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2019年2月,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獲得國家發改委、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成立,南京正式進入國內臨空經濟第一方陣。當前,全力以赴推進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落地落實,加快形成以臨空產業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臨空經濟體系,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把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成為南京經濟新動力源、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的引領示范區,是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所承載的重要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加快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須突破制約因素,借鑒吸收先進經驗,推進更高質量建設。

隨著東部機場集團成立,江蘇民航資源融合度有所提升,臨空經濟示范區獲批帶來重大機遇。同時,也應看到,當前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依然存在諸多瓶頸制約要素。
已有規劃相對滯后,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2015年南京市編制了《空港樞紐經濟區核心區發展規劃》,但2019年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成立后,面向建設國際性、現代化、生態化、智慧型臨空經濟示范區與國家級對外開放平臺的戰略需求,原先編制的空港經濟區規劃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需要,迫切需要啟動編制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引領全區更高質量發展。
管理機制體制亟須完善,協調機構權力有限。盡管南京市已經建立市級議事協調機制,并設立了臨時管理機構即南京市空港樞紐經濟區管委會(籌),但省級經濟開發區和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正式管理機構尚未正式成立。正式管理機構的缺失制約了資源的優化整合、產業的集聚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此外,南京市空港樞紐經濟區建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市級議事協調機構,在協調省級部門以及海關等中直部門上力度不夠。
臨空產業布局不夠合理,產業集聚優勢難以發揮。受行政條塊分割、土地供應、前期產業基礎等諸多因素影響,存在臨空產業空間集聚度不高、功能差異化發展不足等問題。一方面,全區航空制造企業布局較為分散,上下游供應鏈尚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未能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產業分工與功能空間建設有待強化。例如,空港江寧片區和溧水片區聚焦跨境電商產業,分別重點打造空港跨境電商產業園、大通關基地,不僅導致跨境電商產業難以形成合力,也是對臨空經濟示范區發展動能的極大削弱。
口岸通關效率不高,綜合保稅功能缺失。一是口岸通關效率不高。目前機場海關一周六個工作日的傳統工作時間、通關手續不夠簡化、海關人員不足等要素均影響了貨物通關流速。此外,還存在電子口岸信息一體化建設滯后、跨境電商出口商品備案復雜、結匯困難等問題,對“額度小”“頻率高”“種類多”的跨境電商行業有明顯影響。二是全區綜合保稅功能缺失,保稅備貨進口業務無法開展,直接影響機場“高價值遠距離”航空運輸資源的紅利釋放,反過來制約全區做大航空物流、跨境電商、保稅加工、服務貿易等現代臨空產業。三是受機場運能、其他同類城市物流補貼升級等因素影響,不少電商企業選擇貨物由上海、杭州、廣州、鄭州、青島等空港口岸入境,部分本地貨源從陸路調運至杭州、鄭州出境,這對南京建設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是較為不利的。
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有待提升,“空鐵公軌”綜合交通體系尚不完善。一是與成都、西安、鄭州等中西部機場相比,國內支線、國際航線占比偏低,全貨機數量和頻次均低于上海與杭州,由于缺乏本土航空公司,在合作過程中受航空公司母公司戰略等影響,機場話語權較弱。二是“空鐵公軌”綜合樞紐建設有待加強。目前僅有寧宣高速、地鐵S1號線連接機場,尚未開通高鐵與機場快線。縱觀國內外知名航空港如德國法蘭克福、上海虹橋、鄭州新鄭等,空鐵聯運無縫對接已經成為高端配置,面向江蘇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戰略需求,機場地區“空鐵公軌”四位一體建設亟須強化。
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要按照規劃實施的高保障、體制機制的高效率、產業空間的高優化、口岸通關的高速度、綜合交通的高集成“五高”要求, 推進更高質量發展。
規劃實施的高保障。科學規劃是重要生產力,建議南京市盡快啟動編制“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十四五”規劃以及產業、土地利用、基礎設施等各類專項規劃,加強規劃管理和監督,使總體規劃真正成為臨空地區上位規劃,實現 “一個規劃管到底,一張藍圖做到底”。
體制機制的高效率。完善示范區管理體制,在南京空港經濟開發區(籌)的基礎上,盡快成立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統籌管理機場片區、江寧片區和溧水片區;南京市政府作為示范區規劃建設管理主體,應當加大對示范區的用地、財稅傾斜力度,力爭示范區耕地占補平衡在全市范圍內統籌解決;省市分工合作推進示范區建設,積極做好省級部門向中央部委的政策爭取工作,建立省相關部門和南京市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產業空間的高優化。強化產業錯位互補的發展理念,在南京臨空經濟示范區管委會統籌下,推動三大片區協同發展,其中江寧片區重點發展航空制造、飛機改裝與維修、航材處理等航空型高技術產業;溧水片區依托大通關基地,重點培育航空物流、保稅倉儲、臨空會展和民航適航審計等功能;機場片區依托核心資源,重點培育保稅維修、航材交易和空港商業等功能。
口岸通關的高速度。一是盡快提高國際貨運通關通檢效率,由省政府與南京海關積極協調,爭取獲得海關支持,推動機場海關實現“7×24小時”全天候查驗通關,保障空港口岸進出口業務。二是加快大通關基地保稅B型物流中心申報,盡快開展保稅進口業務,加快推進B型物流中心升級為綜合保稅區,適時將南京空港綜合保稅區納入江蘇省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三是著力優化物流營商環境,對貨運代理企業和在南京機場集散貨物的公路運輸企業給予補助,通過完善航空集散服務和地面聯運服務,加快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
綜合交通的高集成。推進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擴能改造,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推進T1航站樓改擴建工程進度,開展T3航站樓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大通關基地項目建設,重點培育和引導國際全貨運航線,培育一家以上的本土航空公司;打造“空鐵公軌”無縫銜接的大交通格局,建設“軌道上的機場”。加快寧宣、寧揚、寧馬城際鐵路以及地鐵18號線引入祿口機場,爭取與T3航站樓同步開工,形成“一橫三縱”的軌道交通線網,推進126省道(機場西通道)、寧黃高速、儀征至機場高速公路建設。
(作者系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戴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