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高元
摘 要:創新創業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培養能夠適應地方和產業發展需要,具有較高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歷史使命。在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現狀的基礎上,基于OBE理念,探索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培育路徑。
關鍵詞:OBE;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35
在知識經濟時代,技術迭代速度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由資源驅動逐漸轉向創新驅動,創新創業成為時代潮流。高校作為知識創新的高地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其創新創業教育備受人們關注,尤其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輸送大量創新創業型人才,更是當前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1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現狀
自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開始,創新創業教育逐漸在國內各高校開始萌芽。2010年,教育部更是提出:把創新創業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創新性人才成為政府、教育界和企業界的共識。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了更好服務于地方,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不斷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精神的應用型人才,也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探索。然而,由于起步晚,且受各種因素限制,各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上仍存在一些問題。
1.1 創新創業意識淡漠,創新創業氛圍有待提升
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圍繞地方經濟與產業發展,培養既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又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能力的綜合高素質人才。大學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對象,其自身創新創業意識的高低直接影響了高校教育的效果。據調查,僅有41%的學生對創新創業感興趣,認為學校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意義較大,而59%的學生對此興趣一般,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適合少部分人,傳統的就業觀和學習觀仍占主導地位,自評創新創業意識較淡漠。
1.2 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脫節,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目前,在創新創業教育上,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有兩種課程設置形式:一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階梯式課程設置,通過開設創業通識課、專業課和實踐課等形式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二是以創培班為代表的精英化訂單化培養。兩種形式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創新創業理念和思維未完全有效融入至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課與創新創業課相互隔離,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未能有效激發,加之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內容豐富但課時有限,課程間銜接度不高,創新創業教學效果不佳。
1.3 資源未有效整合,教學保障體制不健全
在人才培養上,應用型本科院校區別于研究型高校,更注重培養適應地方和產業發展的,綜合素質高的工程技術人才和專業管理應用型人才,其地緣優勢明顯。但在實際教學探索中,高校因各種原因,未能完全有效整合各種校內外資源,從課程建設來看:教學內容上,未能充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通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壁壘,教學內容未能有效整合;教學環節上,未能充分利用地方企業資源,有效引入企業實踐項目、平臺和師資,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圈,教學方法和手段較傳統,體驗式教學和實戰演練不足,項目指導針對性不強,不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及創業熱情。
2 OBE理念及其特點
OBE即Outcomes-based Education的縮寫,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基于學習成果的新型教育理念,被稱之為結果導向教育或能力導向教育,它是在繼承教學投入產出等經濟理論的基礎上,發現教學本位觀缺失性后的一種補償性思考的結果。該理念最初由Spady等人提出,后迅速在歐美國家盛行。該理念被《華盛頓協議》接受后,被貫穿于教育認證標準的始終,2013年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后,國內眾多高校開始應用該理念和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OBE區別于國內傳統的投入導向型教育理念,更關注于教育的產出即人才的培養,將生產領域的相關理念引入教育系統,以需求和能力為導向,重視人才的培養質量,重視學生在進入職場后,其能力和素養是否符合社會和企業的需求。OBE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強調學習成果或教育產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提升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OBE側重于學生學習后獲得的核心能力,以能力為本位,強調從社會需求出發,探尋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能力標準,在遵循逆向設計思維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完善評價機制,注重學生最終能力的提升。二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習過程。OBE始終強調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獲得的能力,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均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層層遞進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成果及能力的建構者,在實際學習中占據主體作用,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教師僅為引導者和管理者,在教學中起著示范、指導、監督等作用,通過教學內容安排和教學過程的組織、控制,幫助學生達成預期的學習成果。三是遵循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OBE以全體學生為中心,認為所有學生都能學習成功,只是其實現的時間點和方式不同而已,其強調教學應遵循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要求,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策略,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發展,突出學生能力達成途徑的多樣性。
3 OBE理念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思考
在OBE理念指導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全體學生為中心,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以學生能力提升為本位,進行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
3.1 雙課堂聯動,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以成果為導向,雙課堂聯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一是積極發揮第一課堂的主導作用,針對不同年級學生開設不同的創新創業課程,如大一開設創業基礎通識課,大二大三開設創新創業類選修課,大四開設創新創業專題講座等。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一方面,學校可以成立學生創新創業社團,定期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宣傳創新創業知識、政策及優秀創業典型,舉辦一系列講座、沙龍等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另一方面,以創新創業大賽為平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基礎,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為依托,建立跨學科交融的學生興趣團隊,推進跨學科學生合作學習。以賽帶訓,以訓促學,促進競賽項目化建設。
3.2 專創融合,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未來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為依據,反向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和能力要求,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精神的人才。“專業+創新創業”這種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是專業教育落地與實際更緊密結合、服務社會的變革目標。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在為學生打造學科專業知識的同時,通過創業知識、創業實踐和創新項目的帶動,為學生創造理論知識的驗證途徑和專業能力的實踐渠道,有助于學生建構知識的有機關聯,從而加固知識之間的內化,加速知識與能力的互通支持,使學生能夠運用動態、發展的眼光理解專業,從而完成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的一站式培養。在專業課程建設中,我們應以學生畢業能力要求為目標,不斷設計教學環節,整合教學內容,將創新創業思維融入至專業課程教學全過程;在教學方法上,要不斷采用項目教學法、混合教學法等,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真正實現知識、能力、實踐、創新教育一體化培養;在評價方法上,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將學習過程中的創新性內容與成果納入考評項目中來,進行多元化考核探索。在實際教學中,應以生為本,鼓勵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改革、課堂建設和課下反饋,鼓勵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有效聯系課上課下、內化知識深入理解、強化知識與實踐的轉化。
3.3 整合資源,共筑創新創業生態圈
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開展,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企業和學校的作用,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目標,融合各方資源,共筑創新創業生態圈。首先,學校應結合OBE理論,在認真調研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與企業共同研討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合作中共享資源,互惠共贏。其次,多方共建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一方面,以項目為切入點,開展校企合作,共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將校內創客空間、創新實驗室、創新創業項目、知識產權與校外的實踐實習基地等進行融合,建成較為完整的軟硬件設施支撐體系。另一方面,推進政校企三維立體化師資隊伍建設。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是要積極引進政府創業咨詢導師,以為學生提供政策咨詢等服務;二是要積極引入企業管理及創業導師,指導學生進行創業管理培訓;三是要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積極培養學校的創新創業導師,以加強學生的創業理論教育與科技專業指導。
總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遵循教育的本質,在OBE理論的指導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探索多方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加大教學改革的力度,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立國.應用型本科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9,(2):33-36.
[2]李志義.成果導向的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育,2015,(3):32-39.
[3]SPADY W G.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6):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