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摘 要 基于學校組織的特殊性,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作用往往要高于其權利影響力的作用。研究校長的非權力性影響力,有助于提高校長的領導效能,更好地培養人才。本文在對非權力影響力理論的研究進展與研究現狀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聚焦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研究問題,提出幾點提升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建議,指出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 教育管理 學校管理 影響力 非權力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07
On?the?Principal's?Non-power?Influences
CHENG?Hui
(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Zhaoqing?University,?Zhaoqing,?Guangdong?526000)
Abstract Because?of?the?particularity?of?school?organization,?the?role?of?principals'?non-power?influence?is?often?higher?than?that?of?their?right?influence.?Studying?the?principal's?non-power?influence?is?helpful?to?improve?the?leadership?efficiency?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and?to?train?talents?better.?Based?on?the?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research?progress?and?status?quo?of?the?theory?of?non-power?influence,?this?paper?focuses?on?the?research?of?non-power?influence?of?principals,?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to?improve?the?non-power?influence?of?principals,?and?points?out?the?future?research?direction?of?non-power?influence?of?principals.
Keywords educational?management;?school?management;?influence;?non-power?influence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國要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倡導教育家辦學。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的影響力起著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學校管理實踐樣本顯示出不同的校長管理方式為學校發展帶來了不同影響,有的校長在師生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威信,贏得尊重和信任,被視為道德和行動的楷模,如蔡元培、梅貽琦和張伯苓等校長;有的校長只是一個職位符號,教師對其缺乏信任。校長職權大致相同,管理效果卻有較大差異,這是因為在校長的法定職權之外,存在另一種使全校成員對校長產生高度認同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校長自身所具有的影響力,即非權力性影響力。非權力影響力的強弱極大地影響著校長的威信和領導效能。此外,社會的發展需求和學校管理的特殊性也要求校長具備較強的非權力性影響力,突破傳統的職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激勵團隊協作的理念,推行民主參與的管理方式,利用自身品格魅力所產生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去影響和改變教師的心智和行為。研究校長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對于提高校長的領導效能和學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相關研究現狀
筆者在外文數據庫EBSCOhost(斯蒂芬斯數據庫)的Business?Source?Complete和Education?Research?Complete子集下,以non-authority?influences為關鍵詞,可以搜到3718條文獻記錄;以headmaster?non-authority?influences為關鍵詞,可以得到28條文獻記錄。在知網以“非權力性影響力”為關鍵詞,得到1014條記錄;以“校長非權力性影響力”為關鍵詞,檢索到65條記錄,其中包含大學校長的研究21篇,中小學校長的研究6篇;碩士論文7篇,博士論文0篇。根據搜索結果可知,在組織管理學、領導學、政治學等領域內研究非權力影響力的文獻較多,在教育管理領域內研究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文獻較少;普通期刊較多,碩博論文較少;研究內容淺泛,大多是對校長非權力影響力在認知方面的歸納總結。同時我們發現,我國研究者在校長非權力影響力方面的研究熱情要略勝于西方學者,而國內研究偏重于定性方法,缺乏量性研究的支持。
領導的影響力是以被領導者的接受為前提,如果被領導者不接受領導者發出的命令或指示,那就不存在領導者影響力。因此,只有當領導者和被領導者產生交互作用時,權力才能發揮影響力。[1]在西方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常常把對影響力的研究和權力混在一起,認為影響力概念應屬于廣義上的權利范疇。[2]隨著研究的拓展,人們把影響力從權利內涵中分離出來,區分為權利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3]被領導者接受領導者的權威,一般出于兩種心理原因:一是出于懼怕領導者的職權所帶來的壓力;或是心悅誠服,積極接受指導,主動完成任務。由領導職權帶來的影響力我們稱之為權利影響力,因領導人格魅力等其他非職權因素帶來的影響力我們稱之為非權力影響力。
現有文獻對校長非權力性影響力的系統研究較少,對其理論缺乏系統的總結。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需求對校長領導理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校長領導理論組成部分的非權力性影響力研究,正是發展校長領導理論的需要。它豐富了校長領導理論的內容,促進校長領導理論趨向完善和成熟。本文主要運用文獻分析法論述校長的非權力性影響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清其現狀和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希望能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2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問題聚焦
2.1?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概念與內涵
校長影響力分為校長權力影響力和校長非權利影響力。校長權力影響力是校長這個職位所產生的影響力,具有強制性、法定性;校長非權力影響力是一種自然影響力,是由領導本身所具備的品格、才干、知識和情感等自身素質和言行特征所產生的影響力。不同于權力影響力所固有的強制性,非權力影響力的特征主要有:(1)其產生的自然性。非權力影響力來源于領導者真誠的情感,表現為領導者對待下級的態度和溝通方式,并影響著下級是發自內心的接受還是消極被動的接受。(2)其影響的廣泛性。非權力影響力往往可以超出領導者的職權范圍而產生影響,比如可以影響到被領導者的個人生活、心智模式、職業規劃等,或社區和諧、學校形象等方面。(3)其存在的動態性。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領導者只有在領導實踐中不斷加強自身素質和修煉,才可能得到被領導者的認可和擁戴。
2.2?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國內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非權力影響力的理論基礎、構成要素、作用效果和提升對策等方面。
(1)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理論基礎。理論基礎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魏潘紅和廣少奎,他們認為非權力影響力的理論基礎主要來源于人際關系理論、社會控制理論和倫理學理論。人際關系是指一定的人群在人際交往的基礎上形成的伴隨有情感上的滿意或不滿意狀態的人與人之間的較穩定的心理狀態,[4]顯而易見非權力影響力主要依賴于上下級之間的溝通效果,屬于工作場所人際關系。社會控制理論有兩種方式:剛性控制和柔性控制,柔性控制又稱為道德控制或非強制性控制,是一種尊重被領導者的方式。在教育實踐中僅僅依賴職權所賦予的剛性控制無法達到管理目標,需要進行柔性控制來團結全體教職員工,使其積極主動為學校發展目標而努力。[5]
(2)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構成要素。在構成要素方面主要有三類不同觀點。有些學者認為非權力影響力的構成要素主要包含品格、能力、情感、知識等,比如李冬生、潘魏紅、廣少奎、[6]沈小平[7]和李林林[8]等人;候晉雄和王錦輝[9]則認為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主要有人格魅力、工作能力、堅強意志和寬廣胸懷所組成的,并指出其中的邏輯關系:人格魅力是基礎,工作能力是條件,堅強意志是保障,寬廣胸懷是調節;王志杰認為領導的非權力影響力主要由工作能力、思想品質、領導作風、群眾觀念和自身形象等組成的。[10]
(3)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發揮的作用效果。大部分學者都贊同非權力影響力的作用效果遠大于權利影響力的效果,是積極的,是權利影響力不能替代的。毛俊青等認為,非權力影響力有導向、榜樣、凝聚、感染的作用;[11]胡銀生認為在情感方面有引起敬佩、信賴、崇拜的作用;[12]李冬生認為在組織管理方面具有增進凝聚力、激發競爭力、示范引導激勵成員的作用;[13]李后成認為在工作績效方面具有樹立良好形象、推動工作展開和實現雙向溝通的作用。[14]由此可見,校長若能發揮好自身的非權力影響力,可提高自己的威信,增強組織凝聚力,提高學校管理工作效能。
(4)關于如何幫助校長提高非權力影響力,研究者的建議和對策有:轉變思路,樹立服務意識;[15]根據自身形象和特征,合理提升自身人格魅力;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氛圍,并獲得師生認同;通過加強教育培訓來提升非權力影響力。[16]
3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提升路徑
3.1?管理定位清晰
Drucker認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的必須要回答好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必須要明白組織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二是工作范疇是什么,三是服務或管理的對象是誰。校長所服務和管理的對象是師生、家長及社會,他的工作范疇包括在符合教育政策和規定的前提下全面提升學校效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并帶領師生社會上樹立模范形象。根據這些答案清單,校長應該給自己和所在學校制定一個明晰的發展定位,并根據這個定位向學校和師生提供優質服務。
3.2?注重個人誠信
孟子認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自然界的真理?!抖Y記·中庸》中記載:“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即只有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動別人。中國傳統儒家文化認為君子應言而有物,言行一致,身為教育機構的校長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須樹立正道直行,和悅而諍的高貴品格,以君子之風感召師生。
3.3?勇擔社會責任
教育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基石,是百年樹人的大計,教育的特殊性注定沒有立竿見影的速成之路,任何短視的、逐利的政策和行為都無益于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任何孤立的、明哲保身的政策和方針都會阻礙教育的社會性和系統性發展。作為師生做人做事的楷模,校長應率先垂范,在學術上有所建樹,在工作中開拓進取,在社會上勇于承擔責任,向社區、城市、國家輸出正能量,感召更多的人為社會進步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3.4?積極學習,與時俱進
荀子說“學無止境”,古諺也說“活到老,學到老”,中國傳統文化里一直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面對飛速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任何人都須與時俱進,更新自身知識結構和體系。教師屬于知識型員工,本身具備較高程度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技能,認知能力強,民主訴求高,管理這類員工更需要校長改變傳統的職權思維,具備學習意識和服務意識,建設學習型組織,吸引知識型員工參與到學校發展中來,贏得他們的認同和追隨,促使其積極主動地為學校發展而計獻策。
4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未來研究展望
綜上所述,盡管學者們對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概念、特征、情境、提升策略等方面做了部分研究,但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研究仍處于碎片化階段,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本文從以下三個角度提出一些研究展望,供學者們參考。
領導方式和風格多種多樣,世上并不存在一個最佳的領導模式。只有當我們對員工和任務進行細分,對情景進行識別,再結合自身特質來設計適合的領導方式時,一個校長的領導模式才有可能通往成功。在開發非權力影響力的途徑方面,研究者們還可大有可為。
現有的文獻僅把非權力影響力研究基礎建立在倫理學和人際關系理論等方面,我認為可以擴展到社會交換理論基礎上。社會學家霍曼斯認為:任何人際關系本質上都是交換關系,只有這種人與人之間精神和物質的交換過程達到互惠平衡時,人際關系才能和諧;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條件下,人際關系才能維持。后來布勞和艾默思對這個理論又進行了補充和擴展。建議以后的研究者從社會交換的角度對校長非權力影響力進行深入解析。
國內學者開展校長非權力影響力領域的研究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較少使用實證研究,建議后來的研究者多使用實證方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參考文獻
[1] 何會寧,劉小強.論校長非權力影響力的提升[J].教育評論,2014(3):3-5.
[2] Willer?D,Lovaglia?M?J,Markovsky?B.Power?and?influence:?A?theoretical?bridge[J].Social?Forces,1997,?76(2):571-603.
[3] 林天倫.中小學校長影響策略現狀與分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01-104.
[4] 佚名.非權力領導藝術[M].2002.
[5] 魏潘紅,廣少奎.論學校管理者非權力性影響力及其理論基礎[J].當代教育論壇,2008(30):50-52.
[6] 魏潘紅,廣少奎.論學校管理者非權力性影響力及其理論基礎[J].當代教育論壇,2008(30):50-52.
[7] 沈小平.領導者非權力性影響力的十大要素[J].黨政論壇,2008(1):43-45.
[8] 佚名.非權力影響力:權力的另一面[M].2011.
[9] 侯晉雄,王錦輝.關于提升非權力領導影響力的幾點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8(6):91-92.
[10] 王志杰.淺談基層領導干部的非權力性影響力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2(6):55-56.
[11] 毛俊青,馬曉莉,孫卓.領導者非權力性影響力探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6):64-65.
[12] 胡銀生.論校長非權力因素的影響力[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04.23(1):48-49.
[13] 李冬生.試論領導者非權力性影響力及其提高[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29(s1):188-189.
[14] 李后成.淺議領導者的非權力影響力[J].西部金融,2011(8):56-58.
[15] 侯晉雄,王錦輝.關于提升非權力領導影響力的幾點思考[J].理論與改革,2008(6):91-92.
[16] 蔡正飛.淺談新任校長非權力性影響的形成[J].學校管理,2003(4):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