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派
【摘要】隨遷子女在遷移的過程中,由于教學環境與生存環境的不斷變化,呈現出敏感、孤獨、悲觀的心理特征,學習成績也不高,因而對隨遷子女進行德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者結合所在學校的德育教學情況,詳細地分析了面對隨遷子女學情如何開展德育教育,研究以隨遷子女學情為核心的校本德育,以期促進初中德育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隨遷子女;校本德育;德育方法
花東鎮逕口初級中學位于廣州市花都區,創辦于1979年,距今已經有40年的歷史。學校經過數次發展,已經建立了語音室、錄播室、音樂室、圖書館等十多個專用場室,每個課室都建立了教學平臺,每年有計劃更換體育設施且加強體育場的建設,可以說花東鎮逕口初級中學經過多年的建設營造了“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的良好學風。花東鎮逕口初級中學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號召,常年大規模招收隨遷子女,約占學校總生源比例的50%,隨遷子女的升學率一直較高,基本都能考上理想高中。筆者作為一名初中教導主任,將結合我校的教學管理經驗,深入研究以隨遷子女學情為核心的校本德育。
一、隨遷子女在我校入學后的學情現狀
(一)情緒波動大,內心易敏感
通過對剛入校的隨遷子女進行觀察可以發現,隨遷子女遷入到新校進行學習,對于一切十分陌生,內心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感且十分敏感,對于師生的話語十分在意。學校如果不注意引導隨遷子女的情緒,很容易導致學生由單一的情緒上的波動轉變為性格上的問題[1]。
(二)學習自律差,缺乏計劃性
隨遷子女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家長的支持與幫助,大多沒有養成很好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筆者經過調查發現,剛剛入學的大部分隨遷子女認為父母不重視自己的學習,學習的意義不大,從而進一步導致隨遷子女學生學習自律性差,并缺乏學習計劃性[2]。
(三)學習興趣低,缺乏原動力
隨遷子女在入學之時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低、缺乏原動力的現狀。這是因為隨遷子女在追隨父母遷移腳步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發生變化,在新的環境中存在不適應、抵觸的心理狀態,教學環境、教學方式、校園文化的改變都讓隨遷子女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興趣低下,從而喪失學習的源動力狀況。
二、從隨遷子女學情出發實施校本德育的研究
根據對隨遷子女的學情進行分析,學生存在學習興趣低、自律性差、情緒波動大等多種狀況,究其根本是隨遷子女學習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心理因素出現一系列變化。為此,開展校本德育研究,應該抓住其根本,改變其現狀,才能引導各個教師更好地開展相關的德育教學工作。
(一)確立德育教育框架,引導教師德育工作
校本德育工作是指導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作為教導主任,在開展校本德育時,應該立足于學校的學情現狀,逐條分析導致現狀產生的原因,從而為教師開展德育工作確立框架,引導教師開展德育工作。面對我校隨遷子女占總生源比例50%的現狀,學校制定了德育指導規范,并針對隨遷子女學情現狀多次開展德育教育研討,指導教師如何開展隨遷子女德育教育[3]。教導主任在開展德育教研時,堅持特色與常規并舉原則。
教導主任在指導開展校本德育工作時,要確保基層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自主性,為教師開展德育工作設定宏觀主題與框架,讓教師根據本班的具體情況進一步豐富具體的工作內容。在校本德育會議上,教導主任可以組織針對新入學隨遷子女學情現狀改善策略研討會,確立“以學生為本”“靈活教學”的德育原則,讓每個班級根據自己班級隨遷子女的學情狀況提出針對性的策略。例如,一些班級隨遷子女雖然較多,但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較高。為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重點放在隨遷子女的情緒建設與心理建設上,讓學生保持較為穩定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開展學習。對于隨遷子女學情較差,存在“刺頭”的班級,在班級教師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導主任要認真幫助教師尋求其根本原因,指導教師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盡可能地為教師創造相對穩定的德育教育工作環境,動員家長共同參與到隨遷子女的管理當中。
(二)善用德育教育經驗,常規特色德育并舉
教導主任指導教師開展校本德育的目的是為教師設定德育教育的宏觀主題,明確德育教育的整體工作布局,為開展德育教育指明工作方向,并通過校本德育會議,讓教師汲取德育經驗。隨遷子女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復雜的、動態化的,尤其對于入職年限尚短的教師來說,隨遷子女的學情與德育狀況十分復雜,并且初中生具有強烈的叛逆心理。新入職的教師在針對班級一些“問題學生”進行教育時,雖然堅持了“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通過交朋友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但仍出現了學生不尊敬教師的現象。
面對“近則不遜遠則怨”的德育管理現狀,教導主任可以組織教師開展德育管理經驗交流會,邀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講解開展相關工作的經驗,讓新入職教師講講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教導主任在評價教師的德育工作時,要積極肯定教師的工作態度,不要一味地指責批評,應該為其點出問題的關鍵點所在,與學生做朋友時應該把握一個度,既要保持教師的權威性,又要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尤其在針對隨遷子女進行德育教育工作時,教師要在普遍德育教育的基礎上認真研究隨遷子女的心理特征與學情狀況,對隨遷子女與其他學生進行融合教育,消除隨遷子女的心理隔閡。同時,教導主任可以建議教師在針對隨遷子女開展德育工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幫扶力量。教師的工作精力是有限的,并且由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學生很難真正對教師敞開心扉。巧妙運用同學之間的友誼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對隨遷子女的學情轉變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三)樹立德育教育典型,樹立校園文化新風
“有競爭才能有進步。”教導主任在開展學校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時,應該在落實常規建設的基礎之上,將開展隨遷子女德育工作成功的班級樹立為德育教育典型,對該班隨遷子女學生的學情情況、心理狀況、德育方法、德育活動、德育結果、德育評價等進行綜合整理,并以案例的形式在校本德育會議上進行深入的分析,為其他教師提供德育管理經驗。教導主任在針對隨遷子女教育時樹立德育教育典型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工作原則:第一,流動性;第二,公平性;第三,民主性。按照周、月、學期公平選取教育典型班級,讓其他教師真正認可典型的班級的管理方法[4]。
此外,樹立校園文化新風對于改變隨遷子女的學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遷子女出現自卑、敏感、易怒等一系列的情緒問題與其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心理有很大關系,隨遷子女在新的學校中缺乏文化認同感。為此,教師在組織校本德育時,應該將樹立校園新風作為工作的重點,通過組織多種班級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使隨遷子女扭轉自身的弱勢心理,讓其正視自己的同時,積極地面向校園生活。“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教導主任在帶領教師開展校本德育時,應將樹立校園新風作為工作重點,可以通過環境逐漸改變隨遷子女的學習現狀。
(四)校本德育自我總結,不斷推進德育工作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德育工作不是朝夕之事,而是一項長期的靈魂工程。面對隨遷子女的學情,學校教師只有在校本德育中應該認真做好總結工作,分析現有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優勢與不足,隨遷子女學情中的各項問題,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現狀,各個班級教師采取的教學策略,并對已開展的各項德育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德育工作的開展。
同時,教導主任在組織教師以隨遷子女學情為核心開展校本德育時,要有效地整合各項德育教育資源,緊密聯系各個活動的開展,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號召教師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努力改變隨遷子女的學情。教導主任的工作任務是為教師的教學與管理提供指導,讓教師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因此,教導主任要立足于學校隨遷子女學情的宏觀格局,著手于教學細微處,指導教師開展德育教育與德育管理工作。
三、結語
“立德樹人”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更是教育的根本。在面對隨遷子女的特殊學情時,學校教導主任應該堅持常規與特色并舉,善用德育經驗指導教師開展德育工作,并通過德育總結、立典型、樹新風等多種校本德育策略進一步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轉變隨遷子女的學情。
【參考文獻】
[1]包偉.德育教育對校園霸凌的預防及干預措施[J].神州教育,2018(36):197.
[2]王亞迪,馬丹.一種校園德育教育宣傳亭:中國,CN201710501840.X[P].2017-08-18.
[3]李幸.基于多元文化的中職學校校園欺凌現象及德育教育對策[J].時代農機,2018,45(11):132.
[4]趙曉英.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德育自我教育能力的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