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運渠



當今的書壇,可以說是百花齊放,也可以說是混亂不堪。書法觀的邏輯已經越來越體制化、行政化,大面積傳統文化的缺失、功利化的速成,致使書法越來越粗俗化、淺表化。然而,在這個日益物化與浮躁的時代,仍有一些視書法藝術如宗教、黃絹青燈坐冷板凳、在書法之路上艱苦跋涉的苦行僧,魏良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我與魏良相交有年矣,其人天分高、悟性強,性情耿直一根筋,于書法走的是精研傳統經典以求出新的慢路子,之所以有這樣一條道走到的黑勇氣與定力,緣于他對書法發展史、書法發展規律的清醒認識。在書法多元化的今天,以形式探索為主的“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及“學院派”等,在思維方式方面是一種拓展,但在創作上卻是對書法傳統是一種顛覆反叛和背離。這種探索方式,民國時期就有一些書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過程中嘗試過了,這些書家大都既是國學功底深厚、又是受西學影響的激進人物,如易培基,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留學日本時受僧人良寬影響:厭惡廚師的菜、畫家的畫、書法家的字,易培基抵死不寫書家字,完全游離于書法常規之外,刻意于孩兒體的稚氣生動;再如高劍父,是嶺南畫派的創始人,以西洋畫的科學技法表現中國畫之精神,畫如是,書亦如是,其草書不拘泥規矩、不在意觀者辯識、不受筆法約束、不講水墨技巧,是以專門刺激觀者眼目為目的前衛性創作,這種意識來源于日本的竹內西鳳;再如呂鳳子,為體現拙趣一是打亂字的原有筆順,二是書寫時把注意力分散紙外而筆在紙上隨手運行;還有包弼臣、方爾謙、金梁等等,這些人在當時可真的是大名叮鐺。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現在不到百年,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卻是于右任、沈尹默、祝嘉、胡小石、白蕉、林散之等等集古精華、推陳出新的書家。但是對于當時顛覆反叛傳統、進行形式探索的書家,我們還是要致以敬意,因為他們為后世留下了此路不通的啟示與教訓。在書法上任何拔苗助長行為和走終南捷徑的方法,都是無益的。在書法實踐中“慢”實在比“快”重要得多,因為“快”導致速成,速成出來的只能是花樣;“慢”是厚實的積累,所形成的是自然融合、瓜熟蒂落的風格、魏良不為時風所左右。一部一個腳窩,扎扎實實的在崇尚古典的書法之路上向前行走,三十多年來一以貫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魏良的書法審美取向是與其性情相契合的樸厚、雄健之風,這也是陜西自先秦以來形成主流的正大端嚴的地域書風,而在地域書風中要彰顯自己鮮明的個人色彩,這正是魏良孜孜以求的。魏良幼學歐、柳,少學段紹家,青年時期向劉自櫝、陳澤秦、程克剛等前輩虛心求教,始學康南海再進入北碑領域而傾心于《石門銘》,同時取法二王,在碑帖兼容中深究筆法、錘煉點畫、精研結體而臨碑摹帖晨昏不輟,可謂墨池筆冢、嘔心瀝血。唐孫過庭說書法的要旨是:“達其性情,形其哀樂。”要給書法注入自己的靈性,借助點、線的樂章以抒發內心的情感,書外功亦即學養,與書內功是同等的重要,因為學養的深厚程度,決定著書法作品感染力的強弱與藝術格調的高低。中華文脈的斷裂始于“五四”,徹底毀棄在于“文革”,而魏良這一代人的青少年時代正處于“文革”,這就決定著要回頭補課。魏良從攻讀《古文觀止》《文心雕龍》《廣藝舟雙楫》開始大面積深入古代文化經典,并于1998年到陜西省教育學院攻讀漢語語言文學,后有《書法創作漫談》等論文及古體詩《游香積寺三首》等見于報刊,逐漸將書法創作置于傳統文化的母體之中。在其長篇論文《達情抒性為書法創作的第一要旨》中,可以看到魏良對古代經典的深刻理解所形成的書法觀以及目光的深遠。有了認識上的深遠,才有可能在實踐上走的深遠;有了認識上的高度,才有可能在實踐上達到終極的高度。
魏良固執的堅守著“取法乎上,轉益多師,博采眾長,不囿一家之法”和“重在繼承,不急于創新,在繼承中創新,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的信念,這是一種“執一端而擴充為己有”的學問觀。經過數十年抽筋折骨的歷練,魏良用筆、結體已非古人所能牢籠,初步形成了雄渾雅健、樸茂蒼古的書法風格,基本上實現了自己的審美理想。魏良的行書大字行筆沉穩、用墨樸厚,結體端莊、平中見欹,點畫血肉豐滿以骨力勝,氣勢蒼茫而不失雅韻,水墨氤氳中陽剛之氣橫溢,所書丈二對聯:“種菊籬邊,觀魚軒外;參禪山里,悟道堂前。”字大逾尺,確有一夫荷戟萬夫趑趄之勢。行書長卷《洛神賦》功性兩現,沉著中寓飛動,剛柔相濟血脈相連,纖裱間出風神灑落,字雖小而章法格局卻呈現出一種廟堂氣象。魏良的行書收放自如,大開大合,有碑之骨力,有帖之姿態,有碑之堅韌,有帖之圓柔,方折近于碑,圓轉近于帖,筆酣墨飽。氣力沛充,有至性至情之鼓蕩、律動的點線激情涌動,有著極強抒情性,是足以令觀者再三欣賞和品味的。其篆、隸、楷亦功力扎實,成就非凡。不過以不佞愚見,篆、隸、楷三體系魏良行書汲取古典菁華的領域,而非主攻方向。這一點與乃師吳三大同。
魏良為人真誠俠義,敢講真話不避生冷且勇于擔當,時受絆磕但卻如牛一樣犟頭犟腦依然如故。清時龔定庵即有“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的詩句,在現今這個實利加勢利時代,像魏良這樣為人俠義的“另類”恐怕也不多了吧?最后再哆嗦一句,漢楊雄有云:“書,心畫也?!辈回J為:魏良的人、書是合一的。
魏良,祖籍河南,1955年5月生于西安?,F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原常務副主席、陜西省政協委員、陜西省文史館研究員、陜西省文聯委員、陜西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西安市收藏協會名譽會長、西安市楹聯協會顧問。
其作品先后在全國“蘭亭書法大賽”、“雙羽杯”、“琴島杯”、“‘祖國萬歲95華人國際書畫藝術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或金獎十余次。1996年獲“陜西省第二屆青年文藝創作獎”,2000年榮獲“西安市文聯首屆‘德藝雙馨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