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自歡
摘 要:農業供應鏈金融對于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內涵以及運作模式,在此基礎上重點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四流問題以及相應的創新發展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農業;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發展對于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以及社會和諧安定均具有重要作用。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既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也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農戶是農業產業鏈的前段,也是農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參與主體。但是由于農戶較為分散,單個農戶的農產品產量較低,導致農戶在整個農業供應鏈中處于劣勢狀態,只能在農業經銷商以及經營公司的壓迫下賺取微薄的利潤[1]。除此之外,農戶由于經營規模較小,可供抵押的資產較少,信用較低,因此在發展過程中難以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資金支持。基于農業發展的這些問題,農業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有效拓展了農戶融資渠道。
1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分析
基于供應鏈金融的思想,農業供應鏈金融主要是指基于農業產業鏈條,將農業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作為重要保障,以核心企業的信用來對其產業鏈條上的農戶增加信用等級,通過信貸產品以及信貸協議的合理設計,將原本單個農戶的不可控信貸風險轉變為可控的信貸風險,有效滿足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戶的資金需求。現階段國際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在農業發展中均將農業供應鏈金融作為降低農戶金融排斥,提高農村金融覆蓋面的主要措施。除此之外,農業供應鏈金融對于解決農業生產與市場脫離以及農產品過剩等問題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借助工業供應鏈金融以及區塊鏈的普及,有助于實現供應鏈金融的暢通以及構建公共信息平臺,進而實現過剩以及不足農產品的有效調配,解決農產品供應滯銷等問題,提高區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有助于降低農戶的信貸風險,緩解農戶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問題[2]。
對于農產品經營加工來說,農產品商戶更傾向于選擇質優價廉的產品來更好的獲得經濟利潤,借助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商戶們可以對各種來源農產品進行充分對比,選擇物美價廉的農產品,并且與客戶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方面,通過及時紕漏相關的供應鏈金融信息,有助于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建立冷鏈物流以及加強市場監管,進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有助于更好把控供應鏈金融風險。
2 農業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
農戶、中間商、核心企業、零售商以及最終的用戶共同構成了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參與主體。農戶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主要負責原材料的供應以及提供優質的農產品,并且在該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信譽等級。中間商主要包括農業生產基地以及合作社等,其主要任務為負責農產品的粗加工過程。農戶以及中間商將農產品拿到農產品交易市場上進行交易,在農產品出售給各大市場以及農產品零售商。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需要建立系統完善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對交易過程中的農產品進行質量測評,形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體系,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3]。基于這些測評結果,金融機構對農戶以及中間商的信用等級進行評估,進而為農戶以及中間商提供相應的貸款資金支持。農業供應鏈金融中的零售商主要為各大城市農貿市場以及超市等,其任務主要為對農產品進行分銷或者零售,將農產品銷售給最終的用戶。用戶主要包括居民消費者以及酒店餐館等。
3 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的四流問題
3.1 商流問題
商流問題主要是指農產品在產業鏈中的流通不通暢,部分區域的農產品質量以及數量均不能滿足當地的實際需求。并且在農產品交易過程中電子化交易方式應用程度較低,農產品交易效率低下。現階段我國除了大中型城市外,多數農產品交易市場都難以高效實用電子交易方式。
3.2 資金流問題
在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資金流是必要的運作條件,其具體包括資金在產業供應鏈條上的結算、擔保以及流轉等環節。資金流問題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產業鏈條上資金風險較為集中,無法向上下游進行分散;二是農民自由資金不充足,導致農業生產化經營以及農業生產缺少的大量資金;三是雖然“兩增兩控”實施,及“三農和扶貧”政策的落實,給農業融資提供了較大便利,但是商業性金融組織對于農業資金扶持力度仍未達到期望標準,導致農業自由經濟累積出現吸入效應。
3.3 信息流問題
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信息流是實現貸款融資的重要保障,其主要是指信息收集、加工管理以及信息發布等環節。現階段我國的信息流問題主要體現在部分區域的農產品價格信息、物流信息等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相對滯后,產業鏈條上的運營企業以及物流企業信息化程度較低,導致信息在產業鏈條上難以有效傳遞,部分區域的農產品生產與市場脫離。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及時了解區域農產品的過剩以及不足情況,無法實現區域農產品的有效調配,導致區域經濟之間不平衡發展[4]。
3.4 物流問題
我國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流通整體存在規模較小,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農產品物流設備、物流管理方式較為落后,并沒有針對農產品的特點進行合理優化設計,專業化程度較低,物流外包市場也沒有形成規模,這種情況容易導致農產品供應鏈的延遲,甚至中斷。相關研究表明,我國農產品物流運輸損失高達20%-30%,與西方等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
4 農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發展
4.1 成立大規模的科學農產品交易市場
就目前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情況來看,解決商流問題是促進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首先條件。可以在幾個城市之間成立大規模的科學農產品交易市場,農戶在農產品交易市場上以自己的信譽和農產品質量為標準出售農產品,保障生產的農產品基本上能夠全部出售;農產品批發商也可以到農產品交易市場上去批發農產品然后到其他城市進行銷售。在這種情況下,農戶能夠得到合理的價格,進而保障在農產品種植或者初加工過程中的收入;而批發商也可以通過對多種農產品的對比,選擇質優價廉的農產品。在商流問題解決之后,應該重點關注資金流的問題。國家以及地方各級政府對于在農產品交易市場中那些信譽良好以及農產品質量品質較好的農戶給予大力支持,并且在向這些農戶借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優惠。大規模的科學農產品交易市場在農戶資金借貸過程中可以提供相應的擔保支持,對于跟農產品交易市場長期合作并且具有良好信譽的農戶,可以幫助其更好的獲得貸款資金支持,而對于那些農產品質量較差以及信譽不良的農戶則不予貸款支持。通過這種大規模科學農產品交易市場模式,既有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農戶的信用等級,同時有助于加強對食品的安全管理。
4.2 從國家層面對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提供支持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供應鏈金融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還需要國家給予大力的支持。具體來說,應該從國家層面,采用財政撥款等方式來建立全國以及地方性的數據庫,進而為信息流以及物流運輸提供有力的支持。當前比較熱門的為區塊鏈技術,通過建立農業區塊鏈有助于更好滿足農業供應鏈的信息需求,及時在物流過程中發生中間環節的中斷,也不影響農業供應鏈的穩定運行。此次,通過農業供應鏈與區塊鏈的充分結合,有助于人們對農產品的價格信息更好了解,對于國家的監管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國家可以針對性的發展冷鏈物流運輸,構建物流外包市場。
4.3 各個參與主體發揮協同優勢,保證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完整性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各個參與主體在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農戶、中間商、核心企業、零售商以及最終的用戶等各個參與主體應該從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整體出發,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有效保障四流的平穩運行。具體來說,應該以核心企業為基礎,將農業產業鏈條上的各個參與主體聯系組間形成網絡結構,在該網絡結構中如果有參與主體出現違約,應該將其孤立到網絡之外。這種模式一旦建立起來,將會進一步促進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系,促使信息反饋更加及時,物流運輸更加便利,最終實現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個參與主體均收益。
5 結束語
基于上述分析,農業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當前農業發展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產生為現代化農業的建設拓展了新的融資渠道。雖然當前我國農業供應鏈金融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中還面臨很多問題,相信隨著國家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農業供應鏈金融必然會在農業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永輝, 涂虹羽, 曾燕. 農業供應鏈金融的貸款定價與生產調節機制[J].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18, 38(7):1706-1716.
[2] 申云, 張尊帥, 賈晉. 農業供應鏈金融扶貧研究展望——金融減貧機制和效應文獻綜述及啟示[J]. 西部論壇, 2018, 28(5):36-42.
[3] 申云, 張尊帥, 李京蓉. 農業供應鏈金融信貸風險防范研究:綜述與展望[J]. 世界農業, 2018(9):39-44.
[4] 林芳. 供應鏈金融在福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模式構建與風險控制[J]. 經濟論壇, 2018(3):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