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成 王建恩
傳承紅色基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們利用地處沂蒙革命老區的區域資源優勢,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當地的英雄人物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扎實推進紅色教育的全員化和常態化。
為弘揚沂蒙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學校開發系列觀影專題,每個專題包括觀看愛國影片和主題教育活動。觀影前,學校下發觀影指導,推薦學生閱讀相關革命史料,幫助學生了解相關英雄人物的故事,師生共同賞析老一輩革命家的詩詞文章;觀影后,開展評影、演影、踐影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啟迪學生牢記過去苦難滄桑的革命歲月,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月“學雷鋒”。組織學生觀看電影《雷鋒》和《離開雷鋒的日子》,舉行“學習雷鋒好榜樣”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學習雷鋒,從我做起”講故事比賽,指導學生制作護綠心愿卡、建立學生小隊、植樹護綠等。
四月“祭英烈”。學校集中舉辦“祭英烈,鑄忠魂”主題系列觀影活動,組織學生觀看《革命紅嫂》《英雄孟良崮》《劉胡蘭》《黃繼光》等革命先烈影片,組織學生到方城南陵烈士陵園掃墓,到孟良崮戰役紀念地祭陵,舉行“紅領巾心中的影視英雄”講故事比賽、紅色經典誦讀競賽,繪制“英雄在我心中”人物畫,制作“清明祭英烈”手抄報等,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禮敬先烈先輩、熱愛祖國的情感。
五月“學楷模”。組織學生觀看《鐵人王進喜》《孔繁森》等影片,舉行“紅領巾愛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清掃校園周邊道路,開展文明就餐光盤行動,舉辦“我是最美勞動者”作文競賽等活動。
六月“迎七一”。組織學生觀看《建黨偉業》《永不消失的電波》等影片,舉行“黨在我心中”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紅領巾心向黨”手抄報制作比賽,組織“紅歌唱響校園”歌詠比賽,舉行“迎七一-頌黨恩”黑板報設計競賽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堅定學生“知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九月“慶勝利”。組織學生觀看《鐵道游擊隊》《狼牙山五壯士》《平型關大捷》等抗戰片,舉行“紀念抗戰勝利,弘揚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紀念抗戰勝利,立志振興中華”作文競賽,組織“抗日英雄故事”演講比賽、“緬懷革命先烈、繼承革命傳統”紅色詩歌朗誦比賽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牢記革命歷史,強化為建設強大國家而努力奮斗的精神。
十月“頌祖國”。學校將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定為影視黃金周,組織“慶國慶”系列觀影活動,觀看《建國大業》《開國大典》等愛國影片,開展以“祖國發展我成長”為主題的教育活動,舉行“我和我的祖國”講故事比賽,舉辦“尋找祖國成長的足跡”攝影比賽,組織“歌唱祖國”慶國慶歌詠比賽等活動,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十一月“愛沂蒙”。組織學生觀看紀錄片《大青山突圍戰》、影視劇《血染大青山》,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到大青山突圍紀念地祭陵,撰寫《我愛沂蒙》主題觀后感,舉行“突破封鎖線,勇搭生命橋”班級競賽、“中國夢·沂蒙情”紅歌演唱比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詩歌朗誦比賽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走進那個血雨腥風、艱難困苦的年代,感受沂蒙英雄人物的不朽氣概。
十二月,“興中華”。組織學生觀看《七七事變》《百團大戰》等影片,開展“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主題教育活動。舉行“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學生大型簽名活動,組織全校師生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開展默哀悼念儀式,通過活動讓學生牢記國恥,為振興中華、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同時,挖掘地方德育元素、制作區域紅色視頻、開展“我愛家鄉,筑夢沂蒙”教育,是學校紅色影視教育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學校駐地在抗日戰爭時期隸屬八路軍費東抗日游擊區,曾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通過閱讀史料及小記者的重點采訪,搜集了大量珍貴的圖片和實物資料,在此基礎上學校影視教育中心精心制作了《青山祭憶,薪火傳承》《沂蒙山小調》《革命母親莊大娘》《華城村反頑戰役》等微視頻,豐富了學校紅色影視資源。
依托沂蒙革命老區的區域資源優勢,學校每年組織四次大型紅色基地研學活動。每次研學活動前,學校都預先設計詳細的研學方案,確定研學主題和活動內容,還設計發放了研學手冊,做好研學的知識儲備,如要求學生觀看相關影視劇,了解革命歷史,學唱紅歌,參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踐活動,記錄研學收獲與心得等。研學后,學校適時組織“坎坷路、魚水情”支前手推車班級比賽、“愛祖國、頌沂蒙”紅色歌曲演唱賽、“搶救傷員”接力賽等活動,進一步鞏固研學成果。
在充分發揮革命老區資源優勢的同時,學校還依托駐地南嶺烈士陵園、英雄故居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全員徒步祭陵活動,舉行新隊員入隊儀式,積極運用家校合作模式,堅持個人游歷與集中研學相結合,實現紅色研學的全員化和常態化。
利用節日假期,學校啟動了以“紅色共育、放飛夢想”為主題的學生個體紅色研學活動,實現對紅色集體研學的有益補充。活動開始前,學校特別召開家長會,向每一位家長發放《“紅色共育、放飛夢想”研學指導手冊》,要求家長“節日假期至少一次帶領孩子游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至少一次陪同孩子觀看革命影片,或至少一次體驗支前活動”,并對每個環節提出相應的要求、給予細致的指導。根據學校要求,家長制訂家庭研學計劃,確定研學實踐內容,帶領孩子進行個人研學,家長和孩子的足跡幾乎踏遍整個沂蒙紅色大地。
節日假期家庭研學結束后,學校又適時組織學生研學實踐報告會,紅色研學先進個人分別結合自己的研學經歷,配以豐富的圖文、視頻資料及精美的PPT,向同學介紹自己的研學內容、交流研學體會,分享研學成果。學校對在紅色研學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和班集體進行表彰,進一步強化研學的育人效果。
近年來,學校以“沂蒙精神”為核心內涵,以發生在沂蒙大地上的革命和建設的圖片及相關影視材料為主要內容,以部分支前模擬實物為補充,建設了“紅色展館”,該展館成為學校師生近距離觸摸和了解革命戰爭歷史的重要場所,全面推進沂蒙精神的育人功能,弘揚沂蒙精神,打造紅色文化。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錢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