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春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貫徹學科核心素養,做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一個考驗。本文就經濟生活教學中的兩個案例,對核心素養融入日常教學進行探索總結,旨在對新形勢下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普通高中 思想政治 核心素養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2017年以來,隨著我省高考政策的調整實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也迎來了較大的變化。教育部課程標準的出臺和山東省教育廳的指導意見,都為我們的新高考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我們普通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學,也應該及時跟進,重點把握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中自覺貫徹落實本學科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不僅要全面把握本學科的核心素養,還要把它自覺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才行。學生核心素養的構建,需要教師的精心培育,應該滲透在日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最好做到“潤物細無聲”。這樣,老師就能在的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在學生心底播下愛國主義的種子,隨著學習的進行,學生逐步把愛國主義升華到對我們的社會主義、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我們的黨及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高度的政治認同和堅定政治信仰,將來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建設中去。很難想象,如果我們廣大的中學教師,不在日常教學中自覺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教育,等他們日后長大成人,走向各條戰線時,他們能自然地具備這些素養,成為民族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繼承人和發展者。那樣的話,我們的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實現,我們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的順利進行,都將是不可預期的。
自古以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擔當著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老師的言行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段經歷,對他們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是不可取代的。這一時期的三觀教育,對他們的未來起著決定性的關鍵作用。把握住了這一時間節點的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教育,對中學生進行精心的主動培育,使他們從小接受,進而內化為自覺的行動,我們偉大的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就有了實現和成功的保證。
普通高中經濟生活模塊中有關財政的知識,就可以很好的用來做這方面的探索總結。
根據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有關財政的知識,是學生選修自學的內容,要求學生說明和了解財政的來源和支出就行了。實際教學中,我們多數老師都把財政的作用作為重點進行深挖講解。我就聽過一些學校的老師講的這節課。老師聲情并茂、激情滿滿地大講特講我們國家財政的投入,從港珠澳大橋到天眼,從高鐵到航母,從嫦娥四號到北斗導航,從特高壓輸變電技術到三峽水利樞紐······,音視頻播放下的課堂里,老師講得很是自豪,學生聽得心潮澎湃。課堂氣氛高漲,歡呼聲不斷,效果看起來不錯。但是,這些老師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講了這么多財政的作用是為了什么?關于財政的作用,可以講,但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升華到怎么辦的問題。老師前面講了那么多的財政投入,讓我們中國在這些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那么,很自然的,這時候應該是老師引導學生升華到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性質、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上來。這么做,就可以很自然地、“潤物細無聲”地落實本學科的政治認同的要求。很遺憾,我還沒有看到有幾個老師這么做。對高三學生來說,高考時能把這種學科素養發揮出來,也是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先做到。
關于科學的宏觀調控章節的內容,也可以用來做探索總結。
講這一課內容時,宏觀調控方面的內容,老師很容易就講了;但科學的宏觀調控方面,有些老師就講得不夠深入。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公有制,人民當家作主,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這是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的根本原因。老師在宏觀上把握了這一點,在教學中,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導到這個根本原因上來。這樣做,會引起學生深層次思考,更好地鞏固前面學習的政治生活的相關內容,自覺地把前后知識進行有機銜接,融會貫通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來,從而很好地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再聯系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堅持人民幣不貶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政府出臺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維持經濟高速增長,說明我國政府的科學宏觀調控所起的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很好的例證。在這里,老師要把課堂內容重點強調到我們的社會主義的國家層面上來,讓學生深入理解我們的國家制度,我們黨的領導,我們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樣的教學,內容會比較飽滿,同時對開拓學生的思維,堅定學生的政治信念,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都是很有好處的。無形之中,就增強了學生對我國政治、經濟的理解,增強了對黨的領導,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從而堅定對我國政治制度的認同,堅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課上到這個程度了,水到渠成,政治認同就很自然地實現了。
關于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也是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實現的。社會科學也是科學,關于社會科學的知識,本身就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也是科學的認識。在這一理論指導下,中國人民正在進行著偉大的社會主義實踐。我們的思想政治課,講國家、政府、政黨、講市場經濟,講文化生活,講哲學生活,都離不開法治,這也是對全面依法治國綱要的最好詮釋。只要我們老師留心,還是容易貫徹這一理念的。公共參與,更是直接就有鮮活的例證。每個人身處社會之中,不管你是否自覺,都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有著聯系。對中學生來說,在老師的講解下,學習課本知識,了解社會,了解國家,了解我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本身就是一種公共參與,更不用說以后走入社會親身參與到國家的各項工作中去了。
總之,新的高考形勢下,思想政治課老師需要很好地貫徹落實核心素養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去,為學生,為國家,為民族的未來著想,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