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存留了大量豐富的歷史文物,這些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5000年發展的沉淀和傳承,它見證了中華民族時代的變遷,更是現代國人對過去文化研究和傳統的歷史記憶,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利用價值。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情況,首先分析了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然后論述了相應的工作對策,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基層文物保護管理 存在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K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9-0-01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當中積淀了大量歷史文物,做好歷史文物的傳承和發揚工作,對發揚傳承中國優秀文化有重大現實意義。在全新歷史時期,需要我們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存在的多種問題,然后采取相對應的措施將其解決,確保我國文物得到妥善保管不受損害。
一、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文物保護環境較差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不斷建設,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視,同時也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但是在基層地區由于工作經費和場所等多種因素限制,使得基層地區的文物保護環境還不夠完善,文物長時間處于惡劣的環境當中。文物儲存場所的溫度和濕度不達標,存在蚊蟲鼠害,有的文物保存場所面積狹小,不利于文物的保護。很多基層地區的文物保護場所已經處于飽和狀態,現有的保存條件十分簡陋,不利于對文物的妥善保存,很多文物在保存過程中出現了遺失損壞。
2.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基層地區的文物保護隊伍來源相對較為復雜,這些文物保護人員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業務能力存在很大差異。這就使得很多基層文物保護管理人員并不能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在進行文物保護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差的判斷能力。專業技術人才是基層文物保護管理的中堅力量,但由于基層地區工作環境較為惡劣,待遇較差,很多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不愿意到基層地區開展該項工作,使得文物在保護工作和價值開發過程中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例如在進行文物修復文物挖掘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使文物挖掘和修復難度較大,有時還存在損壞文物的現象,文物保護管理存在多種條件限制,不利于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制約了基層文物事業的發展。
3.文物開發與保護不均衡
文物是一個時期的歷史見證,做好文物開發和保護工作是實現文物價值的主要途徑。通過對文物進行有效的發掘和開發,能夠為我們提供更多的歷史知識,了解文物所在時間的歷史發展進程,同時對地方經濟建設也有很大促進作用。但在廣大基層地區,由于很多政府比較注重經濟項目建設,在基層文物保護過程中進行了很多的行政干預,過度開發文物不注重文物保護,使得基層地區的文物保護工作只能為經濟建設讓步,有價值值得開發的文物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文物保護工作更不能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
二、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對策
1.強化資金投入,完善保護環境
從現階段基層文物保護管理現狀來看,導致文物保存環境惡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經費緊張問題,只有確保有充足的經費投入,才能夠更好的開發文物,保護文物,基層的文物保護部門才能夠邀請更多資深專家對文物進行有效的鑒別開發和處理。政府部門應該將過去重視經濟建設,輕視文物保護的理念轉變過來,充分做好基層地區文物保護工作,建立文物保護專項財政撥款機制,并保證專款專用,避免挪作他用,有效解決基層地區文物保護工作財政資金緊張的問題。另外基層地區的文物保護部門應該拓展資金渠道,通過與社會公益與企業聯合建立文物保護基金,吸引社會上熱愛文物保護的人士,擴充資金來源。此外政府部門還可以依托本地區文物保護現狀,積極發展文物旅游產業。將文物旅游產業所得到的經濟收入,作為文物保護工作的主要經費,這樣一方面能夠緩解地方財政的壓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增加經濟效益,促使基層地區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更好的開展文物開發,文物保護。
2.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基層地區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保護工作質量較低,主要是因為現有工作隊伍專業素質較差所致。為了有效解決該種問題,文物保護機構要定期對現有工作隊伍進行專業培訓,革新現有工作隊伍的專業知識結構,學習先進對文物修復和文物保護工作有用的技術。同時還應該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進行思想方面的培訓教育,讓其充分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明確新時代文物保護的方向。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人才的專業興趣愛好,進一步提升文物保護工作者對文物保護的工作積極性。基層地區的文物保護機構還應該與文博專業的高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對于那些具有文物保護意識工作能力強的專業大學生引入到基層地區開展文物保護管理部門。這樣一方面能夠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質量。
3.構建完善的法律法規
新時期我國關于文物保護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各級地方政府部門結合地區文物保護管理現狀,也出臺了地方性的政策法規。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很多地方政府部門所制定的地方政策法規由于較為宏觀難以落實到位。這一背景下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細化法律法規,保證法律法規的執行性。政府部門應該轉變文物保護管理理念,結合地區經濟文化發展實際,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保證各項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外相關政府機構還應該充分認識到文物保護管理對人類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深入基層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提升社會大眾對文物保護管理的意識。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將文物保護管理納入到城市發展規劃當中,科學做好各種文物的保護工作。基層文物保護單位還應該制定中長期的保護管理計劃,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構建符合本地區文化特色的文物典藏館,為文物保護,文物高效利用開創條件。通過進行文物展覽,文物博覽等方式,讓更多的民眾認識到文物存在的巨大價值,這對保護文物,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紅偉.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中的問題與建議[J].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7(4).
[2]于冰,波斐里奧·海萊妮,斯卡羅納·盧伊吉.文物保護管理制度與改革:意大利與中國比較視野[J].中國文化遺產. 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