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穩健原則作為現階段會計理論與實務體系的重要組成,在整個會計標準認定、會計計量、信息記錄以及會計報告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文章著眼于實際,結合過往實踐工作的有益經驗,從多個角度出發,系統化探討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應用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會計理論 ;會計實務 ;穩健原則 ;具體表征
前言
為確保財務工作的有序進行,減少財務會計核算過程中出現差錯的機率,企業在完善財務體制,強化會計人員配置的同時,逐步認識到穩健原則對于財務工作的作用,有意識地強化穩健原則對會計理論與實務工作的引導、規范。文章在全面分析穩健性原則內涵的基礎上,著眼于實際,探討穩健性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應用的具體表現,在此基礎上,從多個維度出發,對穩健原則應用的方式方法進行調整優化,確保穩健原則作用的有效發揮,形成科學、系統、高效的會計制度體系。
1.穩健原則概述
對穩健性原則的整體分析,有助于引導會計人員,更好地把握穩健性原則的基本內涵以及重要性,進而為后續穩健性原則在實踐環節中的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穩健原則又被稱之為謹慎性原則,是財務會計環節的限制框架,在穩健性原則的規范引導下,會計人員需要根據相關會計操作流程,對資產、收益、負債以及費用支出情況進行如實記錄,避免出現多計或者少計的情況[1]。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運營風險。穩健原則在企業財務工作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會計人員能夠以謹慎的態度,對企業財務工作中存在的風險點進行評估,根據風險點的相關情況,采取必要的處理手段,進行風險防范與應對。同時在穩健原則使得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企業管理者可以根據各項財務信息,制定企業發展策略,調控各項資源,保持自身的競爭力。
2.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應用的具體表現
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應用中的表現層面較為多樣,對相關表現的具體分析,引導會計人員對自身工作進行有效厘清,明確穩健原則的指導、規范作用,為其在會計理論與實務方面的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1在應收賬款核算中的應用
企業進行應收賬款核算的過程中,由于核算內容較多,體量較大,在核算過程中出現差錯的概率相對較大。為確保應收賬款核算結果的準確性,減少核算難度,會計人員以穩健原則為框架,采用凈價法來推動相關核算工作的有序進行。凈價法是指在最大額度現金完成抵扣后,將售價凈額作為實際的銷售價格,并將其列為會計報告中的應收賬款。基于穩健原則,在使用凈價法完成應收賬款核算的過程中,需要在相關發票之上標注付款條件,例如3/15、6/30等,表示15天內完成現金結算,可以給予3%的優惠。這種處理方法,不僅能夠保障企業現金的快速回流,同時也降低了會計核算的整體難度[2]。從實際情況來看,為了保證自身的收益以及收益的穩定性,企業統籌將15日內,付清相關款項作為前提,進行相應的應收賬款核算工作。在計算環節,會計人員需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借:實際應收賬款(總價x97%),貸:營業收入(收入x97%/1.17),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通過這種核算方式,使得整個應收賬款核算的準確性得到提升,核算差錯出現的概率大大降低。
2.2在壞賬損失核算中的應用
企業日常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會出現壞賬的情況。為避免壞賬對企業發展產生影響,會計人員在日常壞賬核算的過程中,應當在穩健原則的引導下,不在采用直接轉銷法進行壞賬損失核算,以免造成應企業應收賬款信息的不真實,造成高估企業資產的情況出現。為確保各項采取數據的準確性以及真實性,會計人員在壞賬損失核算環節,以穩健原則為導向,制定備抵法來進行相關的壞賬損失核算工作。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下,會計人員應當做好相應的壞賬準備,尤其做好應收票據提取壞賬的準備工作。在實際操作環節,借方應當根據結合應收款項的百分比進行壞賬計提的準備工作,而貸方也應做好相應的壞賬準備,以保障在壞賬發生時,不需要在二次確認企業的損失以及收益,從而大大縮小壞賬損失核算周期的,無形之中減少了壞賬損失核算的難度。
2.3在期末存貨計價中的應用
企業期末存貨計價環節,會計人員應當在穩健原則的引導下,進行計價方式的優化以及調整,采用成本與可變現凈值法,這種會計處理方式,實現了相關價值的科學對比,從而確保期末存貨計價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在實際會計處理環節,當存貨的成本要低于變現凈值時,期末存貨根據成本價進行計算;而當存貨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時,則應當將期末存貨成本根據可變現凈值進行計算。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日益完善,企業面臨日益復雜的經營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舊沿用傳統的期末存貨計價方式,勢必造成期末存貨計價無法反應真實情況,對于后續企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3.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應用穩健原則的方式方法
會計理論與實務中對于穩健原則的應用,要求企業管理者以及會計人員立足于實際,從意識培養、人員選拔、工作考核等幾個方面出發,實現穩健原則與企業會計理論與實務工作的有效銜接。
3.1提升穩健原則應用的意識
基于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企業管理者以及會計人員應當逐步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穩健原則對于企業財務會計各項工作積極影響,在此基礎上,實現會計工作觀念的轉變,以穩健原則作為框架,扎實開展各項財務工作,確保企業應收賬款核算、壞賬核算等會計核算工作的有序開展,并逐步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完備高效的會計核算機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數據參考,在很大程度為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內部氛圍[3]。
3.2做好人員培訓與考核工作
為持續發揮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的作用,企業在會計人才選拔以及培養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嚴格人才選用標準,通過這種方式,在企業內部組建起高質量的會計人才隊伍,為穩健原則的落實奠定了基礎,也使得企業會計部門,形成良好的氛圍,提升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應用的可行性。制定必要的培訓計劃,根據會計人員的實際情況,采取輪訓或者集中培訓的方式,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將穩健原則作為培訓重點,幫助會計人員明確相關操作要求以及操作重點。同時做好必要的考核工作,通過考核機制,掌握穩健原則應用的實際成效,并根據實際成效給予相關會計人員適當的獎懲。
結語
穩健原則對于會計理論與實務有著較大的指導作用,對于企業財務信息的整合、財務數據的處理以及企業發展有著深遠影響。為進一步發揮穩健原則的作用,文章從多個層面出發,在厘清穩健原則概念與作用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明確穩健原則在會計理論與實務等方面的具體表現,以此為契機,系統梳理會計理論與實務中應用穩健原則的方式方法,逐步構建起完備、高效的企業會計機制。
參考文獻:
[1]徐漢寧.會計理論與實務對穩健原則的具體表征實踐[J].納稅,2019(1):78-79.
[2]林冰潔.論會計的穩健性原則及其應用[J].財訊,2017(4):52-53.
[3]陳潔.試析基于穩健性原則的企業會計核算[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3):117-118.
作者簡介:
劉秋月,女(1965—),漢族,河南鄭州,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