線職工發明創造搭建平臺,大家下班后學習氛圍濃厚,上交“學習作業”還能得到“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