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危險點控制,加強危險點預防在火力發電廠的預控運行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火電廠安全生產的保障。近年來,我國電網建設高速發展,電力供應不足,加強火力發電廠的危險點預防有利于電網的長遠運行。本文簡述了火電廠集控運行存在的危險點并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希望對我國電力企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火電廠;集控運行;危險點;預控
火電廠的集控運行工作量大、結構復雜,承擔著主管火電廠主管電力、機械和鍋爐三大主機以及相關設備的基本任務。以操作隊和監控站為主的集控站是變電運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火電廠集控運行過程中存在很多危險點,例如:員工操作失誤、環境因素和設備質量問題等。這些危險點存在的隱患可能帶來員工及設備的損失,加大企業運行成本。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危險點預控,提高設備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是我國電網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火電廠集控運行的危險點概述
(一)、集控站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危險點
近年來。我國變電站電力系統快速發展,生產規模和可監控范圍日益擴大,大量的輸變電工程投運給集控站帶來了極大的工作壓力。集控運行站現存的安全隱患具有潛伏性、客觀性、復雜性和可控性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8類危險點:
1. 進行常規設備作業時,客觀存在的危險點。
2. 暴雨、大雪、冰雹等惡劣天氣或場地地形、地貌等環境因素造成的危險點
3. 設備本身質量問題或設備安裝不達造成的危險點。
4. 設備的日常檢修維護不夠到位造成的危險點。
5. 技術人員操作失誤或違章作業造成的的危險點。
6. 技術人員專業素養不足,對電網運行過程不熟悉,規劃不嚴密所造
成的危險點。
7. 管理系統信息不完善導致集控運行出現誤判造成的危險點。
8.設計方案變更頻繁造成的危險點。
從危險源的層面來,集控站運行的危險可能來自于倒閘誤操作、觸電、漏電、中毒、高壓油、火災、外絕緣閃絡、機械傷害、設備誤動、氣外噴傷害、甚至爆炸等。危險點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爆發,引發設備事故,威脅工作人員人身安全,給火力發電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不可估量,不利于國家供電事業的發展。因此,在現階段做好危險點預控工作非常重要。
(二)、火電廠集控運行危險點產生的原因
綜上所述,火電廠集控站運行過程中存在危險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分為人為因素和設備因素。
1. 安全意識不足
火電廠集控站的運行設備操控難度大,對工作人員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直接影響危險點預控工作的質量。在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存在僥幸心理,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不足,經常出現違章作業現象。習慣性違規會擴大危險點安全隱患,造成設備事故。在火力發電過程中,由運行人員誤判斷、誤操作引發的爐膛爆炸事件每年都有幾例。電網企業要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和專業素養,幫助員工擺正心態,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設備事故。
2. 設備故障
火力發電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涉及到很多設備,操作流程繁瑣,設備故障時有發生,由此滋生了很多危險點。例如:在鍋爐制粉過程中,由于噴燃器燒壞,導致煤粉氣流紊亂,燃燒自動控制失靈或保護誤動都可能導致鍋爐滅火。
3.管理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大部分火力發電企業生產技術管理制度尚未完善。例如:企業內部安全教育體系還不完善,缺少相關的員工培訓制度,導致員工安全意識不足,習慣性違章。缺乏系統的員工績效考核政策,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沒有明確規定設備運行、維護標準,員工經常誤操作,影響火力發電集控運行的質量。管理因素在火力發電企業集控運行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火電廠集控運行危險點的預控防范措施
對火電廠集控運行的危險點進行預控防范要從多角度入手,對員工操作、設備因素和環境因素實行全方位管理,控制火電廠集控運行過程中的危險因素。
1. 落實集控站崗位運行安全責任機制
完善集控站崗位運行安全責任體系是加強集控崗位運行過程中的危險點預防的關鍵環節,要求提高員工的安全生產及操作意識。首先,要將員工的安全生產及操作納入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使員工的安全生產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員工的個人利益掛鉤,在企業安全管理規范的基礎上,基于員工的安全職責,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績效考核,完善績效獎懲制度,對在績效考核中表現優異的員工給予獎勵,鼓勵企業員工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安全作業。企業要完善人才選拔和培訓制度,收集和整理各變電站的技術資料,使培訓內容與實踐接軌,提高工作人員的實際操作能力,禁止技術人員無證上崗。建立健全的集控站管理制度,細化系統操作流程,合理設置技術標準。
2. 開展標準化操作及巡視工作
集控站管理部門應強化員工的值班紀律,實施輪換值班制度,開展標準化操作及巡視工作。對集控站設備運行進行實時監護和錯誤修正。在進行重大操作前。要先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風險評估,設置緊急預備方案,定期開展反事故演習,觀察特殊天氣對電力供應設備的影響,隨時為事故發生做好準備,做到“就近優先、穩中有序”,減少電力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
3. 規范技術操作
規范的操作技術是控制變電運行質量的關鍵。在變電運行管理中,要嚴格規范技術人員的行為,防止習慣性違章。在實際操作中,以變電運行管理為基礎,貫徹落實“兩票三制”與‘操作五制”技術規范,時刻保持電網調度指揮的順暢。根據制定的驗收標準進行設備驗收,避免產生設備裝置性隱患。
4. 實現針對性預控
首先,要做好危險點預控工作的前期準備,,確定材料、設備、場所存在的危險點,在電網結構的基礎上排查火電廠集控運行中的的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做好前期巡檢工作,做好記錄并存檔。在集控站設備的年度大修與改造過程中,進行變電站倒閘作業,以便于對危險點進行針對性預控。調整工作票的時間,防止任務過于集中。
5. 增加設備監控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電力企業逐漸朝著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在現階段,在火電廠集控站運行系統中引入智能化監控系統是現階段我國電力企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智能監控系統能夠實時主動地檢測設備工作狀態,減少危險點爆發事故的可能性。例如遙感可視化系統可以通過比對不同時間段的遙測信號幫助技術人員和遙控人員實現遠程即時溝通,實現遠近結合,提高設備使用和檢修效率,從而實現對設備危險點的智能化預控。
6. 借助計算機軟件實現危險點預控
電力企業可以利用生產管理系統、操作票生成系統、工作票管理系統等現代智能軟件來加強對危險點預控流程的標準化控制。確認集控站運行的各個環節中存在的危險點,實行全方位的預控,保證危險點預控的準確性和全面性,提高電力運行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火電廠集控站運行工作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進行危險點預控,能夠有效減少設備事故和人員安全事故,提高火電廠供電效率。進行火電廠集控運行危險點的預控防范,要貫徹落實集控站崗位運行安全責任機制,將員工的安全職責與企業經濟效益考核掛鉤,提高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實施輪換值班制度,實施標準化操作。嚴格規范員工行為,避免習慣性違章。對集控站實行實時、智能化、全方位的監控,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補救,減少公司損失,保證電力系統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史慧平.對火電廠集控運行的危險點預控方法分析[J].化工管理,2019(15):76-77.
[2]李雪洋.火電廠集控運行的危險點預控[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8(35):4.
作者簡介:
張黎明(1990.05-),男,漢族,廣西北海市,學歷: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熱能動力火電廠集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