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營庫 馬瑞 薛文莉



巍巍寶塔山,清清延河水,深秋的延安天高云淡、層林盡染。在風光旖旎的延河之畔,延安革命紀念館游人如織,黨的七大會址前人流涌動,楊家嶺革命舊址旁,導游正給游客們演唱《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極目遠眺,漫山遍野色彩斑斕,碩果累累,家家戶戶洋溢著豐收的味道。
從寶塔山舉目四望,一棟棟高樓沿河而立,百米大道暢行無阻,一個個功能現代、配套齊全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坐落其間,構成革命圣地延安的堅實骨架。
鳳凰廣場、南門廣場、延安火車站站前廣場、延安市圖書館、科技館、龍灣隧道、莫家灣學院坊、繞城南路、傳媒中心……這些閃耀的城市名片背后,都有著同一股力量——延安城市建設投資集團(延安城投集團)。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作為延安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成立18年來,延安城投集團一直以助力革命圣地延安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努力拼搏,在服務和奉獻中展現責任擔當。
扛起興城大旗
新世紀之初,延安財力薄弱、投入有限,城市建設規模小、檔次低,與城市地位極不匹配。
肩負建設城市、經營城市的重大歷史使命,迎著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囑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目光,2002年11月,延安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應運而生。集團集城市基礎建設、投融資、國資經營管理三大職能為一體。先后組建成立城投置業、房產租售、城投運營、城投園林、城投物業、小額貸款、城投基建、生態農業、城投基金等九個子公司,控股了延安城投東昊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延安聚通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參股了陜西建工(延安)新型建材和陜西建工第十三建設有限公司,正在籌建延安紅德文化培訓中心,并著力布局文旅商、醫(療)養(老)等朝陽產業的培育。
項目建設難、項目融資難、人手不足難……成立初期的延安城投,困難重重。大家心里清楚,千難萬難,最主要的,還是資金支持,沒有資金來源,城市建設無從談起。面對困難,延安城投集團不等不靠,他們積極適應市場形勢,緊盯國家政策機遇,加大項目策劃力度,按照“低成本、長期限、大規模、多渠道”的思路,加快推進融資工作。成立18年來,集團積極發揮融資平臺、城市建設和國有資產運營職能。累計融資280.5億元,擔保255.9億元。
延安城投集團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董世民介紹,成立18年來,集團先后實施了西北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延安火車站站前廣場改建工程、延安市圖書館科技館項目、龍灣隧道項目、體育場周邊片區改造工程、鳳凰廣場項目、石佛溝安置小區項目、朗潤居安置小區項目、南門廣場改造工程、小砭溝項目、莫家灣學院坊項目、北大培文延安實驗學校等市重點項目30多個,累計投入資金70多億元,涉及城市路橋基礎設施、棚改安置、公共服務設施及脫貧攻堅等多個領域,有效地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集團實現總資產618億元,2017年度位列全國城投百強第79位。集團多次被評為“和諧企業”“AAA級信用企業”“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勞動保障守法誠信企業”稱號。
勠力脫貧攻堅
殷殷囑托,滿滿深情。革命年代的延安精神,化作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別絕對貧困,226萬老區人民邁進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延安城投集團自2013年開展定點扶貧以來,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號召,按照市委、市政府“千名領導干部幫扶貧困村”的統一部署,對延安市寶塔區萬花鄉佛道坪村、黃龍縣白馬灘鎮靈火村、黃龍縣石堡鎮梁家河村實施了精準幫扶。集團立足于實際,發揮區域優勢,堅持精準方略。通過扶貧調研、制定幫扶規劃,精準施策,精準扶貧,彰顯了國企的責任擔當,為地方脫貧攻堅盡其所能,做出貢獻。
延安市寶塔區萬花鄉佛道坪村位于市區西南18公里,全村共275戶979人,其中貧困戶11戶40人。村里產業結構單一,生產方式落后,是典型的貧困村,2015年底時人均純收入僅為3500元左右。2016年7月,集團作為包扶援建單位,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科學規劃和精準設計,結合萬花山鄉整體旅游規劃和當地鄉土文化,全力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主題窯洞和民居院落鄉村旅游業。帶動全民創業共同致富。
延安城投集團立足自然生態優勢、農業產業特點和歷史文化底蘊等條件,按照“宜散則散、宜聚則聚”的原則,在原有自然村落的基礎上,結合“一戶一品”的思路,把鄉村旅游作為一項戰略性扶貧產業來打造。利用“公司+農戶(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積極引導企業、村民、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采取租賃、合資等形式參與建設,旨在帶動貧困戶脫貧、村民致富、最終實現“企地雙贏、共同發展”。
萬花生態旅游度假區項目于2016年實施建設。規劃全面改造閑置院落100戶,總投資1.5億,目前已完成投資1500萬元,改造主題院落18戶。完成了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的建設。同時利用傳統種植、養殖等農產業及土地等優勢,結合舉家度假、游客考察多元化服務,達到吃、住、學、休“四在農家”。
在以“不破壞山水風貌”為原則的基礎上,集團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擺在突出位置,共修建村級公路8.6公里,新建飲水、灌溉排水工程5處。交通、飲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有力地解決了村民出行難、運送難、飲水難、灌溉難等問題,切實提高了村民的生產、生活基本條件,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
黃龍縣白馬灘鎮靈火村,有10個村民小組,22個居民點。該村貧困人口74戶221人,以老弱病殘為主。針對實際情況,延安城投集團組織人員多次深入該村調研摸底,扛起國企責任,以振興產業為抓手,以村民脫貧致富為目標,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發力。同時集團還派駐第一書記駐村幫扶。
集團援助資金近500萬元,建設白馬灘鎮養老服務中心,2016年建成投用,解決了全鎮孤寡、空巢、五保、殘疾、優撫、特困和獨居老人的養老問題。同時在養老中心設有公益崗,雇傭當地精準扶貧戶在此務工,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延安城投集團在基礎設施幫扶的同時。特別注重特色產業幫扶。在多次深入鎮、村實地考察后,確定了特色產業幫扶的路子。通過提供資金、技術、市場、渠道等資源,以實現抓核桃提質增效、抓苗木繁育等產業化扶貧。2017年,集團投入10萬元啟動資金,建成靈火村肉驢養殖基地,大力支持產業扶貧。
黃龍縣石堡鎮粱家河村距離縣城9公里,轄3個村民小組,216戶717人的小村莊,多年前,這個村產業單一、環境臟亂差。延安城投集團援助資金50萬元,用于解決粱家河村綠化、亮化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建設三星級旅游公廁2個,增加村莊景觀戶外照明路燈100盞及村莊綠化覆蓋。現在走進梁家河村,呈現在眼前的是碧藍如洗的天空、整潔干凈的鄉村小道、鱗次櫛比的小院、絡繹不絕的游客。
助力,農改革
2018年在延安城投集團轉型發展的需求下,成立了延安城投生態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集生物有機肥生產、有機農產品培育、農產品貿易、畜牧養殖于一體,將生態農業公司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板塊。對于帶動陜北地區經濟發展。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致富將是有力抓手,也是對延安深入推進了農業供給側改革,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好的詮釋。
延安蘋果近年來發展迅猛,為推動洛川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子公司洛川水渭益果生態肥業有限責任公司以自己所產的生物有機肥為依托,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工程,改良土壤,聯合部分果商、果農建立蘋果有機基地,提高蘋果產量,提升蘋果質量。生態農業公司利用國開行貸款資金,聯合各縣政府推薦的優良企業,進行蘋果收購、銷售和倉儲,降低果業種植風險、增加農民收入,為果農搭建穩定可靠的產銷一體化眼務平臺。
同時對延安水溜川牧業公司進行技改,通過購置全自動飼料加工設備、自動配料設備、全自動飼喂裝置、自動除糞配套設施,改進現有飼養技術,實施精細化管理。利用兄弟企業生產的生物有機肥種植有機牧草,飼養有機肉羊,推動肉羊產業升級,帶動農戶致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延安城投集團將秉承“融聚資源、創投未來”的企業使命,堅持以戰略轉型為主線,做到資產結構逐步優化,資產回報率持續提升,力爭到“十三五”末,全面實現“四化”,并完成企業整體上市,將延安城投打造成為集融資、投資、建設、運營、管理、服務等多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現代化集團企業。奮力譜寫新時代延安轉型升級、追趕超越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再創延安城市建設發展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