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邦涌
摘 要:成本效益原則是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的重要約束條件。全面分析會計信息的披露收益、披露成本、利用收益和利用成本,才能正確認識和把握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的影響因素,改進和完善會計信息系統。
關鍵詞:會計信息;披露;成本效益;分析
市場上的參與者共同遵守的行為法則是成本效益原則。
信息不對稱導致發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降低了市場效率,而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則有利于減少其負面影響。信息經濟學原理提示信息是有成本的,會計信息的披露受成本效益原則的約束,要求會計信息披露所獲得的收益必須大于其披露成本,否則就不應予以披露。換言之,考慮成本效益原則,不能無限度地披露會計信息。那么如何根據成本效益原則把握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呢?單就某一項會計信息進行嚴格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信息本身不是孤立地發生作用的。同樣,單就會計信息的披露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也是片面的,因為信息的披露和利用是密不可分的,應當從會計信息的披露和利用兩方面的總效益進行分析。
一、會計信息的成本和收益構成
會計信息的成本包含披露成本、利用成本;收益包括披露收益、利用收益。總的來看,會計信息的總效益=披露效益+利用效益=∑個別企業的[(披露收益-披露成本)+(利用收益-利用成本)],據此也可進一步分析個別企業會計信息的披露與利用的成本和收益。
1.會計信息披露收益
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收益包括對內披露收益和對外披露收益。對內而言,企業的管理者為了有效地進行經營管理,需要會計系統提供信息,通過會計信息披露,企業發現經營管理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從而改進管理,使企業有效地進行商品和資本運營,規避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有利于實現企業的目標。它是企業會計信息披露收益的最主要內容。對外而言,由于會計信息具有公共產品的特征,就目前來看,會計信息不宜實行收費披露,否則會造成信息的嚴重不足。因此,企業向外部披露會計信息的收益不是直接的。自愿披露理論的分析告訴我們,企業提供更多更透明的信息,有利于建立企業的信譽,吸引更多資本,創造更多合作和發展的機會,獲得更大的利益。
2.會計信息披露成本
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成本是指企業為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所發生的一切支出項目(現實的),以及由于披露行為可能為企業帶來的損失(或有的)。
(1)現實披露成本。現實披露成本是指從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到完成會計信息的披露所花費的一切支出。它可以細分為:①建立會計信息系統而發生的成本支出,可稱作初始成本;②維持會計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轉而發生的費用,可稱作維持成本。
初始成本和維持成本又可分為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信息的對內披露成本和為企業外部提供信息的對外披露成本兩部分。無論會計信息是否對外披露,企業因內部管理的需要都必須建立會計信息系統。經濟人的自利性決定了企業建立會計信息系統,收集、處理會計信息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除非對外披露的要求超過了會計系統所收集的信息,外部人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不需要追加初始成本,因此初始成本與對外披露不相關。企業按照會計制度要求對外披露信息會發生一定的維持成本,但只占總維持成本很小的份額。
(2)或有披露成本。或有披露成本包括:競爭劣勢成本、訴訟成本和政治成本等,主要是競爭劣勢成本。
①競爭劣勢成本是指競爭對手或合作單位利用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調整其經營策略或談判策略,從而使披露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成本。現實中經過加工的會計信息中值得保密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十分有限,進行充分披露直接導致競爭劣勢成本發生的可能性較小。
②訴訟成本是企業可能因為會計信息披露而引起法律上的爭端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企業遵循真實性原則進行充分披露,信息利用者各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并應對此承擔全部責任,此時,訴訟成本不會發生。
③政治成本是指企業可能因為其會計信息披露而承擔的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社會負擔,如非法攤派等。如果政府部門能夠避免非法的行政行為,政治成本就不會發生。
3.會計信息利用收益
企業的外部相關者通過掌握的會計信息影響其經濟行為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或減少的損失就是會計信息的利用收益。例如:對于非經營性虧損的企業,投資者通過所掌握的會計信息分析,及時收回投資,可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再如企業根據所獲得的有關信息,實行基準管理也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4.會計信息利用成本
會計信息的利用成本是指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為了獲取企業的有關信息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及由于信息的不全面、不真實、不及時所導致的損失。例如:現行財務報告對人力資源、金融資產等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利用者要了解這些信息就會引起利用成本的增加。
二、成本效益原則對會計信息充分披露的約束
1.會計信息披露和利用的成本效益關系
①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會計系統進行充分披露,披露成本增加,披露收益也增加。
“信息悖論”是經濟學家們在對信息經濟的現象分析中發現的,企業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投資,消耗了大量資金卻未能實現預期的效益,被認為是掉入了“IT黑洞”。從宏觀的角度分析“披露者-信息-需求者”的關系,信息的供方和需方在不同層面上會發生角色變換,一些信息的披露者是另一些信息的需求者,而一些信息的需求者又是另一些信息的披露者。沒有人是作為絕對的披露者而為別人——信息需求者花費代價建立信息系統。企業建立這樣的信息系統不僅僅是為了提供信息和滿足自身的需要,從某種角度上還可以看作是為了獲取外部信息的一種代價或交換條件,它會使企業信息的利用效益得以提高。企業建立實時會計信息系統,不僅大大提高了企業的信息披露收益,也提高了企業的信息利用收益。
②只要對外披露的要求沒有超過向內部披露的程度時,對外充分披露會使會計信息的利用收益增加。
充分披露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正確決策的基礎,能夠提高會計信息的利用效益。實際上,由于客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及信息強制披露的局限性,過度披露的情形幾乎不可能發生。
③充分披露使信息的利用者更容易充分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披露成本的增加會使利用成本相對減少。每個市場的參與者都既是信息的提供者,也同時是需求者,因此,充分披露會使市場參與者都獲益,而不是單純的利他行為。
2.正確把握會計信息的充分披露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資本在世界范圍廣泛流動,信息流動的通暢程度,信息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會計信息這種世界共同的商業語言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會計信息不僅可能而且應該向企業內部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同等地進行披露,對于會計系統已經收集的信息不進行充分披露本身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只有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及時性和真實性,增加信息的利用效益,才能更好地體現成本效益原則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
會計信息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從個別企業的角度來看,其披露成本最終由企業所有者承擔,而其他信息使用者就成了“搭便車者”。新經濟條件下,資本市場的發達和完善使投資者數量增加,資本的掌握分散化和社會化。
據早期一份調查,約有50%的美國家庭直接或間接地持有股票,約有10%的工人擁有股票期權。這種趨勢將最終導致沒有誰是不承擔披露成本的真正的“自由騎士”。信息使用者總是期望企業披露的信息越多越具體越好,會計披露成本也將在資本的分化中逐步達到合理和均衡。
參考文獻:
[1]王明微.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及其披露成本分析研究.商場現代化.2016.11
[2]岳星辰.我國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其完善.現代經濟信息.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