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聰
摘 要:世界經濟不斷發展,走出了全球經濟危機,可是,發達國家及新型經濟體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經濟周期不同步現象,其影響因素有產業結構、經濟特點、金融資本流動等。如今各國政府開始對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作用有了新認識,在具體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有短期意識和“以鄰為壑”思想,以短期經濟、政治利益為主。傳統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是只有貨幣和貿易政策等領域,對渠道協調和機理實施沒能有效作用,也沒對其利益情況進行合理的定量分析,進而不能深入理解世界經濟的失衡情況,更不能推動各個國家積極參與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本文研究了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的理論,進而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經濟周期;福利收益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發達、中等發達、發展中等國家,出現了不同經濟周期。比如中美貿易爭端、伊朗受制等國際宏觀經濟及地緣政治事件,更能體現世界經濟的不同步。目前的世界經濟情況可以發現,各國經濟周期不同,有些發達國家開始復蘇經濟;中等發達國家因資源稟賦及自身產業結構不同,而出現經濟發展情況的分化;有些新興經濟體出現下行周期。
1、簡述相關概念
1.1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
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思想是研究對開放經濟體怎樣實施內外部均衡,提出以固定匯率制為基礎,政府應用財政及貿易政策進行社會需求的調節,從而實現內外均衡,世界各國政府要應用協調形式,和國內經濟政策配合,達到國內經濟金融國際收支平衡[1]。國際協調通常有四個層次,分別是一致性、調和性、協調性、磋商性。在國際經濟的發展中,各個國家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認識到各國要進行相互依存,要積極主動根據不同經濟進行國家政策適當修改。經濟聯系在不斷增加,而相應的協調意愿及能力不能有相同程度增長。世界各國的經濟政策協調是以國際經濟政治相互依存為基礎,應用互利形式進行自己經濟政策調整的過程,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可以看做是政府間經濟合作的方式,是進行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參與過程。協調對現有制度穩定有積極作用,可是不一定達到最好的協調效果。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是各國政府不同的經濟政策進行有效協調,同時設計實施統一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及路徑的行為。各種觀點和文學可以看出,國家經濟協調是經濟全球化下,各個國家實施財政、貨幣、金融、貿易等各種政策合作,獲取最大集體福利的行為。
1.2經濟周期
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周期可以稱作商業周期,是進行周期更迭、循環往復變化的經濟擴展及緊縮。經濟周期是以宏觀角度進行研究經濟發展,分析國家經濟協調。經濟周期性對一個國家經濟有重要影響。
1.3非同步經濟周期
根據各經濟學者對于經濟周期的解釋,相應的經濟周期同步有周期協動性、形態一致性[2]。周期協動性是兩個或多個經濟體具有經濟周期的正相關系,因各種外部因素影響,會發生相同或相似的變化;而表現的形態一致性是經濟周期波動、跨度等各方面相同。以國際政治經濟角度進行研究和分析,非同步經濟周期表現的是經濟體周期形態、協調等方面不同。另外,經濟周期的不同,也會受到內部因素影響,比如,歐洲債務危機對歐元區國家經濟周期有影響,發生希臘、意大利等國家經濟周期和德國背離;也有外部因素影響,比如各種資源型國家因貿易原因,進而發生經濟周期不同現象。
2、非同步經濟周期下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作用
2.1經濟周期協調渠道
經濟周期影響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研究,要重視經濟周期對各國宏觀經濟的影響。經濟周期協調渠道有下面三種,第一,國際資本傳遞。資本在各國的流動形式間以不同,通常有短期資金及長期直接投資。短期資本流動是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總形式,包括短期國債、商業匯票、大額存單,期權、期貨等各種金融產品,因利率、匯率變化,而影響實體經濟。長期投資通常是一些跨國公司經營,也有國家與國際組織間的投資,長期投資具有的實體性、控制性、跨國性等不同特點,通常是因參與、控制企業經營而得到收益。短期資本流動、長期直接投資都會影響經濟波動,尤其是資金流入流出顯著時,會嚴重影響經濟活動,沖擊經濟周期。第二,國際產業結構傳遞。國際產業結構傳遞有產業國際間轉移及全球價值鏈分工。其中的產業國際間轉移是某特定產業在一個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外國家或地區,是結合地區情況實施的轉移和傳遞,實施跨國投資或經營國際貿易,實現產業、銷售等的轉移,使產業空間分布發生變化。產業結構遷移、價值鏈重分,進而使國家間經濟結構出現動態變化[3]。比如,出現了經濟危機,進行原材料供應的國家所受到的影響要慢于進行加工制造業的國家,在加工制造業國家出現了經濟萎縮、消費不振現象時,進行原材料供應的國家并沒有受到經濟影響;同樣,經濟復蘇時,加工制造業國家會比原材料供應國先體會到,通常加工制造業國家經濟復蘇要比原料供應國早。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產業結構完整,有明確的分工,具有科學合理的發展狀態,一般都是處于產業鏈的頂端。而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不合理,也沒有明確的分工。第三,國際貿易傳遞。這種傳遞渠道有些復雜,一般是因為國際經濟波動而使國際貿易流量和流向發生改變,進而影響了國家內部宏觀經濟。因為國際貿易流量和流向的改變,引發了國內投資及消費的改變,進而使經濟和貿易伙伴都受到影響。一般情況下,國家經濟開放程度高,就會促進貿易伙伴國間的經濟傳遞,體現出經濟周期和貿易的正相關系。
2.2非同步經濟周期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
根據歷史實踐看,各個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國際分工不同,也會有經濟周期不同步現象。經濟水平比較接近的國家,國際分工比較類似的國家,會有經濟周期同步性。比如,發達國家間就具有有很高的經濟周期同步性。非同步經濟周期情況下,各國協調思想、訴求不同,可是協調收益很大。比如貨幣政策,A國經濟低迷,B國經濟穩定,呈現經濟過熱。兩國如果不進行經濟政策協調,很可能出現相反貨幣政策。A國應用資產負債表擴張,貨幣政策寬松,刺激經濟。而B國會根據自己國家情況會應用偏緊的貨幣政策,利率提升,以穩定經濟實體和金融市場。經濟體開放程度不同,也會產生不同資本傳遞,假如二者都是高度開放國家,A國貨幣政策可以看做是“以鄰為壑”政策,A國貨幣會快速進入B國,推高資產價格,引發通貨膨脹;同時,A國貨幣政策沒能獲得相應效果,也沒做到真正刺激經濟。這樣非同步經濟周期對兩個國家政策的選擇有嚴重的影響。如果實施國際經濟政策協調,A國考慮B國經濟,應用擴大財政支出等措施,會防止A國政策失靈和B國經濟再度過熱,讓兩個國家都得到最大利益。同樣,多個國家也是一樣,要防止經濟周期產生的影響,周到細致考慮,不能只考慮本國經濟,這也是對政策制定者及國家當權者的考驗。
2.3雙邊協調和多邊協調
雙邊協調和多邊協調各有特點,也存在弊端,雙邊協調是兩個國家主要者參與,實施議題靈活,能快速達成協調,可以長期,也可以短期協調。可是,雙邊協調缺乏可信度,沒有統一監督平臺[4]。而多邊協調是一個組織或平臺形成的協調,有明確決策過程和約束力,同時監督持續有效實施。可是,因涉及成員多,決策慢,不靈活,應對沖擊事件缺乏實效性。如今世界經濟在快速發展,多邊協調和雙邊協調同時存在。國際組織中,多邊協調規則和平臺對兩國特殊需求不能有效滿足時,兩國可以實施雙邊協調,實施小范圍協調。雙邊協調各種協議和多邊規則有交叉、有糾纏,會弱化多邊協調機制;各種雙邊協調規則不斷增多,同時被更多的成員接受,類似雙邊協調會被融合,進而逼迫實施多邊協調,尤其二者規則方向一致時,是進行相互影響和兼容的。比如世界貿易組織(WTO)、關稅和貿易總協定(GATT)等,表明了雙邊協調、多邊協調間進行相互影響。美國主導實施GATT多邊貿易規則,而WTO是繼GATT后實施的,這個組織促進了二戰后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可是,世界貿易格局不斷演進和分化,致使這個組織弱化和轉型。因社會經濟發展和水平的差異增加,各成員國對利益訴求嚴重不同,很難達成多邊協調一致。同時美國單邊主義嚴重影響多邊貿易,各個國家間不斷升級摩擦,導致多邊協調失效。進而各國可以實施雙邊貿易協定,雙邊貿易協定的各種優勢,沖擊了多邊貿易規則,從而使WTO多邊貿易體系實施轉型,向雙邊貿易協定重組和分化。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非同步經濟周期視角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影響著各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對各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在如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各國家要進行全局考慮,各國領導者要有強的執行力,全面考慮本國和相關國際的經濟發展和變化,采取合理的經濟政策協調,促進各國間共同發展和抵御風險。
參考文獻:
[1]非同步經濟周期視角下的宏觀經濟政策國際協調研究[D]. 上海外國語大學, 2019.
[2]唐國強, 王彬. 能源價格與宏觀經濟周期的聯動關系——基于小波頻帶變換的視角[J].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7(2):92-95.
[3]劉尚希, 武靖州. 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應轉向不確定性與風險——基于經濟周期視角的思考[J]. 管理世界, 2018, 34(4):8-16.
[4]張雷, 李建民. 經濟文化視野下的科技與社會協調性問題[J]. 經濟視角, 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