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同未約定解除權的情形下,能否啟動根本違約進而解除,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的難點問題。本文試從一則二手車輛買賣入手,闡釋合同目的的含義、法定解除的條件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
關鍵詞:法定解除;扣押;合同目的
中圖分類號:D92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169-02
作者簡介:趙亞婕(1983-),女,漢族,天津人,法律史碩士研究生,天津璽名律師事務所,律師。
2017年6月,A委托B購買二手車一輛。6月12日,B與C簽訂《二手車買賣合同》,約定購買車輛,B于6月中下旬將車輛(含號牌)交付A使用。2017年11月16日,由于車輛涉嫌刑事案件被某公安局扣押,導致無法交付使用,故A要求以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為由依法解除。本文是從能否依法解除,作出如下法律分析。
(一)《二手車買賣合同》真實合法有效
首先,《二手車買賣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并不違反法律規定,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①合同無效的情形。且《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二手車交易規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二手車便利交易的若干意見》等均明確規定允許二手車買賣,且無任何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禁止車輛(含號牌)買賣。法無禁止即可為,故《二手車買賣合同》合法有效。
其次,雖然C對涉案車輛不具備處分權,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一款“當事人一方以出賣人在締約時對標的物沒有所有權或者處分權為由主張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之規定,《二手車買賣合同》有效。
(二)依法解除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之規定,由于C對涉案車輛無處分權、違反合同約定,導致《二手車買賣合同》的合同目的,因車輛被扣押拖走而無法實現。
首先,C的違約行為:隱瞞不具備處分權的事實
《二手車買賣合同》第三條“賣方承諾對出賣車輛享有所有權或處分權……不存在隱瞞或虛假成分”、同時《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二手車賣方應當擁有車輛的所有權或者處置權”。本案中,涉案車輛于2017年11月16日,因涉嫌刑事案件被某公安局依法扣押。至此,A得知涉案車主并未授權C出讓車輛;即C隱瞞事實、無權處分,既違反合同約定、又違反法律規定。
其次,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無法占有車輛、使用號牌
1.關于合同目的
A具備小客車增量指標的申請資格,尚處于搖號申請階段,為解決交通便利,故委托B購買二手車(含號牌)。因此,本案中,A的交易目的是取得帶號牌車輛的所有權,即購買車輛的所有權以及號牌的使用權;C的交易目的是獲得價款。
由上可見,本案《二手車買賣合同》之目的,不能簡單從抽象視角認定A的交易目的在于獲得車輛的所有權,更應當從具象視角審視——關鍵旨在獲得車輛號牌的使用權。
換言之,如果將交易目的僅視為單純獲取車輛的所有權,那么A雖占有了車輛,但由于無號牌(有搖號資格),尚不足以實現駕駛車輛的合同目的,故案涉合同的交易目的系取得車輛的所有權+號牌的使用權。
2.關于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三條②之規定,A于2017年6月下旬取得了車輛所有權,并同時享有了號牌的使用權。但是由于C隱瞞事實的違約行為,致使車輛于11月16日被依法扣押,使得A長達六個月無法占有、使用車輛及號牌。并且,該喪失占有使用的狀態將一直持續,無法預知該刑事案件何時審結。
如果經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最終確認犯罪嫌疑人觸犯刑事法律,車輛為涉案財物,那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四款③之規定,涉案車輛(含號牌)將返還給原車主。此時,A的交易目的將無法實現。
3.關于解除合同
由上可見,由于C隱瞞事實、無權處分的違約行為,已經致使A無法得到合同正常履行所帶來的主要利益,并使得A遭受到嚴重損失。該情形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④第四項之規定,有權解除《二手車買賣合同》。
(三)扣押的法律性質及可能的法律結果
首先,扣押為程序性、無終局性刑事偵查措施。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干規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適用查封、凍結措施有關規定》的規定,“扣押”系強制性刑事偵查措施。
目前,涉案車輛因系與案件有關的財物而被依法“扣押”,該車輛尚處于懸而未決的法律狀態。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⑤、《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干規定》第十八條⑥的規定,涉案財物的處理包含追繳、責令退賠、沒收、移送、返還、變賣、拍賣、銷毀、上繳國庫等。
其次,扣押的法律結果將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
(四)A出于善意購買涉案車輛,C隱瞞事實、無權處分的違約行為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應當依法返還購車款并賠償全部損失
首先,A出于信任,委托B購買二手車,由其代為辦理全部事項,對車輛的相關信息并不知情。C故意隱瞞不具備處分權的相關事實,致使A購得存在權利瑕疵的車輛。該權利瑕疵,不僅使A自2017年11月16日至今,長達六個月無法駕駛車輛,更為此額外花費了大量成本(將在下文論述),遭受嚴重損失。
其次,涉案車輛的交易價格符合同時期同款車輛的市場價,A已經按照合同約定足額支付合同價款,不存在任何違約情形。
再次,A為使用車輛及維護合法權益,額外花費大量成本。為安全合法駕駛車輛,A接收車輛以后,先后為維修車輛、辦理保險、違章消分等,共計花費大量成本。
最終,本案以無法實現合同目的依法解除。由此可見,在審查合同目的的過程中,不能簡單審視抽象視角的合同標的,還應當進一步厘清具象視角的深層目的,進而向之深入探討,從而方可達到客觀結論。
[ 注釋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三條: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查封、扣押、凍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單,隨案移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后,有關機關應當根據判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進行處理.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繳國庫.司法工作人員貪污、挪用或者私自處理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⑤《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四條:犯罪分子違法所得的一切財物,應當予以追繳或者責令退賠;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違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財物,應當予以沒收。沒收的財物和罰金,一律上繳國庫,不得挪用和自行處理.
⑥《公安機關涉案財物管理若干規定》第十八條:公安機關應當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及時辦理涉案財物的移送、返還、變賣、拍賣、銷毀、上繳國庫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