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靖平
摘 要:社會轉型是嵌入社會發展脈絡的變革動力,是社會進步必然要求。農技推廣作為科技成果集成、試范、推廣的主體,對推進農業發展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結合當前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的實際情況,在對現有農技推廣理論、推廣體系、機構組織、實踐工作和出現的問題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圍繞社會轉型下農技推廣服務重構存在的問題和挑戰進行了探討。農技推廣服務作為農業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盡快融入現代農業發展當中,立足我國農業實際從深層次形成轉型的驅動和變革創新,建立起新時代新型農技推廣新機制,這對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轉型發展,破解“三農”難點問題和農民組織化困境,促進農業產業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業產業鏈的閉合,推動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構建起區域市場經濟體系和現代化農業強國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機制重構;社會轉型;農技推廣;變革創新
引言
社會轉型是社會整體從傳統的社會發展模式向現代社會發展模式轉變的過程,是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心理結構、價值觀念等諸多要素重新組合轉變的深刻變革,更是對自身發展能力和持續創新力的體現。在不同于西方農業條件下的中國農業,小農經濟成為社會穩定領域的核心價值被充分體現。隨著我國改革進程格局的深刻變化,小農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也備受沖擊,農業社會系統結構內涵和向度也隨之陷入復雜的多維化社會態勢。農技推廣作為農業實踐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實際應用主體,也在特定的歷史情景及特定的社會發展脈絡中,受到社會轉型變遷的制約和影響,顯現出農技推廣在服務功能、組織機制、角色分工的短板和機制性障礙,造成推廣服務工作的萎縮、脆弱和滯緩狀態,成為了整個農業現代化發展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
綜上所訴,社會轉型雖為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創造出了轉型的空間和機遇,但對于我國農業不可替代復制的地域特質性,農技推廣服務工作將如何組織引導區域小農經濟增長,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協同合作互動模式及多元化鄉村經濟的發展道路,形成一套適應社會轉型的深層次農業轉型變革能力,在理論構建、實踐探索、系統化的框架設計和創新方向中,來破解社會轉型下重構現代農業推廣體系所面臨巨大的挑戰。
1 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的挑戰
1.1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缺乏政策目標環境的支撐。社會轉型下農技推廣理念與現實農業開放性、多元性、個體性宏觀趨勢陷入激烈沖突和對抗,農技推廣在傳統科層制規則運行下,無力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使得技術進步,效率要求,理性思維難于擺脫機制束縛,僅以行政技術推廣為現狀,科研成果、技術服務與生產銷售相互獨立,在資金、技術、項目、推廣與農業主體結構訴求形成激烈沖突。農技推廣運行機制脫離自然稟賦的差異性,只單純關注生產中的過程,技術推廣游離于農業生產、經營、銷售之外,項目試驗脫離農業生產技術實際應用,缺乏自下而上與農民的雙向溝通交流,忽略生產、生活、生態系統因地制宜,在創新機制與制度結構、人的思維與現代農業發展不相匹配,舉措設想圍繞政績沖動①,產生大規模重復建設、生態破壞和盲目投入等突出問題,在片面、失真、失語狀態中遠離現代農業推廣本意。
1.2 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缺乏管理體制設置的支撐。由于長期農技推廣管理形態仍沿用行政區域條塊管理,缺乏完善的推廣規劃和適合產業發展布局謀劃,沒有形成推廣部門、涉農組織和農民利益訴求一致的合作主體,對鄉村農民組織化建設與技術引導缺乏必要的權威運作,導致農技推廣工作在科技成果運用、聚合平衡區域資源及推廣內部間的動能合理配置,缺乏與區域涉農企業等外部力量形成組織合力,造成鄉村、縣域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不平衡的差異②,無法與新時代市場、產業鏈、大數據和農民群體利益對接融合。使農技推廣的技術擴散優勢,在推動實現區域農業規模化、規范化生產,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組織效率等集約化資源配置無法保障實施,致使推廣部門與多元推廣組織間和市場深陷目標分歧的沖突矛盾當中,這種農業無序競爭劣汰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探索的最大障礙。
1.3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缺乏高素質知識結構的支撐。在社會轉型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的背景下,對于推廣工作內容、范圍的具體要求都發生了新的變化,相應于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結構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農技推廣人員在推廣方式、科研應用、推廣示范、組織化程度、人才儲備等方面,還偏好受制于特定的工作環境的驅動,意識認識不足,思想觀念落后,服務意識不到位,知識結構脫離實際應用固化單一,職能定位、技術創新、科研成果趨于傳統農業結構,對優勢、特色產業技術引領缺乏新技術知識要素的供給,降低了技術推廣應用效率,在現代農業重新分工當中導致技術推廣傳播客體的缺位失范,失去項目技術引領創新的話語權和農業應用的主導權,難于滿足現代小農經濟發展的實際要求和需求。
1.4 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缺乏推廣資金的支撐。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農技推廣體系具有承擔和加快農業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重要使命和橋梁渠道作用。《農業技術推廣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內應當保障用于農技推廣的資金,并應當使該資金逐年增長。”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科研輕推廣的思潮,影響到推廣經費的投入和保障,使農技推廣服務延伸鏈條處于斷裂狀態,削弱了技術推廣對農業生產科技應用的引領力,脫離了與農業生產主體的有效結合,造成農技推廣部門與現代化農業技術應用難度加大,農業裝備智能復雜昂貴,技術中試和應用推廣所需經費不足等突出問題形成巨大反差,致使推廣人員無法將科研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到現實農業生產領域,將農技推廣陷入“成果裝箱,推廣慌置”的低谷困境當中。
2 農技推廣服務重構的突破
2.1加快組織框架、運行機制的變革創新,助力服務體系重構。農技推廣工作是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核心基礎。圍繞社會轉型下農民組織化發展路徑,加快小農經濟與現代化農業有機銜接,就必須重構現代農技推廣服務新的模式,整合區域資源結構配置,強化配套推廣體系建設,創新建立試驗、培訓、推廣、經營綜合管理機構體系。拓寬公益推廣服務領域、內容和輻射半徑,細化區域農業規模結構和職能組織間的分工協作,加快構建起“成果—應用—產業”為一體相匹配的產、學、研互補集聚體系。參與搭建起區域不同類型集體經濟眾籌、共享平臺、農民組織化機構,推進農業綜合體創新和延伸,加快形成農民參與與受益的集信息、渠道、人脈、營銷的基地—農民—技術融合發展的合作新模式,從而滿足、實現農業向多元化、個性化、綜合化發展需求,推動農業向技術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共享農業、規范農業轉型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生竹,《半月談》2019年第14期,《言必稱“創新”,基層很厭倦》.
[2]丁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9年04期,《駐村幫扶下村莊治理主體結構和行動邏輯-基于T縣兩村的實證研究》.
[3]張萍.關于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思考與對策[J].新疆農業科技,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