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藝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才競爭日趨激烈,藝術教育也日益走向綜合。藝術的感受、想像、創造等能力,已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質。而舞蹈本身就是一門綜合藝術,它集美術、音樂、表演、服飾、文學等一身,被人們稱之為看得見的音樂,流動的音樂。在音樂教學中,有系統有規范地融入舞蹈藝術教學,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注重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成品舞蹈的賞析,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價值。它既可以美化學生的形體氣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愉悅學生身心健康,拓展學生的想象創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音舞結合教學,必須要把基訓動作趣味化、民族舞經典動作兒童化,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
一、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樂和舞蹈結合教學的意義
1.音樂和舞蹈結合,美化形體氣質
舞蹈藝術是人體動作的藝術。它是以身體動作練習為其主要內容來進行教學、訓練的,它要求人的身體情感、精神共同參與活動。因此,首先在訓練中通過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的和諧結合,有益于開發中樞神經對動作的支配意識。在訓練中也由于肌肉的收縮力,有益于肌肉的發展,肌肉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也使骨質變得更加堅強,關節的穩固性能有效地提高身體各部位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同時, 在舞蹈中還特別要求正確的身體姿態,如:收腹、挺胸、提臀、抬頭等,非常有助于訓練和保持良好的形體姿勢,塑造美的氣質。
2.音樂和舞蹈結合,豐富情感表現
人類在互相交往中,許多觀點都是通過語言來表達。但在語言產生前,肢體表現是人類信息交流、傳情達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這種肢體表現的發展和藝術化。它跟音樂一樣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據舞蹈動作的情感意識和文化特征,在動作訓練中結合對動作文化內涵和對動作情感表達的學習,就更有益于豐富學生情感表現。"言之不足詠之、詠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結合舞蹈藝術的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形式,對于學生來說,自我表現的形式越多,自多發展的潛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體表現的這種本能,讓學生從小就養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會交往能力。
3.音樂和舞蹈結合,愉悅身心健康
音樂教育所承擔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學習一些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體驗中享受成功的歡愉。而舞蹈發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僅僅體現在情感、情緒的獨特表達方式,更在于舞蹈過程是一個身心發展,健康體魄的過程。它符合人體最本能的動感要求,不僅通過自身的參與,真正緩解緊
4.音樂和舞蹈結合,培養想象創新
在新一輪的課標中,也非常明確地指出:小學音樂教學,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而在舞蹈的動作訓練中,不僅要求從情感表達需要去探索肌肉、節奏、力度、空間等的變化,更通過多重角度的變化去尋找新的動作,從而達到對現有動作規則的超越和突破,促進創造性表現的增長。有益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實施音樂和舞蹈結合教學的策略
在小學音樂教育音樂和舞蹈結合,教學就必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及身心特點,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識、技能技巧、簡單化、兒童化、趣味化、游戲化,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自身的參與體驗中來欣賞音樂舞蹈,來學習音樂舞蹈,來創新音樂舞蹈
1.形體基訓動作趣味化
在專業的舞蹈教學中,形體基訓趣味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律動中來學習掌握,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
例如,在古典舞基訓教學中非常注重眼神和手勢身段的訓練。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把一系列的眼神手勢及身段加以整合,以"到果園子里摘果子"為題,讓學生去尋找樹頂、樹下等各個方位的紅蘋果,同時讓學生用眼神來表示自己所摘的是又大又甜的紅蘋果,還是又青又酸的青蘋果,讓學生在尋找果子--摘果子的模擬中掌握一些前靠、后靠、捻身、蘭花手、運手等等一些最基本的手段練習。通過趣味性的律動,讓學生在自身的參與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掌握一些基本常識,塑造美的形體姿勢。
2.民族舞經典動作兒童化
我國少數民族舞蹈,大多都保持著原始的血液,自然純樸,貼近生活。因此,盡管小學生對很多少數民族缺乏了解,但只要教師認真地去研究、去提煉各少數民族舞蹈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動作,都可以把它變之為學生易于接受與模仿學習的動作。也就是說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地位上去學習挖掘民族民間舞的經典動作,使之簡單化、兒童化。例如在教學蒙古舞時,教師就應抓住硬肩、笑肩、騎馬、擠奶等經典動作,把它簡單化、兒童化。在教學硬肩、笑肩時就用兒童化的語言告訴學生:擠奶桶放在身前,向前看看滿了沒有,再看看身邊的人(硬肩教學)嗬!我能干多了(笑肩教學)!音樂課堂上可以結合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來合理地學習舞蹈知識或欣賞舞蹈技能技巧。(如在教學《祖國祖國多美麗》時,就可結合維吾爾族舞蹈來進行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必須要把基訓動作趣味化、民族舞經典動作兒童化,從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出發,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生在終身的工作和學習中變得更富有情趣,更富創造性。
總之,舞蹈和音樂是藝術中兩個獨立而又相互聯系密切的分支,舞蹈是看得見的音樂,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在小學藝術教育中,實施音樂和舞蹈結合教學,開辟一個介于藝術課程與音樂課程之間的教學課程,是一種立即可行的教學方式。是一個值得每一個音樂教學工作者去嘗試與探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