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01年修訂的我國《婚姻法》中增加了離婚損害賠償方面的規定,對新時期的婚姻關系進行了明確,讓婚姻關系中無過錯方可以得到保護,但是我國關于離婚損害賠償的規定還是比較簡單的,很多地方還需要完善。本文對離婚損害賠償方面的一些制度缺陷展開探討,并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國內婚姻法的完善是有所幫助的。
關鍵詞: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3.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113-02
作者簡介:王圓圓(1984-),女,漢族,甘肅蘭州人,本科,畢業于海南大學法學院,海南政法職業學院應用法律系,助教,研究方向:訴訟法教學工作。
婚姻法中關于離婚損害賠償的規定,是為了給婚姻關系中,無過錯方一種權益上的保護,在離婚案件中離婚損害賠償相關規定是非常重要的,而現階段關于離婚損害賠償方面的規定,還是體現出諸多的問題。立法方面的一些問題,直接影響到司法實踐的合理性以及公平性,還是需要在制度上進行不斷完善,讓婚姻法更加合理和公正。
離婚損害賠償,就是在婚姻關系中,若是一方存在法律規定的過錯,導致對方的相關權益受到損失,并且導致婚姻破裂,這個時候可以要求過錯一方提供給對方賠償,這就是離婚損害賠償。對于婚姻法來說,對婚姻關系進行保護,是本身的重要價值。因此在婚姻關系還在持續的過程中,需要雙方遵循婚姻法的各方面規定[1],并履行自身的義務,特別是要注意,不要對婚姻雙方的權益造成損害,因此婚姻法的存在,就是為了用法律的效力對一些不尊重婚姻以及不珍惜婚姻的人進行懲處。
(一)適用主體規定比較欠缺
關于賠償的主體,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是婚姻過錯方,這個范圍是比較狹窄的,尤其是在知道他人存在配偶,依舊是要對他人的家庭進行破壞的人,也就是所謂“第三者”,在現階段的婚姻法中并未規定懲罰的措施,這其實是不合理的一點,社會風氣也是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法律本身是為了懲罰不正當的行為,也是要對公眾行為起到引導以及規范的作用。婚姻關系若是出現問題,影響的不僅是婚姻的雙方,還有相關的群體[2]。特別是對子女來說,若是父母中有人做出婚外情的行為,在生活中就會非常自卑,甚至是受到歧視,這種情況下子女的心理就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很多的第三者在知道對方有家庭的情況下,依舊是介入到家庭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法律上并未對此做出規定和懲戒。
(二)適用的范圍過于狹窄
離婚損害賠償所涉及到的適用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立法所列舉的各方面情況,是對無過錯方造成了損害,對婚姻關系也是直接造成了破壞,讓過錯方提供賠償是非常正確的,但是僅僅是現有法律中規定的這些情節,顯然是不夠的。還有很多類型是對婚姻造成破壞的行為,對對方的權益會造成侵害,甚至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局面,但是在現有的制度中并未進行規定。比如在婚姻內一方長期吸毒或者賭博,或者是女方有賣淫活動。這些都是會對婚姻造成傷害,也對另一方的權益造成諸多的侵害[3]。
(三)離婚損害賠償的數額和方式存在問題
關于賠償的數額以及方式,現階段的規定還是不夠具體,在司法實務中法官會結合案情,做出一定的判斷以及分析,但是因為規定不細致,在實際賠償中還是有一定的差異性。比如在同類的案件中,過錯方的行為都是相差無幾,但是受害者接受的賠償卻是差很多,這樣一來受害者是難以接受的。
關于精神損害,如何對賠償的數額進行確定,是否受害者的訴求都會得到考慮,以及精神方面受到侵害的情況,這些都是難以確定的,在法律上也是并未明確。關于賠償的方式,過錯方很多時候為了拖延賠償,會提出采用“分期支付”。這樣也可能會對受害者造成侵害[4]。這種方式是否足夠科學,是否會得到法律的支持,也是有待商榷的。
(一)完善離婚損害賠償的適用主體
關于適用主體,還是需要進行適當的延伸,讓離婚損害賠償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賠償主體方面,現階段國內的婚姻法,僅僅是規定了在婚姻關系中的過錯方要承擔賠償的義務,這種規定經過前文的探討,是比較狹窄的。關于在婚姻關系中的第三者,這些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在社會上也是客觀存在的,甚至沒有受到法律上的限制,因為在離婚損害賠償中,第三者并不在賠償主體的規定之內。在離婚損害賠償中,可以考慮到制度中,加入關于將第三者列入到賠償主體的規定,從而讓第三者為破壞婚姻關系的承受法律上的懲戒。這樣也是需要第三者在自身主觀上有過錯的情況下,這樣賠償才是更有意義的,若是第三者自身并不知道實際的情況,屬于被蒙騙的一方,比如不知道對方有家庭,是對方在刻意隱瞞的情況下認為是正常的戀愛關系,這樣的情況若是要求進行賠償也是不合理的。關于賠償的對象,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受害者,比如因為過錯的行為,對配偶權益造成一定的傷害,或者是對其他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子女受到的傷害,其他的家庭成員也可以考慮到,有權提出接受賠償,可以讓受害者權益得到更加全面的維護,也是為了讓訴訟的效率得到提升。
(二)完善離婚損害賠償的適用范圍
關于制度適用的具體范圍,過錯的范圍還是需要進行拓展的,現階段在法律上規定婚姻中的過錯行為,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結合司法實務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可以增加以下的類型。首先是與他人有通奸關系的,通常情況下是通奸關系保持半年以上,這就是典型的婚姻過錯。其次是有吸毒以及賭博行為的,這些重大的惡習,對婚姻也是一種破壞,對家庭中其他成員的權益都會造成損害,也可以作為過錯,因為對自身和家庭都是不符合責任的,這樣導致的婚姻破裂,也可以提出賠償。再次是關于婚姻中一方存在賣淫行為的,這是對婚姻不忠誠的行為,也是要列入到過錯的范疇內。最后是同性戀騙婚,也是應該被列入到過錯,這是對婚姻另外一方的欺騙,對婚姻存在不忠誠想法。
(三)明確離婚損害賠償的數額和方式
關于涉及到賠償的數量以及方式,還是要進行明確的。在賠償數額方面,物質方面的賠償是相對好處理的,可以結合案情,進行適當的分析,對物質價值進行計算也是有統一的規定,但是精神損害方面,則是難以進行確定,一直都是司法實務中的難題。可以確定的是不應對賠償的數額進行非常明確的規定,因為不同的地域以及案情,所涉及到的精神傷害是不同的,但是關于其中的范圍還是可以做出適當的界定,可以有一個確定的數額,作為一種參考的標準。比如對過錯的程度進行考慮,對過錯方的表現進行考慮,雙方的經濟條件以及收入情況等,對綜合的因素進行考慮,在賠償的數額方面,則是要進行范圍上的規定。
關于賠償方式,對當事人的意愿還是要尊重的,讓雙方都能重回正常生活。允許雙方關于賠償的問題進行協商,可以結合情況,采用一次付清或者是分期的情況,具體還是要法院對賠償的情況進行監督,避免出現逃避責任的現象。
總之,現階段國內的離婚損害賠償在立法上還是有一定的不足,需要在適用范圍以及主體上進行適當的拓展,并對賠償的數額以及方式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從而讓離婚損害賠償起到更大的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白若楠.觀念沖突與價值碰撞——陜西鄉村民眾對1950年《婚姻法》的誤解透視[J].歷史教學問題,2018(05):68-72+139.
[2]王柳靈.社會性別視野下中美離婚制度的婦女權益維護比較——基于離婚經濟救濟制度的考察[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7(01):14-19.
[3]謝其生.離婚自由限制之“苛刻條款”立法研究——以兒童最大利益優先原則為視角[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04):50-54.
[4]馬憶南,賈雪.婚姻法第四十六條實證分析——離婚損害賠償的影響因素和審判思路[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6,28(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