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寧
摘 要: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對于高校推動教人育人的工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隨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個階段的演進,高校要明確知道培養人的類型、培養人的方式和培養人的目的,才能明白樹立正確的新發展理念和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得到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高校承擔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也是高校迫切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主要原因。教育理念本身就一直存在于中國的發展進程中,是黨、國家以及高校重要的內核,它擁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兩個特質,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大學生內心的價值標準,并且影響其實際生活的行為。”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理念作為新時代高校本科教育的基本遵循,從理論來源和科學內涵上與人本觀,知識觀,師德觀和馬克思主義愛國觀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論指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理念的深度融合,構筑課上課下雙向育人,師德師風育人,課程思政育人,文化鑄魂育人四大工作路徑具有現實性意義。
一、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演進簡述
我國改革開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恢復重建期、推進發展期、深化豐富期、開拓創新期。新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以立德樹人,我國需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他們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主體。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經歷了恢復重建期、推進發展期、深化豐富期、開拓創新期四個階段。在此基礎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入深化豐富的階段。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通過的報告指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從此一直堅持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念,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上開拓創新的道路。
二、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雖然國家以及教育領域慢慢認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的作用和價值,但由于工作者和大學生受傳統的教育模式影響過深,導致創新有所限制,使得教育理念的能動性不夠強大。理念創新的實際情況與社會現實之間有矛盾,通過對研究創新的反思,能夠發現在創新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的探究不足面對現今的發展機遇,有些工作者在理念創新方面探究不夠,第一是因為傳統的思維定勢,相關工作者缺乏創新與變通;第二是部分高校盲目追求辦大、辦強,從而導致學校失去原本的特色。擁有以上兩點的大學不僅教育觀念陳舊,還會使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獲得阻礙。加上,理念創新的效果不夠明顯和快速,除了影響工作者的積極性,還會影響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我國受儒家文化思想較深,使得其成為主流思想。傳統的教育擁有傳承性和規約性兩個特點,卻沒有能動性和創新性,這就是傳統教育理念最嚴重的問題。高校應該提倡新的東西,新的教育理念,給社會輸入新鮮的血液,促進整體社會的可續性發展。
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的隊伍薄弱我國在多年里也提過很多有意義的改革目標,如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一直沒有改革成功的原因除了應試教育太過于深入人心,還有相關的體系制度不健全,這使得快速推進素質教育存在很大的困難,從而影響了教育理念的創新。由于高校在教育時的偏離與不全面的強調,無法滿足大學生實際的需要,解決大學生思想上的問題,吸引不了學生,造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效果不夠好。特別是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大學生是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每天會接收很多不同的信息,如果沒有形成正確的思想,非常容易走向不正確的道路,這些都對高校教育發起了挑戰,鍛煉了相關教育工作者。但是,我國高校嚴重缺乏相關方向的專業人員,使得創新教學與科研的任務無法完成,最終人才的稀缺,制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發展,大學生作為傳播思想文化的主體之一,是國家形成正確思想進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正因為大學生了解、吸收各種價值取向,這就會使大學生迷失方向,對大學生的理想信仰進行沖擊,因此,擁有批判性的態度是大學生應出現的立場。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考慮到時代環境和學生的變化進行創新理念,保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的實效性。
三、新時代,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1. 樹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確的創新觀念總書記一直強調:“堅持立德樹人,把其作為工作的中心環節”,高校堅持立德樹人的主要表現就是提升大學生的認知和優化能力。高校想要加強思政的建設,回歸立德樹人,創新教育理念就是最重要的一步。高校首先一定要轉變教師傳統的觀念,傳輸多樣的教育思想,高校的教育對象是大學生,要全面考慮大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大學生發散思維,讓大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其次是要轉變大學生被動接受的習慣,堅持全面發展的理念,充分挖掘出大學生的潛能。最后要把中國傳統文化與教育結合,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軟實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學習借鑒國外優秀的教育理念,根據我國自身的教育情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爭取創新出符合新時代的大學生的教育理念。在借鑒的過程中,不能忽略本身的文化和環境,我們不是為了復制別人的理念,而是為了創新自己的理念。結合我國自身情況,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2. 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保障的機制完善保障機制是實現理念創新的重要基礎。政府應該以總書記的講話作為基本原則,探索出多樣化的共建基地,以此來拓寬創新渠道、整合不一樣的資源,最后形成二者優勢互補、共同教人育人的機制。完善保障機制的第一步就是要樹立新型發展的教育理念,創建全面的引導體制,推動教育理念的快速發展,提高理念創新的水平。第二步就是加強建設高質量隊伍,提高思想的影響力度,建立雙管齊下的體制,確定好理念創新的具體分工,提升理念創新的執行力度。現今,要想真正達到理念創新的目標,就一定要增強教育理念創新的宣傳力度。像高校可以進行線上線下宣傳,從而建立起獨特的理念創新宣傳體系,以此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聚力。線上宣傳可以在新聞欄上宣傳或者推進互聯網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構建網上宣傳的教育體系,主動占領互聯網陣地,積極傳播理念創新的正能量,與紅色基因相結合,創造新的時代。而線下宣傳一般是校內的海報、條幅等形式,在高校內積極傳播正確的創新理念思想,鼓勵大學生主動參與進來。
四、新時代,對學校德育的頂層設計
德育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德育,體現新時代的特征,適切新時代的特質,為著新時代的目標;新德育是強調“人生行誼”的德育,著力點在學生品德發展的生活基礎,強調在學生生活基礎的實際背景下展開人生行誼的教育;新德育是在學生的能動性基礎上展開的德育,強調內源性動力的激發,強調在學生能動發展的基礎上展開教育,指向獨立面對未知未來的核心素養;新德育是凸顯人類文化延續與傳承使命的德育,強調對人類文化,特別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沉淀下來的道德觀念、政治意識、處世準則、行為規范的延續與傳承。
五、新時代,對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要求
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情懷要深,保持家國情懷,心里裝著國家和民族,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思維要新,學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自律要嚴,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自覺弘揚主旋律,積極傳遞正能量。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
六、結語
總之,唯有科學的、創新的教育理念,高校才能進行科學的、創新的教育實踐,高校要努力做到讓理念明確在心中,科學實踐在生活中。新時代的發展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應該創新,不僅可以推動高校的快速發展,還能得出意想不到的結果。好的創新需要正確的引導,現在因為內容與現實不融合、保障體制不完善等,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創新存在實效性弱、創新內容有限制等問題。新時代下,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最大程度的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積極培養大學生成為新時代中流砥柱。高校教育工作者不斷完善知識、豐富自身閱歷、開放思維與創新的精神,堅持教育的不斷改革。
參考文獻:
[1]葉夢迪.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化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81-82.
[2]候麗影,鄧晨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7):134.
[3]王霞,王娜.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18):9.
[4]李寶研,李久東,韓毅.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研究綜述[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9(17):2.
[5]楊堃.新媒體視閾下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維度[J].理論觀察,2019(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