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顧樸光 顧雪濤
蒙紹華(1925—2015),布依族,貴州荔波縣人,1945年考入江蘇正則藝術專科學校,主修油畫專業,畢業后返回家鄉,任荔波中學美術、音樂教員。1950年參軍,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五兵團宣傳部和貴州省軍區文化部從事美術創作。1955年轉業到貴州省文聯,任《貴州文藝》美術編輯,后調貴州省美協工作;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二級美術師。
蒙紹華在部隊主要畫連環畫和宣傳畫,轉業后從事版畫創作,因為他認為后者能更及時、更便捷地反映現實,服務政治。1957年他發表了版畫處女作《新辟的公路》,頗獲好評,此后時有佳作問世,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有4幅作品分別入選第三屆、第四屆全國美展,6幅作品先后入選第三、四、五屆全國版展,成為全國知名的版畫家。蒙紹華的版畫大多反映農村題材,特別是新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巨大變化。作品構圖平實,造型簡約,刀法單純,畫面往往略顯稚拙,不夠精致,但卻透射出一種源自內心的真誠,而唯其真誠,所以感人。《清水江上的節日》《布依寨安上電燈》《送畫下鄉》《桔鄉秋色艷》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清水江上的節日》作于1957年,描繪清水江畔少數民族在節日觀看龍舟競渡的熱烈場面,借以歌頌解放后民族地區的繁榮與和諧;該畫入選第三屆全國版展,并入編《十年來版畫選集》和《春華秋實·1949—2009新中國版畫集》。《布依寨安上電燈》作于1962年,通過布依山寨安上電燈的事實,反映新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物質文明建設的巨大進步;該畫入選第三屆全國美展,并入編《十年木刻》。《送畫下鄉》作于1963年,表現文藝為工農兵服務,以及布依族人民政治翻身后對精神文化的渴求;該畫曾相繼入選第五屆全國版展和第四屆全國美展。《桔鄉秋色艷》作于1964年,描繪金秋季節桔子喜獲豐收,農民們忙于采摘、運輸的場景;該畫曾入選第四屆全國美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以上作品描繪的都是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折射出蒙紹華作為一個布依族版畫家的審美取向。

蒙紹華作品《送畫下鄉》。(作者供圖)
“文革”十年,蒙紹華被迫放下刻刀,他良好的創作勢頭亦因此中斷。改革開放后蒙紹華重煥藝術青春,他一方面拾起荒廢多年的本行,畫了許多油畫風景和油畫靜物,算是了卻了積郁在心中的一段遺憾;另一方面他重操刻刀,創作了不少版畫精品,其《森林之歌》曾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清江初月》《烏蒙秋色》先后入選第八屆、第九屆全國版展,其余佳作有《高原秋艷》《侗鄉月夜》等。蒙紹華晚年的版畫作品刀法洗煉,色彩濃烈,意境優美,藝術邁上了新的高度。鑒于蒙紹華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版畫作出的貢獻,1996年中國版畫家協會特頒給他“魯迅版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