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黑惡勢力開始抬頭,公開向社會發起挑戰,殺人越貨,魚肉百姓,欺行霸市等等。雖然多次開展專項斗爭,然而卻打而不絕,且有死灰復燃的趨勢。開展“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拔掉“保護傘”,打蛇七寸,才是點睛之筆。依法治國,懲治犯罪,保一方平安,注重民生建設,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關鍵詞:掃黑除惡;人民利益
中圖分類號:D631.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063-02
作者簡介:周世新(1964-),男,漢族,江西奉新人,江西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2018年1月11日,習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講話中,首次提出“掃黑除惡要與反腐敗”結合起來,與基層“拍蠅”結合起來,既抓涉黑組織,也抓后面的“保護傘”。同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通知》,黨中央的通知既能體現習總書記對掃黑除惡未來的要求,也能體現出黨的深謀遠慮,是在對當下的國內形式以及國際形式做了深刻的調查后提出的,對未來三年以及更長久的掃黑除惡斗爭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要求。并要求在全國作出部署,貫徹黨中央依法治國的方針,形成“合力”力量,推動掃黑除惡與反腐敗結合戰略向縱深發展,還社會以安寧,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黑惡勢力犯罪,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侵害了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黑惡勢力為什么屢次被打屢次生存下來,背后往往有“保護傘”為其庇護,涉黑涉惡腐敗不除,“保護傘”不拔,黑惡勢力就會繼續為非作歹,新的黑惡勢力就會被扶植上位,稱霸一方。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必須堅持先“除傘”,懲惡反腐,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引向深入。
(一)影響掃黑除惡與反腐敗向縱深發展的制約因素
1.思想認識有差距
雖然掃除的是社會的黑惡勢力,但是確切的來講是掃除了社會上尤其是地方黑勢力的“保護傘”,凈化了社會的政治經濟的“空氣”,最終結果是民心所向,為人民辦實事,奠定黨的執政基礎。
2.體制機制難適應
掃黑除惡具有持久性,分散性,突擊性等特點,要求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作來做,各個部門要求人員和技術手段有效的融合才能奏效,一旦錯失先機就功虧一簣,這就要求改善體制,加強合作,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
3.深入挖掘調查難度大
我國幅員遼闊,黑惡勢力活動日漸從地方轉為地下或者網絡,跟蹤起來更難,有的甚至通過各種渠道“洗白”身份潛逃出國,黑惡勢力背后的“保護傘”更加隱蔽,也加大了調查和鏟除的難度。
(二)推進掃黑除惡與反腐斗爭引向深入的建設
1.提高政治站位,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一是各級黨委要把掃黑反腐結合,作為突出亮點和重點工作來抓,要堅持全面、深入、系統抓。二是要堅持層層落實重大政治責任。
2.著力搞好協作配合,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源形成強大工作合力。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已從全面展開轉向縱深發展階段,更需要加強協作、密切配合、形成掃黑的強大合力。掃黑除惡需政法、紀檢、組織、宣傳、信訪、金融等多部門協作才能完成。
3.著力實施精準打擊,集中優勢力量嚴查涉黑涉惡問題突出的重點領域和行業。一是敢于對涉黑涉惡腐敗出刀,深挖其背后的“保護傘”、“關系網”。二是需要劃重點,針對性地突破。根據中央精神,要分地區,行業和區域有效重點突破,重點就是影響農民脫貧致富的不法分子,擾亂社會治安的,破壞社會治安和諧的黑惡勢力的違法犯罪行為。比如充斥于網絡的各種貸款等等。
4.著力深挖徹查“保護傘”,堅決鏟除涉黑涉惡滋生土壤。堅持掃黑除惡與反腐“拍蠅”、“拔傘”、“撤網”相統一,形成同步共振。一是要深挖保護傘線索,對案件誰打了招呼,不管是書面的,還是電話的,或者轉述的,一查到底。二是徹查保護傘,把徹查保護傘作為專項斗爭的主攻方向,抓住打蛇這個七寸。
5.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掃黑除惡,懲治犯罪,創造老百姓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注重民生工程,回應百姓需求。只有深入推進掃黑反腐結合,既能既掃黑又打“傘”,才能更好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要求,才能讓人民群眾放心、踏實的生活,才能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1.法制社會法制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主,堅決走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維護人民的道路,做到以人民的財產利益為根本,關于人民群眾的每一項法律制度,執法決定,每一件涉及人民群眾的司法案件都能得到公平和正義。2.誠如習近平同志所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人民為中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使人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樣的理念、立場和價值觀得人心,合民意,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所了解認同。3.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4.我們要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以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們高興不高興,人們發展不發展,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依法治國,在司法領域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懲治腐敗分子,最典型的是糾正兩起具體錯案,聶樹斌和呼格吉勒圖案。尤其是聶樹斌案,從1994年發生,一直到2017年糾正冤案,時間跨度23年,全國各種媒體相繼反復報道披露該案件,案件卻一直得不到糾正。最高人民法院啟動了兩案重審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重審聶樹斌案,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經過兩個多月的重審,發現聶樹斌案的案卷有多處修改的痕跡,還有聶樹斌審訊筆錄多處代簽名。山東省法院提審了真正殺人兇手王書金,由王書金描述當年強奸殺人經過,并驗證了殺人的物證。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多次派人前往殺人現場取證。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最后裁決聶樹斌無罪,以平反昭雪,并且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撤銷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聶樹斌死刑判決,并進行國家賠償。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呼格吉勒圖案件的平反要順利一些,呼格吉勒圖是當年案件的報案人,卻被分管刑法案件的公安分局副局長兼刑警大隊長馮某明當作犯罪嫌疑人羈押,繼而被依法逮捕,呼和浩特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經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核準,呼格吉勒圖被判處死刑并立即執行。2017年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指示,啟動了呼格吉勒圖案的重檢審查程序,經過一個多月的復查,呼案真相大白,呼格吉勒圖徹底評反。冤案制造者馮某明被判處18年有期徒刑,罰沒收財產120余萬,相關案件人均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探索建立與行政機制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陸續建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以后,最高院巡回審判將實現制度化,在全國若干地方設置相對穩定的巡回審判機構,便于就地審案,讓當地群眾上門提起訴訟,參與訴訟、涉訴信訪。避免聶案、呼案這種草菅人命的冤案再次發生,防微杜漸,只要出現苗頭,立即打滅。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
[ 參 考 文 獻 ]
[1]封穎.知識-理念-決策層共識及其優先序——中國科技政策決策層中環境保護理念共識的關鍵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8(01).
[2]劉忠.政法委的構成與運作[J].環球法律評論,2017(03).
[3]劉為軍.打擊犯罪新機制背景下的區域警務合作[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
[4]周葉中.論重大行政決策問責機制的構建[J].廣東社會科學,2015(02).
[5]秦平.法治政府建設邁出堅實一步[N].法制日報,2019-01-04(001).
[6]洪泉壽.推進新時代法治政府建設[N].人民法院報,2019-02-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