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偉凡
摘 要:在人類步入信息化的今天,傳統教師觀念所遭受的沖擊是空前絕后的,因此,進行教師角色轉換,對其身份進行重新定位,已經成為促進教師進步、教育發展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信息化 教師 角色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一、傳統教師角色
傳統教育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中心,其借助板書、多媒體以及言傳身教等形式,單一的向學生傳授教學內容。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基本上是被動的單向接收,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完成相應科目考題,即為“學會”。教師主宰著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所承擔的任務就是向學生傳播知識,為學生提供服務,教師的角色被定義為知識的檢驗者、傳播者。
二、信息化時代對高校教師角色轉換的新要求
在信息時代快速發展過程中,知識傳播途徑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學生除了教師課堂講授和書本獲取知識外,還可以通過在線課程,如國家精品課程、MOOC等獲取知識,知識獲取渠道也不斷增加;在信息時代發展過程中,學習軟也不斷豐富,在手機上進行安裝、攜帶、使用等極為便捷。開放性知識獲取渠道打破了傳統課堂中固化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在學生觀、教育觀等方面均產生本質改變,另外也促使傳統教學內容、方法以及理念等遭遇挑戰。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對其教學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以及新的含義,要想在信息化背景下,出色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對教學理念加以轉變,貫徹終身學習的觀念、提升自身信息檢索與整合能力,同時對課堂把控的專權地位也進行了轉變。
三、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角色內在涵義
1.教師應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根據相應的邏輯與程序對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等方面進行設計,并對知識內容進行逐一講解,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記錄,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執行者,導致課堂教學過程過于僵化。
在信息化時代,教師應對學生的興趣、個體特點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根據課程知識體系,推薦學習資料,組織知識點,對教學問題進行合理設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體系進行充分理解和合理建構。促使教師由課堂內容的執行者向設計者方向發生轉變。
2.教師應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
對于傳統教學而言,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和主導,學生個性被嚴重忽略,對學生的主動性無法進行有效調動。
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教師應該在不斷學習過程中,快速適應當前教育環境。應該引導學生,將網絡資源為自己所用,調動其主動性,激發其興趣。對于教學活動而言,教師應將教學理念作為教學主線,將教學內容將為教學主導,通過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答案。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構建知識脈絡與體系,掌握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在活動中使知識得到拓展,使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激發,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及習慣得到有效培養。教師主要的角色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3.教師應是學生思想的“啟迪者”
傳統教學活動,教師給學生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其師道尊嚴讓學生望而生畏,是學生思想教化者,而學生成為被動的學徒。
在信息化時代,課堂教學活動并非為教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這樣簡單的過程,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對其思想行為進行觀察,并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促使其世界觀、人生觀等均能夠健康成長。
4.教師應是學生的研究作者
教師在教學中,本身屬于學習者,主要是由于當前的理論、知識等更新速度較快,在某些方面教師與學生站的起跑線相同?;谛畔r代背景,教師不能只從學生成就中獲得成就感,還應該在教育、教學新模式研究中獲得成就。因此,教師不應該只注重于日常教學,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進行研究,做一名研究者。
四、信息化時代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
1.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者
在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為了跟上時代的潮流,教師需要進行自我完善,對新技術以及新知識應該積極接受,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能力結構,成為終身學習者。終身學習不僅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還是教育變革中,對教師角色的要求。
2.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
教學行為是由理念所決定,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多樣化,課堂教學的權威性弱化。教師的教學理念應隨之轉變。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尋找學習資料,自主思考,使其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有效激發,引導學生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自主學習意識。
3.高校教師應該提升信息檢索與整合能力
面對浩瀚大海般的信息資源,教師要對網絡便捷性以及開放性進行合理利用,搜集與教學相關資料,融入教學。要按照當代大學生具有的認知特點、習慣把握課程體系以及教學內容,整合各項信息,并對其進行分析、歸納以及調整,使教學效率能夠得到提升。
4.教師應該強化現代教育意識
教師在轉變理念的同時,還需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和教育觀,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技術意識,促使自身能夠對教育技術發展所引起的教學方法改革、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教育思想改革等的理論知識進行明確認識。使教師能夠認識到,自己是直接使用教育技術的人,并在這一過程會得到自身發展。教育技術,為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以及平臺,若是錯失這一機遇,就會慢慢被時代所淘汰。教師在面對挑戰時,應該調整自身心態,建立信心、積極面對新技術、接納新技術,相信自己能夠完全掌握教育新技術,并將其有效運用教學中。從新技術擔心到接受的過程中,教師一旦了解其價值,就會更加認同新技術,努力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并對其進行積極的應用。
5.教師應該進行科學研究
在長期發展中,教師隊伍卻橫掃科研分期,一些教師對當前個人經驗積累的形式,開展教學模式。而機遇新技術挑戰的背景下,依靠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應該向教育科研、效率、質量發展,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創新,同時借助科研,對教育思想進行轉變,對教育觀念進行更新,實現科研型教師的轉變。
五、結束語
總之,在信息化時代,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積極主動地轉變角色,做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教師,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徐璐,張婕.信息化時代教師角色重塑的路徑探析[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8(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