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劉洪志
[摘要]張家口地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省委有關會議精神,解放思想,撥亂反正,將黨的農村工作實現重點轉移,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膽嘗試,并在廣大農村地區迅速推廣和普及,實踐證明,糧食產量大幅增收,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積極性。本文回顧探索了張家口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過程。
[關鍵詞]張家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作者簡介]李洋,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六六二五部隊,參謀,研究方向:通信工程。劉洪志,中國人民解放軍九六六二五部隊,參謀,研究方向: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 D6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10-0051-03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生死狀”,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第二年糧食總產量達66噸,相當于全隊1966年—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此舉開創了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1980年5月31日,鄧小平在一次重要談話中公開肯定了小崗村“大包干”的做法。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第一個關于“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對迅速推開的農村改革進行了總結。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同時還說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個體經濟,而是社會主義農業經濟的組成部分”;1983年1月,中央發出第二個“一號文件”,從理論上確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中國理順農村生產關系打開了新路子,拉開了農村改革的大幕;1984年1月,中央發出第三個“一號文件”,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規定了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1979年9月17日至24日,張家口地委召開工作會議,傳達和學習鄧小平副主席與天津、上海市委常委及山東省委常委的三次講話,貫徹省委九月工作會議精神,部署農村工作。會議深入揭批了林彪、四人幫“把社員正當家庭副業當作資本主義尾巴割掉;把農村地區生產責任制和按勞分配當作倒退、單干、工分掛帥、物質刺激”等極左路線問題及其在我區造成的影響危害。會議提出,今年的秋收分配,包括劃分了常年作業組,實行了聯產計酬的生產隊,都要堅持以生產隊統一核算,統一分配,不能以作業組為單位單獨分配。會議要求,繼續解放思想,深入批判極“左”路線;解除搞活經濟后怕出現貧富懸殊、產生新的資本主義的顧慮;克服思想僵化。下面就用幾個實例說明問題:1979年,康??h二號卜子公社、哈咇嘎公社開始實行包工到組、聯系產量計酬的生產責任制。當時,由于受“左”的影響,在實行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問題,公社黨委和革委會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一抓到底,不斷完善和鞏固作業組,使生產責任制順利推進。二號卜子公社在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總產量達到一千九百零二萬斤,比1978年增長19%,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哈咇嘎公社前腦包大隊糧食畝產由上年的62斤,猛增至140斤,社員口糧也由過去的200斤,提高到450斤,人均收入由原來的三、四十元增加到壹百元;萬全縣高廟堡公社黑石堰大隊糧食總產上到一百八十九萬斤,比上年增產三成多,畝產達到六百一十斤,每個人平均收入壹百三十元。實踐使他們嘗到了搞包工到組、聯系產量計酬生產責任制的甜頭。據統計,萬全縣劃分了常年作業組,實行了聯產計酬和超產獎勵的管理辦法。在全縣的771個生產隊中,有720個生產隊劃分了1767個常年性的作業組,推行生產責任制。經過一年努力,有1315個作業組得到鞏固和發展,占總數的74.4%。據9個公社統計,566個常年作業組中,增產的有536個,占94.7%,而且增產幅度高于平均水平;宣化縣崔家莊大隊第三生產隊土地瘠薄,有山坡地五百畝,1979年春,貫徹中央關于發展農業問題的兩個文件,劃分了兩個作業組,實行了聯系產量計算報酬的生產責任制,出現了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新氣象,干部社員摽著膀子干,出工人追人,干活人攆人,適時播了種,田間管理細致。所有大田作物著鋤三遍,重點田鋤了四遍,抽出一部分勞力搞副業,全年收入八千八百多元。當年糧食總產量達二十一萬四千二百多斤,比歷史最高水平增長百分之六十五;總收入三萬二千多元,比歷史最高水平增長百分之八十;人均收入一百三十元,比歷史最高水平增長百分之七十七還多;向國家貢獻糧食五萬七千九百多斤,比歷史最高水平增長百分之八十多。社員們高興地說,劃分作業組,生產長勁頭,打了一年主動仗,生產蹦了五個高。康??h、萬全縣、宣化縣的經驗做法,不僅較好地體現了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原則,更有利于調動干部社員的生產積極性。大家早出晚歸,一門心思撲在生產上,促進了農業大增產。
1980年1月,省委召開地、市委農業書記會議。號召各地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上,學四川經驗,實行生產責任制。提出要在全省推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包產到人、包產到勞等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并指示只要有利于發展生產,各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都可以實行。會后,萬全縣委在地委副書記陳義堂幫助指導下,積極開展了推行生產責任制試點工作,受到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歡迎,以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在一些社隊迅速推開,其他各縣也開始試行、推廣。
1980年2月下旬,在地委召開的工作會議上,萬全縣委介紹了推行生產責任制的經驗,引起了各縣和各部門干部的重視,但地委主要負責同志不贊成實行包干到戶,只同意實行包干到組,并有部分干部對實行包干到戶有顧慮。因此,會議沒有提出推行生產責任制的具體意見。
1980年3月上旬,省委召開了第二次地、市委農業書記會議。會上,省委負責同志講,省委主張的生產責任制是包產到組,不是包產到戶。對這一提法,許多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見。為此,省委重新提出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都可以。十四日省委轉發了《地、市委農業書記會議紀要》,接著又下發了《省委、省政府關于落實農村經濟政策若干問題的意見》,強調和規定,建立生產責任制,可以在勞力統一調配,生產隊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前提下實行包產到組,“不許分田單干”,“不搞包產到戶”。對上述省委的兩種意見,地委都表示堅決貫徹執行。與此同時,地委主要負責同志先后到萬全、崇禮、懷安等縣下鄉,批評了包產到戶這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和積極推行包產到戶的部分干部。一部分實行包產到戶生產責任制的生產隊停止了實行,有的只好瞞著上級繼續實行,萬全縣委也將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隊比例數做了“核減”。群眾說這是前頭推、后面吹(吹掉)。
1981年9月29日,《張家口日報》報道,貫徹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精神,各級黨委把選擇生產責任制的權力交給社員群眾,到目前為止,全區已有一萬九千八百三十六個生產隊確定了明年的生產責任制形式,占全區生產隊總數的94.9%。其中,實行大包干的生產隊有一萬八千二百四十一個;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隊二百五十九個;實行專業承包的生產隊二百六十五個;實行聯產到勞的生產隊九百三十六個;實行聯產到組和口糧田等其他形式責任制的生產隊有一百三十五個。其余生產隊的責任制正在制定之中。30日,地委總結全區農業生產責任制試行情況指出:一九八O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下達以來,全區普遍建立了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深受農民群眾的歡迎,其具體形式是:一、在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的地區,實行的以戶為單位獨立耕作大包干;二、在農田水利建設基礎較好的地區,實行的統一耕地、統一澆地、統一使用大中型農機具條件下的大包干;三、在工副業較多、多種經營開展較好的地區實行的林、牧、副、工包干到專業隊、組、戶、工,農田耕作包干到戶。同時,全區有45%的基本核算單位實行了統一經營、聯產到勞的生產責任制(即在生產隊統一分配前提下,根據生產需要和每個勞動力的特長,實行生產任務到勞,聯系產量計算報酬)?!犊偨Y》指出,今后不論采取哪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其基本原則是:生產隊體制不變,主要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不變,一切從有利于生產發展的需要出發,宜統則統,宜分則分,根據自然條件和生產力水平,因地制宜地選擇實行。
1982年1月5至11日,地委、行署召開了地區農業生產責任制經驗交流會。會議總結了一九八一年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效果指出,搞得好的一百五十九個公社普遍獲得了大增產,六千零六十七個“三靠隊”(靠貸款、救濟、返銷糧),有二千六百多個摘掉了“三靠隊”的帽了。尚義縣下馬圈公社,解放三十二年來吃了二十五年返銷糧,實行大包干一年翻身,向國家交售糧食二十八萬斤。與會同志一致認為,責任制勢在必行,非搞不可,哪里搞得早、搞得好、哪里就富得快。年底統計,全區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的生產隊達到二萬零四百七十六個,占總隊數的98%。其中,實行包產到戶的一百九十一個隊,實行大包干的二萬零二百八十五個。
1982年10月下旬,張家口地委召開縣、市委農村工作部部長會議。會議指出,1981年我區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以來,出現了一批成倍翻番的隊和年產萬斤糧、人均收入超千元的戶。實行包干到戶和聯產到勞的隊幾乎隊隊增收。少數實行聯產到組的隊沒有增收或增收不大,他們說,明年再也不搞聯產到組的中鍋飯了,也要實行“大包干”。
1982年12月3至12日,地委召開全區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會議重申了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明確了生產責任制向專業化、社會化發展的趨向和指導方針,澄清了怕“變”到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老路上去和怕犯走資本主義道路錯誤的模糊認識,這次會議給農民吃了“定心丸”。
1982年12月18日,張家口地委報告:聯產承包責任制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全區涌現出五萬八千多個專業戶和先富戶,賣萬斤糧的戶從去年的七十五戶增加到一千六百多戶。
1982年12月26日,地區農業報告:全區有二百六十六名國家農業科技干部同農民搞了技術聯產承包,比一九八一年增長了三倍,占全區農業技術推廣干部的46.2%;他們與農民簽訂了一千三百六十一份合同,既有經濟指標、技術措施,又有獎有罰,共承包土地六十五萬畝,為一九八一年的三十倍,絕大多數實現了增產增收;地區農業局六名農業技術干部與涿鹿縣雙樹大隊社員簽定技術聯產承包合同,承包糧食作物五千一百九十五畝,總產指標為四百九十四萬斤。實收糧食六百三十萬斤,比承包指標增產20%。按合同規定超產部分的5%獎勵承包人員,他們共提取獎金九千元。
1983年10月21日,張家口地委向省委作出《關于貫徹執行中央一九八三年一號文件情況的報告》?!秷蟾妗氛f,十個月來,通過貫徹執行中央一號文件,農村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斷完善;重點戶、專業戶應運而生,全區“兩戶”已發展到十二萬九千多戶,占農戶總數的15.1%,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新的合作經濟或聯合體也相繼出現,目前全區已有七千四百多戶;群眾性學科學、用科學活動廣泛展開,全區有一千八百多名農業技術人員同農民搞了技術承包,僅農業承包面積就達四百多萬畝。
結論:通過以上探索可以看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推廣和普及,充分體現尊重農民意愿、滿足農民要求、維護和發展農民利益;基本消除了生產勞動上的“大呼隆”和分配中的“大鍋飯”;它以農戶或小組為承包單位,擴大了農民的自主權,發揮了小規模經營的長處,克服了管理過分集中的弊病,又繼承了以往合作化的積極成果,堅持了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和某些統一經營的職能,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
[1]張家口地區大事記(1948—1983):531-532、540-541、543、577-578、591、615、617-619.
[2]二號卜子公社實行生產責任制成效顯著[N].張家口日報,1980年1月4日(第二版).
[3]糧食大幅度增產的訣竅在哪里?——前腦包大隊實行包工到組、聯系產量計酬的調查[N].張家口日報,1980年1月7日(第二版).
[4]萬全縣去年農業又獲豐收[N].張家口日報,1980年1月15日(第一版).
[5]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發展農業生產——萬全縣黑石堰大隊管委會[N].張家口日報,1980年1月7日(第二版).
[6]實行生產責任制 認真辦好作業組——崔家莊兩個生產隊的調查[N].張家口日報,1980年2月6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