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建春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主要發展目標之一是“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我認為,集團化辦學,尤其是“緊密型集團化辦學”,是實現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重要路徑。
“緊密型集團化辦學”的首要目標是使名校資源效益最大化、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擴大化。“緊密型”集團以名校為龍頭,把新校納入成為新校區,行政上實行“一體化管理”,即集團下轄的各個校區是同一個法人,實行“干部統一調配、師資統一分配、教研統一活動、財務統一扎口、績效統一考核”。這種“緊密型”集團,由于集團內部各個校區價值觀相同,利益相關,資源共享,命運休戚與共,容易把新校區教育質量提上來、品牌樹起來。由于新校區不是一所真正獨立的學校,而是名校集團旗下的一個校區,名校品牌的溢出效應會增加優秀師資的加盟、減少生源的流失,加上集團內部統一管理,新校區的教育質量與老校區相比不會出現難以填平的巨大鴻溝。
“緊密型”集團如何提升協同育人力,考驗著集團領導者的教育情懷、教育理想和教育擔當。我任黨委書記、總校長的蘇州高新區實驗初中教育集團,就是“緊密型”集團。經過6年艱苦卓絕的集團化辦學實踐,現在集團進入了“黃金發展期”,到2019年9月即將形成“一校四區”的辦學規模。在集團化辦學實踐中我認識到,“緊密型”集團就如同一個大家族,校區就是大院內的小院,大院領導小院,小院相對獨立,既要統一指揮,也要充分放權。每一個新校區就像一個新生命一樣,它的孕育、誕生、成長都不是只要有財力投入即可那樣簡單,它需要大院掌舵者的指揮協調,也需要小院領導者的底層探索,更需要集團內部上下左右的良性協同。
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一般依靠傳統的各個職能部門進行行政管理。在基層的年級層面,年級組長負責制的局限性決定了年級組長只管教學業務、不管黨建工作。學校的黨建工作無論是在校級、中層還是基層,在“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思維中,事實上被“邊緣化”了。行政和黨建形成了“兩張皮”,互相脫節,缺乏黨政組織架構上的協同,集團黨委書記與基層黨員之間缺少組織聯系。那么,黨建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呢?我既是集團總校長又是集團黨委書記,能不能在組織架構上有所創新呢?
在黨建層面,集團黨委成員全部由集團副校長兼任;在行政層面,集團黨委委員、集團副校長兼任校區執行校長、集團條線校長。這種黨政“一肩挑”的集團校級組織架構,實現了黨政育人協同。精兵簡政,集團校級領導只有一正五副6個人,極大提升了校級層面的黨政協同育人組織力。
在校區年級層面,如何提升黨政協同育人組織力呢?集團現有黨員158人,約占集團教師總數的45%。如何把這樣一支規模較大、比例較高的黨員隊伍組織起來、發揮作用呢?2016年8月,我大膽嘗試“把支部建到年級”。我希望改變以往只抓教學業務的年級組長負責制,建立年級支部,遴選行政部門的中層干部兼任年級書記,建立年級書記負責制,由年級書記領導年級組長開展年級組的各項工作。這樣,黨政協同育人的基層組織架構就建起來了。目前,集團下轄3個校區(第4個校區今年9月啟用),共建立了9個年級支部,每個年級支部建3個黨小組。我們徹底把黨員組織起來,全面點燃黨員的工作熱情,走好“黨建最后一公里”。
我認為,文化就是一個地方、一個單位達成共識的價值觀、工作方式、集體人格。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的風氣,黨風正,師風、家風、學風就正。學校文化就是這所學校與那所學校有本質區別的標志。
我們集團的發展戰術路徑十分清晰: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讓學校文化與教育協同發展,努力提升集團育人凝聚力。我們達成共識,概括形成了集團文化體系。集團發揚“實”的精神,秉持“精勤質樸”的校訓,努力踐行“為國所用”的價值觀,著力培養有高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卓越師生,努力開創五大特色:“把支部建到年級”的黨建特色,“卓越課堂”的教學特色,“學生領導力課程”的德育特色,“足球+籃球”的體育特色,“無伴奏合唱”的藝術特色。
在文化與教育的協同過程中,領導干部就是一面大旗。集團黨委委員、集團副校長,不論是校區執行校長還是集團條線校長,全部上課。9個年級書記中,兩個是集團校長助理,既要兼部門主任,又要兼班主任;還有6個也是部門主任兼班主任,其他中層干部大多兼班主任。黨政干部身先士卒、勇于擔當,集團、校區、年級風氣煥然一新。兩個校長助理評上了蘇州市學科帶頭人,所有中層干部均榮獲區級以上賽事獎項。這就促使全體教師奮勇爭先、干出業績。本學年,在區、市的教學評優課和基本功大賽中,集團第一次實現了所有學科均獲得一等獎的“全覆蓋”。
學校文化對人的影響恰如靜水流深。今年4月,青年教師徐中吳在援疆支教時,母親在蘇州不幸遇到車禍過世。他在處理完后事之后,又重返新疆。他說:“我要化悲痛為力量,把對母親的愛化作對學生的愛,傾盡全力做好支教工作。”7位骨干教師也像年輕人_樣熱血沸騰,先后遠赴貴州銅仁支教,開講座,上示范課,指導青年教師。
金錢買不到卓越教師的教育情懷,文化的力量可以超越制度的剛性管理。正高級語文教師呂新平,不計較名號光環,堅持上足兩個班的課,備受學生愛戴。他還擔任集團語文組組長,滿腔熱情率領學生辦起文學社,開出深受學生喜愛的“新實意揚文學社”微信公眾號。他以魯迅先生為榜樣,熱情幫助青年人。今年上半年,在他精心指導下,有4位青年教師獲得蘇州高新區語文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一位青年教師獲得蘇州市語文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實現了語文組在市比賽中獲得一等獎“零的突破”。
沒有認同,就沒有協同。每年的暑假,集團總要選派一批骨干教師從金山路校區流動到青城山路校區、馬運路校區。金山路校區是集團的根據地,也是集團乃至蘇州高新區的龍頭學校。雖說短暫離別只有三年,仍然有感情上的諸多不舍。可是,每天早晨6點30分,當教師班車從金山路校區向著遠在14公里之外的青城山路校區出發時,班車內總是充滿歡聲笑語。被眾人封為“天師”的物理大咖張文軍,總會傳經布道、妙語連珠。集團第一才子歷史教師王黑鐵,身兼教科室主任、年級書記、班主任多職,不時推薦經典名著,談笑之間,書生意氣,浸潤心田。骨干教師內心懷著對學校文化的深深認同,幫助集團各個校區排憂解難。
“緊密型”集團化辦學,關鍵是集團領導要做好校區與條線制度上的頂層設計,確保每一個兩者交匯處的項目落到實處,校區的育人戰斗力就會不斷提升。
校區與集團命運相關,校區有質量,集團就有質量;校區有特色,集團就有特色。所以,作為集團領導者,必然主張各個校區在共享集團品牌、共建集團文化的前提下不是千人_一面,而要百花齊放。校區執行校長希望校區既有教育質量又有辦學特色,所以要向集團分管教學、德育的條線校長申請與之相匹配的骨干師資。在我主持下,雙方要坐下來進行類似于軍事上的“沙盤推演”活動,反復討論、協商,解決師資的匹配、流動、調整等問題。為了兼顧各校區的辦學需求,校區與條線的協同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我在集團副校長的分工上,搭建了便于協同的組織架構。我們有5個集團副校長,由其中3人兼任三個校區執行校長、集團條線校長,還有兩個集團副校長出任集團條線校長。這種“條塊結合”的模式,使協同育人有序、快速、高效。
青城山路校區是集團的第二個校區,歷經6年的風雨,運作已然成型,教育質量節節攀升,校園足球漸成氣候。青城山路校區的執行校長兼集團體育條線校長,在綜合分析集團所有體育教師專項、各校區學生體育特長等情況之后,統籌兼顧各校區體育特色,決定在青城山路校區發展男足和男籃、金山路校區發展男籃女籃和女足、馬運路校區發展女足。在體育教師調配過程中,他與集團分管教學的校長、其他校區的執行校長一起協商,形成共識,實現共贏。
馬運路校區是集團的第三個校區,辦學3年教育質量開始逐步提升。辦學之初,新校區地處動遷小區,社會普遍不相信新校區辦學水平,生源流失嚴重。其問,馬運路校區因新建筑需要通風暫借金山路校區過渡一學期,金山路校區隨后因為改擴建需要到馬運路校區過渡三個學期,集團決定利用這個機會讓金山路校區對馬運路校區的干部、師資以及學生干部進行全方位培訓,極大提升了馬運路校區的育人戰斗力。現在,馬運路校區的生源流失數量明顯減少。去年,在集團分管教學、后勤條線校長的大力協同下,馬運路校區接連承辦了第九屆“江浙滬長三角論壇”“江蘇省足球評優課”等大型活動,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骨干教師團隊,師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強,社會美譽度有所提升。
錦峰路校區是集團的第四個校區,即將于今年9月啟用,集團決定從前三個校區中抽調部分干部和骨干教師到該校區工作。校區執行校長與各條線校長多方協同,確保辦好這個新校區。毋庸回避,隨著校區的日益紅火,校區之間競爭與協同的矛盾也會逐漸凸顯。正確的解決之道是,只有百花爭艷,才能春滿人間。
黨建與行政、文化與教育、校區與條線這三個不同維度的協同,恰似陸??杖娏Ⅲw作戰體系的協同。這種體系化的協同是否成功,取決于集團各個層面的教育者是否上下同心。當“緊密型”集團充分發揮出體制、制度、運作的優勢時,協同育人的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定會得到可持續提升。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高新區實驗初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
責任編輯 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