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梅
摘 要:從市場導向的角度去分析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形勢,并針對現目前心理學專業就業存在問題提出解決的參考措施。本文主要通過四個就業渠道去闡述市場導向下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形勢。
關鍵詞:心理學專業;就業形勢;市場導向
心理學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社會對于心理學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對市場的調查發現心理學專業學生就業率并不高。本文從幾個方面來分析心理學專業就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一、市場導向下心理學專業就業形勢
(一)社會就業
心理學專業本來就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的專業,心理學這門學科從最開始的學院研究到市場需求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從市場的角度來分析心理學的就業形勢:首先市場對于心理學專業的需求度是比較高的,各行各業都有心理學的應用需求,例如醫院、金融、教育等行業以及人力資源、思想政治教育等職位都有對心理學不同程度的需求。心理學專業的市場就業渠道在國家的重視下慢慢拓寬,最開始是我國大中型的企業開始重視心理學的應用,并引進心理學專業人才,用于企業的人力資源建設,伴隨著人力資源工作的精細化和專業化發展,很多專門的人力資源管理公司成立,也為心理學專業畢業的人才提供了更多就業的崗位。心理學專業除了在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外,在醫院領域的發展也不容小覷,心理學在醫療領域已經不僅僅限于精神類疾病的治療。隨著社會的快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群體、社會人士等在面對壓力無法得到排解的時候,都非常需要進行心理治療。所以,心理咨詢也是心理學專業就業的主趨勢之一,大量的私人心理咨詢室伴隨著市場需求的建立,需求大量的人才參與建設,也促進整個社會心理學社會應用的發展[1]。
(二)學院就業
伴隨著心理學專業在我國的發展以及國家對于心理學建設的重視,各大學校也紛紛開設心理學課程,但由于心理學專業在每個學校的建立時間投入精力的不同,各個學校的專業發展方向也不一樣。畢業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把控能力、進入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就業前景會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國家最開始對于心理學專業的重視主要是為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早期心理學專業就業的主要渠道也是學校就業,心理學專業畢業的人才被引進到各大學校,參與學院的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咨詢室的建設。但是隨著我國高校心理學學科建設的高速發展,開設的專業面越來越廣,分科也越來越詳細,培養的人才類型更加復雜,學校就業已經不能充分吸收各個心理學專業的人才了。雖然,還是有很多的心理學專業人才把就業的方向聚焦在學校,但是學校的就業市場已經基本飽和了[2]。
二、市場導向下心理學專業的就業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就業達到飽和
曾經心理學專業就業的主要方向就是學校,進入到學校就業,參與建設中小學生的健康心理課程。隨著心理學專業的發展,開始有大批的學生選擇報考心理學專業,每年也會有大量的心理學專業人才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就業已經不能滿足心理學專業就業了,學校所需的心理學專業人才也基本達到飽和。另外,雖然,國家對于心理學進入中小學教學非常重視,也鼓勵學校從高校引進專業的心理學人才來擔任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老師,但是每個學校的教育資源、教育條件不盡相同,很多的學校為了減少教育成本,寧愿派本校老師進入高校學習培訓也不愿意從高校直接聘用人才。同樣的情況在國家單位也有出現,單位內部的人才培養也減少了心理學專業畢業人才的就業崗位。學校、事業單位的就業崗位減少,使心理學專業畢業進入到學校以及事業單位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少,大量的心理學專業人才需要重新審視心理學的就業前景以及就業渠道。
(二)企業和心理學專業融入度較低
大中小型企業開始慢慢成為心理學專業就業的主要形勢。心理學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各行各業都有其發揮的價值,所以,心理學的就業方向其實可以面向所有行業。但是,針對于心理學專業在企業的就業情況研究發現,很多的企業對心理學專業畢業學生的能力有質疑。很多學生在進入崗位之后一時半會適應不了,發揮不了專業的優勢;另外,心理學本科畢業的學生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但是職業能力結構很簡單,很難適應企業一些專業性崗位,例如人才測評、人力資源建設等等。而職業能力結構較為完善的研究生職業范圍相對狹窄,即使在學校期間跟著導師做過一些實踐工作,但真正進入社會之后,就業面相對還是狹窄。而且,很多的研究生主攻的方向是心理學研究,去到企業任職企業高管,一時半會很難實現從研究學問到實踐應用的轉換。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雖然企業對心理學人才求賢若渴,但由于學校教育專業限制,導致專業不對口,所以企業與人才出現了大量的空缺,短時間內無法修復。
(三)醫療領域就業要求高
心理學專業的主要就業渠道還有醫療領域,心理咨詢以及精神疾病治療等都需要大量的心理學專業畢業生。隨著社會大眾對心理學的認知提高,心理咨詢作為新興的行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所以,對于專業的心理學人才的需求也很大。當然從事心理咨詢以及精神疾病治療等行業,對心理學專業要求非常高,大部分本科畢業的心理學專業學生無法勝任此類工作,而研究生也需要大量實踐之后才可以勝任。此問題反映了我國高校心理學專業教育問題,很多的學院開設心理學專業,但不具備所需的教學資源,教學范圍狹窄;忽視學生實踐作用。醫療行業很難找到與之相比配的人才[3]。
(四)心理學專業創業艱辛
心理學就業主要的幾個渠道,學校和事業單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飽和,還有單位內部的計劃減少人才的需求;而企業與心理學人才專業不對口;還有醫療領域到專業要求很高。在這些渠道碰壁的學生也會嘗試自主創業這個渠道,學生可以開設私人的心理咨詢室或者家庭教育機構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等等。但是創業對社會環境的依賴度很高,我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大一點的城市對心理學的認知度比較高了,但是還是有大部分地區對心理學的認知存在偏差。接觸度不夠,甚至有誤會和排斥,所以很多嘗試自主創業的心理學專業學生最后以失敗告終,而一些存活下來的經營狀況也是舉步維艱。
三、以市場為導向,改善心理學就業渠道的措施
(一)定向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針對于心理學專業的主要就業渠道之一的學校就業,很多高校專門開設了心理教育等專業學科,但是心理學專業學生畢業后想要進入學校工作除了心理學知識過硬,還需要有一定基礎的教學能力,而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心理學教學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心理學研究能力,忽略了學生參加工作之后所需的教學能力以及對于學校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多學校在招聘心理學教育專業人才之后,發生與崗位匹配度不高,還不如學校內部的老師外出學習培訓。所以各大高校在開始針對于學校教育的專業課程時,一定要開始相應的職業能力培訓課程,并且注重學生在校期間的實踐工作,讓學生畢業之后踏上工作崗位可以盡快適應。
(二)在校期間重視學生綜合職能提升
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其實是相當廣泛的,很多企業都需要應用心理學人才,但是很多學校只重視應用心理學專業的知識研究,忽視了應用心理學與社會企業建立練習的職業能力培養,導致心理學專業與企業人才需求不對口。針對于這樣的情況,在校期間就應該開設與社會契合度高的課程,例如與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等相關專業的契合。另外,在校期間的實踐工作也非常重要,高校可以和企業建立聯系,組織在校學生到企業實習,提前熟悉企業的工作內容和流程,讓學生明白之后工作應該具備怎樣的職業技能,從而讓學生畢業之后更具有社會競爭力,進入到企業之后也能快速適應企業環境。
(三)學校推進就業指導
針對于心理學專業畢業生開設就業指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大部分學生的可塑造能力是很強的,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對社會缺乏了解,單純從專業的角度求職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所以學校應該積極的推進與就業辦的合作,加強對學生的職業指導,引導學生重視對自身職業技能的提升,在尋找工作的時候可以全方位考慮自身的優勢和企業所需人才的匹配度,以及哪些方面可以增加被錄用的幾率等等。例如,對專業要求很高的醫療領域,對于專業要求以外也需要細心、耐心、學習能力強等能力,具備這些能力也可以彌補專業能力不足問題。
(四)建立創業教學平臺
高校培養人才,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投入社會服務大眾,所以,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可以加強對社會的聯系,定向性培養人才;另外,學校也可以為學生開設創業獎學金,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嘗試創業,熟悉社會環境和市場需求,為之后畢業選擇就業還是創業提供參考,這也不失為一種社會實踐,不僅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投入精力參加社會實踐,更能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綜上所述,市場導向下心理學專業的就業渠道有學校、事業單位;各大企業內部崗位、醫療行業以及自主創業,逐一分析下來,每個就業渠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就業難的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對心理學專業就業形勢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崔瀾騫.對市場導向下心理學專業就業形勢的幾點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7(27):109-110.
[2]仲飛成.應用心理學專業發展現狀及路徑選擇[J].內蒙古教育,2018(14):40-41.
[3]龐楠,王成剛,張秀軍.應用心理學專業本科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