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摘 要:英語時態的習得一直是非英語母語人士在學習英語時遇到的一個復雜問題。研究者針對非英語母語人士在英語時態使用時所出現的錯誤原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針對這一現象,主要回顧了相關文獻,發現學習者常忽略的三個主要因素為:詞匯體的類型是影響時態標記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語對目標語時態習得的影響受目標語的水平和詞匯體的交互影響;語境框架是維系語篇時態前后一致的重要銜接手段。
關鍵詞:英語時態;詞匯體;一語影響;語境框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91
1 引言
英語時態的使用是英語學習者語言能力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判斷學習者英語句法和語義能力的重要表征。英語時態的意義和用法的習得一直被視為英語二語和外語習得中一個復雜的問題。因此,研究者針對非英語母語人士在英語時態使用時所出現的錯誤原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回顧和綜述相關文獻中所探討的英語時態使用的影響因素。
2 詞匯體的影響
詞匯體是動詞語義的一部分,是動詞和謂語的內在時間構成部分。根據Vendler的理論框架,英語動詞可以表達不同的時態,這些動詞情狀體可以分為四類:狀態動詞(state)、活動動詞(activity)、完結動詞(accomplishment)和達成動詞(achievement)。其中,前兩類通常被視作非終結動詞(atelic),后兩類被歸類為終結動詞(telic)。經證實,這些時間特征對英語時態的習得存在一定的影響。到目前為止,許多研究都考察了詞匯體在二語或外語學習者選擇時態習得模式中的作用。其中,情狀體假說(aspect hypothesis)是被驗證最多的理論,因為它著重于二語中時態和語體的標記(tense-aspect marking)發展,以此來探究當語言學習者發展其動詞形態體系時,一個場景的時態(即狀態、活動、完結或者達成)是否會影響其時態和語體標記的使用方式。
在Bardovi-Harlig和Reynolds的研究中,182名受試是來自15種不同一語背景的英語二語習得者。研究對這些處于六種不同英語水平的第二語言的學習者進行了32篇短文的測試。根據測試要求,他們需要根據上下文信息來提供適當的謂語動詞詞形。分布分析的結果表明,不同的詞匯體類別影響了過去時習得的順序。學習者在過去時習得過程中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比起非終結動詞,學習者優先掌握了終結動詞;第二個階段是狀態動詞比活動動詞使用的更頻繁;第三個階段主要表現為一般過去時(simple past)的使用通用化不足。Collins的研究也與情狀體假說相一致:高階英語學習者在使用過去時時也會受到詞匯方面的影響。受試在達成動詞與狀態動詞之間、達成動詞與活動動詞之間、以及完結動詞與狀態動詞之間的使用上呈現了顯著的差異。過去進行時(past progressive)是最常見的形式,并且主要是活動動詞的常用形式;其次是狀態動詞的主要形式,即現在進行時(present progressive);最后,隨著學習者對現在完成時(present perfect)熟練程度的提高,現在完成時成為終結動詞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但總體來說,它的使用頻率仍然相對較低。此外,為了探究英語二語學習者在各種形態的過去時的使用上是否可以通過不同的詞匯體表現出類母語者的表現,Ayoun和Salaberry進行了誘發任務,研究結果中與過去時標記相關的分布偏差反映詞匯體對英語過去時態的二語習得有著重要影響。這再次證實了情狀體假說中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即詞匯體是影響過去時態標記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此次研究中同時進行的完形填空測驗和敘述任務證明狀態動詞比終結動詞更經常用來標記時態。
簡言之,學習者在活動動詞的使用中遇到的困難最多;過去進行時主要是活動動詞最常見的形式;其次是常采用現在進行時形式的狀態動詞;而隨著學習者水平的提升,現在完成時是終結動詞最常用的替代形式。
3 一語的影響
非英語母語者的第一語言一直被視為影響英語習得的一個重要因素,包括英語時態的習得。早期的研究大多認為,非時態語言的母語對英語時態學習有一定的負遷移影響。Dietrich等人在對二語時態習得的廣泛研究中發現,學習者的母語指稱構念(referential constructs)在語篇時態習得和標記時態的言語手段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Hinkel認為,在英語中狀語和動詞是用來確定時間的主要方式。有些英語學習者的母語含有標記時間屈折變化的系統,而有些學習者的母語缺失標記時態的語法或形態形式,如漢語和印度尼西亞語,那么,后者就不可能完全像前者一樣習得英語中指稱時間的標記系統。后來,Hinkel對此進一步調查來自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習者是如何在語篇中建立和維系上下文的時間性(contextual temporality),發現非母語者和母語者對他們的文章的介紹并不相像,非母語者經常使用歷史語境(historical context)作為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在對應寫作部分使用不同的時態暗示了學習者母語對其語言學習的影響。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都重視母語在英語時態運用中的作用。Collins發現第一語言的影響并沒有超過詞匯體的影響,它只是伴隨在其中的一個因素。而且,隨著學習者對英語動詞形態的掌握越來越熟練,他可以調節母語對英語時態的影響。因為一旦學習者開始在英語中大量地開發對一般過去時的運用,他也會開始使用完成時。與Collins的結論相似,Ayoun和Salaberry在他們的研究中發現,第一語言對學習者的第二語言并沒有普遍的負面影響,因為只有略多于一半的學習者在謂語上標注現在完成時。而且,即便是那些相對較多地使用現在完成時的學習者在實際的例子中也很少真的使用到現在完成時,況且,他們出現的35種用法中有24種都是不正確的。因此,一語影響與詞匯體以及二語習得的交互方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4 語境框架
在二語的時間性和英語時態的教學中,時間框架的概念通常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的,即所有的語言都存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個時間域,以及它們具體的參照。雖然這樣的假設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不同語言背景的人對時間域的劃分可能會存在差異。尤其是過去時態的語境框架(contextual frame)對學習者理解二語的時間性非常重要。
Riddle認為母語是非時態語言的人在對英語過去時適用的語境把握上會受到各種原因的限制。如果一個情景的目的是提供信息或從過去的觀點提出問題,其時間范圍從過去延伸到現在,那么這個情景可以用過去時來描述,而不是用現在時或現在完成時來描述,因為一個情景的時間范圍延伸到現在并包括現在的原因與其提供的信息類型有關。而Riddle的發現表明,母語為非時態語言的人在使用英語過去時的整個語篇上是前后不一的,因為即使是高階學習者也未能充分理解英語過去時態的實際含義和話語功能。比如很多學習者沒能明白,當引用現有作品中的一個觀點作為研究的背景信息時,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歷史的視角,比起現在完成時,過去時態才是首選。其實在實際的教學中很難去分析和講解如何在書面話語中恰當地選擇和使用現在時和過去時,因為時態可以被看作是一個語篇維度,它在形式和文本功能上都是約定俗成的。例如,報紙報道通常以過去時開始,然后轉向現在時,而科學文章的介紹可能是從現在時開始,然后轉向過去時。由此可看出,一個語篇的語境框架是影響英語學習者習得時態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時的語篇框架并不總是顯而易見的。僅僅靠強調標記過去時的狀語不足以有效地解釋過去時的用法和語境框架。而且,與時間性概念和二語文本組織結構相關的研究表明,漢語、韓語、印尼語、日語等語言使用者在語篇中表現出的時間性可能受到語篇修辭結構的影響,這與本族語使用者的語篇結構完全不同。因此,二語或外語學習者需要在寫作中需要學習英語時態的語境框架,從而學會正確使用時態。
5 結語
基于以上因素,可以推斷出促進二語或外語學習者準確習得英語時態的幾點啟示:首先,強調通過活動動詞和頻率副詞表達一般過去時是明確必要的并有效的。其次,提高學習者對母語影響的認識,使其意識到一語影響往往與目標語的詞匯體以及對目標語的精通程度相互作用的。最后,在語篇寫作中,語境框架是維系語篇時態前后一致的重要銜接手段。除此之外,學習者還需要明白在二語學習過程中,不可能只有上述三個影響口語和語篇時態使用的因素。在不同的情況下,影響因素可能會變化并增多。
參考文獻
[1]VENDLER Z.Verbs and Times[J].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57,66(2):143.
[2]BARDOVI-HARLIG K,REYNOLDS D W.The Role of Lexical Aspect in the Acquisition of Tense and Aspect[J].TESOL Quarterly,1995,29(1): 107.
[3]COLLINS L.The Roles of L1 Influence and Lexical Aspect in the Acquisition of Temporal Morphology[J].Language Learning,2002,52(1):43–94.
[4]AYOUN D,SALABERRY M R.Acquisition of English Tense-Aspect Morphology by Advanced French Instructed Learners[J].Language Learning,2008,58(3):555-595.
[5]DIETRICH R,KLEIN W,NOYAU C.The acquisition of temporality in a second language[M].Amsterdam;Philadelphia:J.Benjamins,1995.
[6]HINKEL E.L2 Tense and Time Reference[J].TESOL Quarterly,1992,26(3): 557.
[7]HINKEL E.The Past Tense and Temporal Verb Meanings in a Contextual Frame[J].TESOL Quarterly,1997,31(2):289.
[8]RIDDLE E.The Meaning and Discourse Function of the Past Tense in English[J].TESOL Quarterly,1986,20(2):267.
[9]MCCARTHY M,CARTER R.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Longma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