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祖琪
一、引言
為了充分掌握物流人才需求動向, 團隊就物流人才基本素質需求等方面于2019年7月進行了調研,結合學習考察、市場調研、問卷調查分析等,加深對于物流專業的就業前景的了解,指出在現有的社會條件下物流人才與實習單位之間存在的矛盾,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發展物流人才的方法與途徑。
二、調研過程
1.調查范圍
(1)抽樣調查對象:本小組調查的是寧波市中小企業的物流人才需求狀況,考慮到數據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我們對寧波市中小物流企業進行抽樣的實地調研,并對寧波市各大高校物流專業人才進行問卷調查。
(2)樣本介紹:寧波市中小物流企業共15家。寧波市各大高校物流專業人才500名,其中寧波大學100名,寧波萬里學院100名,寧波財經學院150名,隨機發放150名。
2.調研時間:2019年6月29日—2019年7月5日
3.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訪談調查法
(3)實地觀察法
(4)文獻調查法
4.調查思路
調查主要分為四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調查階段,后期整理與分析階段,包括確定目標、收集資料、設計調研方案、問卷、數據分析、撰寫報告等,調查流程為:(1).確定目標,(2).收集資料,(3)設計調研方案,(4).設計問卷,(5).確定抽樣方案樣本容量,(6).問卷回收整理,(7).數據分析,(8).撰寫報告,(9).提交報告。
三、調查概況及現狀分析
1.調查對象和問卷回收情況
面向物流類人才問卷共200份,面向物流企業問卷共15份,回收率100%。遍布了寧波得各大物流公司。
在本次面向物流類人才的調查問卷中,其中在校大學生比例為61.5%,由調查數據可知,選擇物流類專業的原因主要為當時的專業調劑與對其就業前景的信任,分別占比38.5%和30.5%,依據個人喜好選擇的卻是最少的。
2.工作情況與專業知識技能應用
在有關工作的調查問題中,大部分受調查者從事與物流專業無關的工作,但是盡管如此,絕大部分受調查者都認為在工作中,較強的實踐能力與為人處世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在進入社會工作后,他們發現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并且他們認為在工作中,對于在校期間所學知識的運用少之甚少。
3.職業前景展望
受調查者在選擇企業時,所有人都認為個人的發展空間是最為重要的,其次是薪資福利待遇以及工作環境,絕大部分人對于工作環境都基本滿意,對于實習工資的期望基本在3000以上。在工作過程中,大部分導致加班的原因為緊急事件以及工作流程安排不得當,加班頻率則依照工作機動加班。有一半的受調查者認為當前工作的適合程度為沒感覺,即不喜愛也不厭煩。有84%的調查對象愿意從事物流基層工作,剩余不愿意從事的原因為認為工資低,待遇不高,前途不明朗。在對于什么樣的情況會導致離職這個問題,有近乎70%的受調查對象因為不喜歡這個工作而離職。
4.企業人才需求
在面向物流企業的調查中,大部分企業為民營企業,近兩年內都有招用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意向。66%的公司每年招收的新員工為應屆畢業生,大部分企業要求學生掌握基礎專業知識即可,更多的需求是在工作中實際操作的能力,絕大部分企業對于我校大宗商品交易及物流專業的學生培養程度都不太了解,對于專業對口學生,有以下建議:(1).英語水平越高越好;(2).在工作中,實際操作能力高于學校所學知識,需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3).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十分重要,需要好好培養。幾乎所有企業認為目前應屆畢業生在上崗時都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還有一小部分企業認為應屆畢業生應當拓寬自身知識面。93.3%的企業愿意派送專業人員到我校進行相關專業講解。希望對實習生的整體素質有一個全面的提升。
四、企業深度訪談與結果分析
當今民營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是比較大的,在我們走訪的十幾家企業里面,大部分企業都談到了以下幾個共性問題。
1.企業留不住人才
當下大學生去企業里面實習,都是為了實習而實習,實習過后,他們就會離開這家企業。對于企業來說,去培養一個實習生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無法挽回的損失。在企業的角度來說,他們更希望大學生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來到他們的企業,再教給他們知識與技能,最后能留在他們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
2.職業技能和高端人才的需求
企業往往最需要兩種人,一種是做基礎工作的,需要實踐能力比較強的。二是需要進行對外交流的,英語能力比較強。在倉儲物流企業里,他們更愿意招收一些實踐技能強,溝通能力比較強,肯吃苦耐勞的人。
3.職業證書相關要求
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考取的職業證書并不是特別重要,大多數企業需要的人才都是實際操作型人才,這類人才往往都是經過3個月的實際操作培訓就能獨立完成工作的,所以他們不會對證書看得特別重。
4.學生與企業相互成就
剛出學校的大學生就是一張白紙,企業會認為應屆畢業生的可塑性極強,他們不會帶著原來企業的某些企業文化或者是不良習慣。企業家們都認為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擁有了優秀的企業文化才會吸引更加優秀的人,學生與企業要相互合作,互相成功,大學生進入企業就是這家企業的新鮮血脈,要盡快融入到這家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
五、總結
1、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高校對于企業人才需求定位不準確,要從了解外貿以及物流企業對從業人才的需求類型出發,調查物流企業對其各崗位核心技能的需求。與各大物流企業進行合作,論證人才培養方案,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能在物流供應鏈平臺熟練操作流程的、熟悉地方進出口商品的大宗商品人才。
2、強化專業定向
各大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對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三種類型:能熟練操作物流外貿網絡平臺的技術性人才,熟練進行外貿流程談判與合同談判和履行的商務型人才,以及高效的綜合管理型人才。根據企業的需求,調整專業定位與培養方向,明確核心化課程,開設目前欠缺的課程,調整課程結構比重等。
3、設計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物流企業從業人員的工作領域、崗位職責、工作特色與職業技能與能力需求等,分析大宗商品專業在學生技能與職業素養方面的要求,設計適合新型物流經濟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物流企業參觀、熟練的物流從業人員講解和校內上機或模擬實訓等環節,讓學生們了解從業職能和崗位需求。將校企合作機制落實到實處,學生們進入到企業進行扎實的頂崗實習,深入了解外貿流程和操作環節。
4、創新實訓實踐指導
落實學生的物流實訓基地,在實習實踐的環節,安排學生進入合作企業,由企業進行實操訓練和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參觀企業碼頭,參加展銷會、物流平臺的流程操作和運營、跨境營銷、客戶服務以及職業指導、職業規劃等,熟悉跨境物流、報關檢驗、出口退稅”等。可使學生真切體驗物流工作崗位需求,將課堂所學的物流管理,大宗商品相關業務知識和技能在企業里實際得到鍛煉。通過一系列的實訓和實踐,讓學生們清楚崗位職能需求。
5、探索個性化培養
跨境電商化的外貿物流發展,要求物流從業人員全面的從語言、專業實務、法律、文化、網絡、金融和物流等層面掌握專業的知識與熟練的技能。這對于高校來講,不僅需要耗費巨大的教育成本,也不利于應用型和技能型外貿人才的培養規律。因此可以設置模塊化的專業課,由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或薄弱環節,選擇技能模塊組合,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另外,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可以更好明確職業規劃和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