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平 許序修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以下簡稱“雙十”),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于1919年10月10日創辦,初衷是培養有文化、有本領、有骨氣、有靈魂的人才,為強國富民、振興民族服務。
這是一所“有精神”的學校。百年來,學校始終把學校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聯結在一起,秉持“追求極善,勇為最先”的精神,堅守初心,不斷創新奮進。
“雙十初創是一所私立校。創校伊始,首任校長馬僑儒先生就聘請廈門音樂界名人和學校教師一起,共同譜寫校歌,并將歌詞中的‘勤、毅、信、誠選為校訓,作為學校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范,也是學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校長陳文強介紹。
1953年,學校改為公辦學校,但各方面與公辦學校還有較大差距,怎么辦?時任校長李永裕認為學校要提升、要上臺階,就必須團結人、凝聚人、愛護人,秉持愛國為民的初衷,一心—意辦學校,精益求精搞教育。真是“一念既定萬事勝,重重關隔豁然通”,短短幾年,雙十就追上福建省教育先進水平,教育質量進入全省前三名,學校被評為省重點中學、福建省和全國先進紅旗單位,代表福建省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獲“全國文教先進單位”稱號,學校代表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這是對“雙十”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的高度肯定。自此,學校形成“嚴謹治學,精細育人”的教學傳統和“追求極善,勇為最先”的文化精神。
改革開放后,學校繼續高揚愛國為民辦校的大旗,并把愛國為民具體化為“熱愛祖國從熱愛家鄉熱愛學校做起;熱愛人民從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做起”的行動和精神,這種行動和精神已在一代又一代學生心中扎根。從雙十走出去的人,無論走向哪里,都有牢固的家鄉隋感和祖國情懷。
“現在,我們發現這種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重要內容高度契合,這更堅定了我們的認識:時代變了,家國情懷不能變,這是我們辦學的認識論!”陳文強如是說。
為了高揚學校精神旗幟,增強學校文化精神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形成促進學生健全成長的育人氛圍,雙十要求教師堅守辦學初心,不折不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懷,并將其融會于日常教育教學中。

“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熱愛科學,追求卓越,把學校建成師生生命成長、人生發展的幸福家園”,永葆學校健全文化生命的蓬勃繁衍。圖為校長陳文強與學生談心
陳文強強調教師要“三懂”,即“懂教育規矩”,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為國家、民族服務;“懂育人規律”,遵循人的生活規律,遵循人的成長規律,遵循學科教學規律,遵循“勤、毅、信、誠”的校訓,做到與時俱進,革故鼎新,學必求勤,勤以修業;志必求毅,毅以處事;言必求信,信以立身;心必求誠,誠以進德。“懂育人規范”,依法治教,依法治學,依法育人,依法施責,確保“不做違背規矩、違反規律、背離規范之事”。
“三懂”理念直接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就是整合發揮學科教育功能,通過文化科學教育,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就是尊重生命,引導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勤奮學習、頑強拼搏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的做人自信;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社會公德,引導學生邁向卓越,形成信仰自信。
陳文強通過總結百年雙十的文化傳承和育人經驗,凝練出“培元致善”的教育思想。“培元”即著力培育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致善”即尊重師生的生命成長和人生發展,鼓勵師生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學校由此提出“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熱愛科學,追求卓越,把學校建成師生生命成長、人生發展的幸福家園”的辦學理念,其目的就是傳承學校優秀文化,高揚學校精神旗幟,永葆學校健全文化生命的蓬勃繁衍。
“我越來越感到,教育最終是要塑造高尚的靈魂、健全的人格!”高三段長黃昌鴻由衷發出心聲。
為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情懷,學校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列實踐活動,為使實踐活動富有成效,學校配套編輯出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學生讀本》,被福建省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范本,受到中宣部的肯定;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頑強學習的遠大志向,學校編輯出版了《怎樣讀書》,并被評為2013年全國圖書館必備百本好書之一。學校著力引導學生把讀好書與走好路、做好人統一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動人的教育故事,教師還把這些故事用生動的筆觸記下來,出版了《心靈的雕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故事100例》,獲得廣泛好評。
為壯大學校的文化生命力,學校還結合價值教育與學校領導力的課題研究,開展學校軟實力的研究,出版了《校長領導力與學校軟實力》,引領學校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為學校文化精神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確保文化精神旗幟不倒,家國情懷不變。
文化多向滲透的社會環境中,學校如何應對?“用信念凝聚智慧,激發活力,增強戰斗力。”陳文強擲地有聲:“堅定對學生終身發展和國家未來負責的理想信念,是雙十的方法論。”
“信念就是旗幟。堅定信念端正黨風,通過優良的黨風帶校風、促教風、正學風,扎實推進‘雙十追善系列黨建特色品牌建設,實現‘—支部一品牌全覆蓋,推進黨團實踐教育活動。”副校長黃強介紹。
如初中第_支部與中華街道共建,開展“愛滿中華”服務社區小學生活動;第四支部與華僑博物院共建,開展“情系華博”志愿講解服務活動;第五支部與思明區殘疾人職業援建中心共建,開展“美麗心靈”助殘活動;又如高中第一支部與禾盛社區共建,開展“講經說典”活動;第八支部與坂尚社區共建,開展“引領健身”活動;其他支部與禾盛社區合作,踐行“路長制”活動。雙十初中部黨支部還成立了“蒲公英”“先鋒號”“巾幗美”“幸福的時代”“向陽花”等35支理論宣講小分隊,開展各類宣講活動100多場,同時開辟了“大學習、大宣講”和“學習進行時”專欄,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學習先進理論。
“信念就是目標。學校通過堅定信念落實辦學理念。”副校長李海北介紹。
雙十立足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和育人經驗,倡導“培元致善”教育思想,形成“生命實踐教育、人文滲透教育、科學探究教育、藝體審美教育”四大特色品牌和“尊重生命,崇尚人文,熱愛科學,追求卓越”四個教育維度,并以此為龍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世界先進科學知識,統籌課程學習,完善課程結構,推進綜合實踐,全面培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增強學習自信和文化自信,著力培養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兼具的卓越人才。
“信念就是智慧。學校通過堅定信念不斷優化課程改革。”李海北深有體會地說。
學校運用系統科學的原理,建構和實施“五優”策略:一是優化“三維教學目標”,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實施科學與人文滲透教育,常年開設人文、科學講壇,讓學生時刻感受到人文、科學的脈搏,聽到人文、科學的腳步聲,真切感受到人文、科學的巨大魅力,以此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強化良好思維品質和創新思維培育,將課堂變成師生個性張揚、靈氣進發的舞臺。二是優化“人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課程及活動實踐,成立各種人文活動組織,增進人文審美感知,培養創意表達、審美能力和人文理解素養。三是優化“科學教育體系”,加大技術課程的教育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科技競賽,以此形成科學思維習慣,掌握科學本領,了解科技創造教育的實用性、應用性特點,錘煉科技創新、實踐品質。四是優化校本課程特色,開展創新后備人才的培養實驗,大膽突破原有課程體系,率先實現走班制和大學課程先修,把課程延伸到人生成長和終身發展領域。五是優化課程實施,整合課程資源,融通課程內容,開設特色課程,強化綜合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基于情境和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體驗式、探究式、研究性學習等跨學科綜合性教學,著力培養整合學習、融通學習、綜合探究、應用實踐的品質和能力,培養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勢發展。

“信念就是力量。通過堅定信念強化‘知行合一。”黃強介紹。
學校把勞動實踐服務教育貫穿到日常生活中。一是倡導從自身做起,從教室、校園做起,整理好書桌,布置好教室,美化好宿舍、校園等;二是開展創建“綠色家園”活動,參與社區衛生大掃除,清洗亂涂畫和“小廣告”,清理衛生死角,撿拾路邊垃圾,維護道路交通、經營秩序等;三是開展“愛萌伴讀”,針對有需求的小學生進行課外興趣輔導;四是開展“同心同愿”活動,動手制作手工藝品開展義賣,作品有軟塑、彩陶、剪紙等;五是充分利用通用技術課和通用技術車間,進行各種工藝產品的創造;六是參加各種社會公益勞動和志愿者服務,等等。
在雙十,通過系列化的勞動實踐服務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幫著做,公益的事爭著做”這樣一種氛圍。學生樹立起牢固的勞動觀念,養成吃苦的勞動習慣,豐富了生活體驗,提高了獨立辦事和合作互動能力,還有助于磨煉頑強意志,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創造自信心,享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正是憑著手工制作的經歷和通用技術的經驗,初中部學生陳昱麟純手工打造的德國魚雷艇模型和高中部女生楊辰悅制作的俄羅斯海軍導彈巡洋艦模型,分別獲‘世界航模錦標賽F2A項目冠軍和‘國際航海模型仿真航行世界錦標賽F4C項目冠軍,這些都是樹立勞動觀念、堅定勞動創造信念、促進英才成長的成果。”黃強一臉自豪。
曾任2016級學生會主席的張涵抒深有體會地說:“如果把每一次不同的勞動經歷都當作一種財富,那么我可能是勞動實踐的頭號富翁。”雙十給予她太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她當過舞臺上的主持人、烈日下的搬運工、世界模聯大會代表、弦樂團的長笛首席、英文舞臺劇的配樂,等等。她說:“在雙十,總有一群人讓你熱血澎湃,總有一種‘追求極善,勇為最先的理想信仰,讓內心充滿力量!”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瞬息萬變,學校教育如何應對?“用創新激發活力,用奮斗促進發展,用求真求善求新求美求勤求合達成育人目標,切實落實五育并舉、全面培養要求,這是雙十的實踐論。”陳文強不無自豪地說:“雙十人一直在創新、在奮斗!”
“德育上求真,大膽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德育處副主任王翠霞說。
針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實施家校合作,開展“以書論心”的智慧家教,引導家長讀書,建立家長讀書群;開辟家庭工作坊,讓家長一起交流育兒體驗和感受,同時請專家開設講座,為家長解決問題出謀劃策。在學校教育的有效引領之下,家長也被“激活”,他們有的開設“隨想書店”,有的創辦“雙十小伙伴”組織,提升了家庭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但孩子獲得健康成長,家長自身也得以成長。
學校引導家長與孩子建立共同成長和共同發展的關系,共同面對社會上紛繁復雜的問題和方方面面的挑戰,引導孩子自主、積極成長。“孩子最終是要離開學校、離開家庭走向社會的,讓孩子學會正確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應對社會各方面的挑戰,具有社會性的生存和發展智慧,這才叫成長和發展。”王翠霞說。
智育上求善,大膽創新育人模式,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我們實施‘三大計劃,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高三段長黃昌鴻介紹。
一是實施“百年英才計劃”。以書院制創造良好的課外生活環境,以導師制聚攏名師團隊,通過一對一個性化教學、學生組隊的思想交流與碰撞,給予學子們更高的平臺、更廣闊的視野、更科學有效的指導。二是“對比實驗計劃”。將當年中考“指標到校生”組成對比實驗班,以實驗的方式為教育教學的創新、學生潛能的拓展提供新思路。三是打造“英語課余計劃”。學校與教育部國家留學基金委聯手,每周額外增加3小時英語類課程。通過提供口頭表達的機會,包括外教課程、書院授課等,讓學生能夠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通過模擬聯合國活動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國際理解,提高分析事理、掌控全局的能力,給學生一個提升綜合素養的舞臺。
讓學生多樣化成長,關鍵是通過課程引發學生的多樣化興趣,課堂就是引領學生興趣的主陣地。“特級教師陳聰穎的天文地理課,不管是天上億萬星斗的秘密,還是大地之下沉睡的各種石頭,各種地理知識他都能信手拈來”“在正高級教師陳溫柔的課上,學生的思維在歷史的縫隙中、文明的進程中穿梭,很多史實趣事伴著時空的轉移和朝代的變遷,呼之欲出,超乎想象”“數學教師張瑞炳,經常把古詩詞、哲學、歷史等學科知識融入數學課堂中,還研發‘函數操,讓學生愛上數學,迷上數學”。學生的評價,充滿著對教師人格和學識魅力的景仰之情。
體育上求新,大膽把生命教育納入體育。“為使學生健全成長,從新生一入學,就著重抓好‘三力培養。”高一段長黃振華介紹。
一是生命救護力。學會人工心肺復蘇、會用滅火器、會游泳,確保關鍵時刻能“自救”“救人”,服務社會。二是身體耐受力。雙十強調身心健康第一!每個學生都要養成體育鍛煉習慣,不斷強健體魄,學會排解不良情緒和心理壓力,打好健全的身心底子,以勝任方方面面的挑戰。三是品格意志力。通過體育活動有目的地磨煉意志品質,提高抗挫折、抗競爭的意志力,做到關鍵時刻能夠“咬緊牙關不掉隊”。
美育方面,雙十致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的力量“滲透在雙十學生的每一個毛孔”。
中國音樂家協會前主席李煥之是雙十的校友,他曾回憶:“我的音樂愛好是母校培育的。當時學校的課外活動開展得很活躍,我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銅管樂隊,這使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還參加了其他文藝活動,這些活動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中國教育電視臺赴雙十拍攝電視紀錄片《傳承的力量·春節篇》,就是圍繞李煥之創作的《春節序曲》為主線展開拍攝,旨在立足春節這一特殊的時間節點,通過雙十民樂團演奏這首經典曲目,展現雙十莘莘學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除了傳統的合唱隊、銅管樂團外,學校還有健美操、舞蹈、舞龍舞獅、航模、柔力球、網球、足球和戲劇、影視表演等藝體團隊,這些團隊均是全國、省、市奪標的佼佼者,經常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雙十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輻射作用,富有成效地推進了廈門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廈漳泉教育同城化的發展。學校與翔安區教育局、思明區教育局、漳州臺商投資區管委會、海滄區教育局共建共管“廈門雙十中學翔安分校”“廈門雙十中學思明分校”“廈門雙十中學漳州分校”“廈門雙十中學海滄附屬學校”,幾所學校在內涵發展、質量提高、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成長等方面碩果累累;繼續與蓮花中學、湖里實驗中學友好合作,幫扶平和一中、新疆吉木薩爾縣第一中學等,與之結成命運共同體,實行全方位融合發展,形成事業向心力,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多樣化、差異化是學校教育的寶貴資源,要把個性與共性統一起來,讓各個有差異的教師、學生都能在學校找到施展才智的舞臺,人人出彩。”陳文強說。
讓外界頗有些羨慕的是,雙十教師彼此問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欣賞、互相勉勵,形成一個信任與責任共同體。雙十學生則團結、自主、積極、向上,每個人的情感、思想、智慧、活力都能夠有力張揚。
整個學校呈現一種“綠色教育生態”,滿足人的個性和共性發展需要,尊重人的協作共通精神,形成和諧的師生共生機制,達成共性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你在雙十不得不優秀,不得不出色!”福建省最美教師、蘇步青數學教學獎獲得者趙祥枝自豪地介紹。
“學校始終進發著一種奮斗力量,上下一致求真知、求真理,做真事、做真人,師生一起明志致遠,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于是,雙十的天空群星閃耀,每天都在演繹著生動的故事。”副校長黃強說。
每個教師都有故事,為人師表,精心育人。校長陳文強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數學正高級教師趙祥枝是“活力教學”的創立者、“福建省最美教師”,數學正高級教師張瑞炳研制了“函數操”,歷史正高級教師陳溫柔開創了“行走的歷史”,特級教師陳聰穎引領學生實現了“校園星空夢”,青年教師趙向波潛心“模擬聯合國”研究,編寫出《模擬聯合國》教材……
每個學生都有故事,特色鮮明,全面發展。獲第39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羅佗平,已是北京大學有機化學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獲第43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郭慶云,現在北京大學攻讀博士;獲全國數學競賽銀牌的謝松晏,在留法讀博期間解決了代數幾何著名難題Dtbarre充沛猜測,現已入職中科院數學所,被評為“陳景潤未來之星”;李仲雯入選南京大學科訓團隊,參與探秘世界第一深湖貝爾加湖;李樂、黃紫東相繼用小提琴“拉”開了北大之門,陳瑾彈琵琶“彈”進了北大;高中階段便在《無線電》雜志開設專欄的連寧,自幼對物理產生強烈興趣的黃來明,均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
每個社團都有故事,技藝高超,異彩紛呈。“模聯”共舉辦9次全國性模聯會議,在美國常春藤、芝加哥等模聯大會上,多次捧回大獎;“航模隊”獲得5枚世界航海模型錦標賽金牌;女子足球隊連奪省市中學生足球比賽冠軍,女子籃球隊獲福建省中學生籃球錦標賽初中女子組一等獎,“舞蹈隊”在全國中小學生文藝展演中屢獲金獎……
師生出色,學校就出色。百年來,雙十始終以創業的姿態奮斗興校。“為國育才”是雙十人心底無聲的誓言,未來的道路,這仍將是矢志不移的行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