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養老保險制度作為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保障離、退休后參保勞動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自2000年以遼寧省為社會保障制度改革試點,推廣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有機結合的部分積累模式以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效益日漸顯著,整體呈現出合理化發展態勢。基于此,本文以企業效率為視角,基于經驗歸納與總結,就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及其對企業效率存在的影響進行了簡要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企業效率
一、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的相關概述分析
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建設要求等,進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次創新嘗試。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開啟于2000年底,并于2003年基本完成。經過多年發展,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的可負擔性、可持續性、穩定健康性得到有效驗證,逐漸形成相對完善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當前社會已進入新時代發展,社會經濟體制、產業組織結構等發展巨大改變,如何建立更公平、更合理、更持久的養老保險制度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對此,有必要加強現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的研究,對其基本內容、主要特征、經濟效應等具有全面與準確了解,探尋提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合理性、有效性、公平性的策略,以深化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保證制度改革與實施作用的有效發揮。
基于資料整理與分析,可知養老保險制度主要有“現收現付制”、“完全積累制”、“統賬結合部分積累制”、“個人賬戶部分積累制”、“名義賬戶統賬結合部分積累制”等幾種模式。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則屬于“統賬結合部分積累制”。即進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分賬管理,將企業繳費收入與職工繳費收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納入社會統籌中,另一部分納入個人賬戶中。與此同時,由政府對社會統籌資金進行統一管理,由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將個人賬戶基金依據國家相關規定與要求存進銀行,形成個人養老儲蓄,通過購買國債,進行賬戶資金保值增值。此外,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改變了傳統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要求:企業依法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應是企業職工工資總金額的百分之二十,企業職工依法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應為自身工資的8%,繳費滿十五年并達到退休年齡的離退休勞動者了領取養老金,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汲取了現收現付制(維護低收入群體利益;有效改善積累制管理下管理成本高,保值增值壓力大現狀)與完全積累制(鼓勵在職員工進行養老保險金繳納,擴大養老保險費征繳范圍,利于抵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影響)的優勢,使養老保險制度更具公平性、效率性、激勵性、共濟性。
二、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效率存在的影響
在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應用下,企業作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者,不可避免受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影響出現利潤變化。明確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效率的影響,有利于驗證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的可負擔性、持久性與合理性。基于此,采用實證分析法,就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效率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分析。
(一)研究對象與數據采集
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于2000年底正式啟動,并在2003年得到有效落實。對此,設計以2000年為分界線,選取1997年—2003年遼寧省企業財政數據進行問題分析,明確遼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模式實施前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對企業效率存在的影響。與此同時,由于遼寧省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工業企業相對較多。為保證數據的充足性、全面性、有效性,以工業企業效率為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考慮到1997年—2003年這一時間段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體制、產業結構改革重要階段,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大型企業效率的影響顯著,無需借助數據模型分析進行探討,對此在本次研究過程中確定定量分析以中小型企業效率為主,適當對大型企業效率影響進行定性分析。
(二)數據模型構建與分析
為有效區分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應用前后企業效率存在變化,在模型構建中引入虛擬變量,形成“πi=a1+a2Di+βyi+μi”公式。公式中πi代表企業利潤總額度;Di為虛擬變量,當Di為0時表明養老保險制度為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應用之前的制度,當Di為1時表明養老保險制度為實施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后的養老保險制度;yi代表企業銷售收入)。將收集到的數據引入回歸模型,進行計算分析,得到企業利潤回歸方程為:
由此可見,遼寧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效率的影響顯著。與此同時,以2003年(遼寧省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完全落實)為例,分析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應用前后遼寧省工業企業年利潤與企業總收入存在的變化,得出如圖1所示結果。
由圖1可知,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為應用之前,企業利潤率約為4.3%,企業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用后,企業利潤率有所降低(約為3.2%),表明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經濟效率存在影響。但這種改變在企業可承受范圍內,且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不大。與此同時,從整體層面來看,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效率的影響屬于正面影響。例如,分賬管理設計使養老保險費由企業與企業職工共同承擔,且均在企業與職工可負擔范圍內,相對于傳統模式而言有利于降低企業負擔。與此同時,遼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帶動在職員工繳納養老保險積極性,有利于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問題,從而緩解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對企業經濟效率不利影響。
三、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對企業效率存在的影響,發現: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具有較為顯著的經濟效應,且是正面的、積極的。遼寧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模式為典型“統賬結合”部分積累制,實現個人賬戶與社會統籌賬戶分賬管理,繳費負擔皆在企業與個人可負擔范圍內,并有效避免個人賬戶基金缺口對社會統籌基金的影響,加之財政補貼的增加,企業繳費壓力得到進一步緩解,促進企業效率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鄧大松,楊晶,范秋硯,等.中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人口結構和制度參數的視角[J].調研世界,2019(07):51-59.
[2]張新生.改革開放40年我國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06):63-69.
作者簡介:
嚴加高,男,1979.6,江蘇濱海,工作單位:遼寧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課題名稱:遼寧進一步深化養老制度研究。標明:省社科聯2018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lslktzd-018,重點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