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麗娜 寧波市計量測試研究院
近年來,人們對食品衛生安全越來越重視,因此,食品檢驗機構發展相當迅速。在文中筆者對寧波市食品檢驗機構現狀進行了調研,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議。
經過多年的建設,寧波食品檢驗機構發展迅速,檢驗檢測人員素質、檢驗檢測設備投入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為各級食品衛生監督執法提供相應的人力和技術支持。
筆者對寧波大市范圍內所有食品檢驗機構進行了食品檢驗檢測資源調查,綜合分析寧波市食品檢驗檢測資源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
這些食品檢驗機構地區分布情況:高新區7家,鄞州區4家,海曙區4家,余姚市3家,慈溪市3家,寧海縣3家,象山縣3家,鎮海區2家,北侖區、奉化區、江北區各1家。
按隸屬部門分,衛生部門11家、市場監管部門7家、農業部門5家、漁業部門1家、其他8家(具體見表1)。

表1 各類檢驗機構分布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全市共有食品檢驗人員876人,平均每家機構27.3人。共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83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234人,初級專業技術支持職稱140人。研究生以上學歷共有161人,占比18.4%,本科生學歷544人,占比62.1%,其余173人。
按機構性質分,全市事業單位共有檢驗檢測人員609人,平均每家機構25.4人。高級職稱及以上179人,中級職稱186人,初級職稱112人,高、中、初級比例為1∶1.04∶0.63。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人員128人,占比21.0%;本科生359人,占比58.9%。
全市食品檢驗機構共有食品檢驗參數16 357項,平均每家機構511.2項。其中事業單位食品檢驗參數10 140項,平均每家機構422.5項。
全市食品檢驗機構食品類相關檢驗面積共58 389 m2,平均1 824.7 m2/家。其中事業單位48 942 m2,平均2 039.3 m2/家。
調查顯示,寧波地區食品檢驗機構基本上每個實驗室都擁有滿足其自身能力的儀器。培養箱、酶標儀、超凈工作臺等常用儀器設備已完全普及,氣-質聯用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普等高端設備基本普及。實驗室設備數量和質量均能滿足其開展日常檢測工作需要。食品檢驗工作有很大的潛力,有能力進行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項目的開展。
75%機構隸屬于政府各部門,其中食品檢驗機構數量和人員大部門集中在衛生和市場監管部門,其他部門所占比例小。人員數量、高級職稱人數遠少于衛生系統的市場監管部門,擁有檢測項目數量卻遠遠大于前者,且市場監管部門一年完成檢驗批次遠大于衛生系統。同時,相對市場監管部門而言,衛生部門擁有相對多的高端設備,但衛生部門卻存在委托樣品不足,機構為維持檢驗能力需自行購買樣品現象。其人員和設備利用率不高,造成資源浪費。
部分縣一級雖設有檢驗機構,但檢測項目不多,裝備水平低,人員流動頻繁素質差,日常檢驗工作無法順利正常開展。調查中發現個別檢驗人員不夠專業,缺乏系統培訓,尤其是對現代高精密儀器的操作不熟練。這些問題嚴重制約著檢驗機構的發展。
部分機構規范性運行意識不夠,存在如CMA標識使用不規范,個別機構檢驗報告中只體現判斷標準而無方法標準,甚至存在引用已作廢標準的現象。
考慮食品行業機構設置現狀,結合目前大部委機構改革契機,加強檢驗檢測資源橫向(各行業管理部門下設機構)、豎向(市縣兩級機構)整合。緊密圍繞地方產業特色,建設省級或者國家級食品檢驗檢測中心。充分利用現有的檢驗設備、人員及完善的檢驗檢測質量保障體系,大力開展食品檢驗檢測工作,充分發揮技術監督作用。
發揮食品檢驗檢測行業人才聚集優勢,改變簡單執行檢驗標準思維模式,結合寧波產業實際特色,針對市場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假冒偽劣產品,加大對檢驗檢測標準、方法的研究,破解食品從生產、銷售、運輸直至到餐桌上全方位的監管難題。
食品檢驗檢測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責任重大。應加強標準方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和學習,提高食品檢驗檢測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保證相關檢驗檢測資源滿足規定要求,確保檢驗數據和結果準確可靠,具有公正性,切實發揮對食品監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