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杰,劉瑞鳳
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膿毒血癥是一種全身感染性疾病,多個重要臟器受到感染,病情兇險,治療難度高,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目前,CVVH是主要治療手段[1]。在本研究中,筆者展開了烏司他丁聯合CVVH對膿毒血癥合并AKI治療效果的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療的膿毒血癥合并AKI患者34例,隨機分成2組,實驗組和參照組。實驗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齡39-58歲,平均年齡(48.5±2.9),原發病情況:感染5例,胰腺炎12例;參照組17例,男9例,女8例,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7±1.8)歲,原發病情況:感染3例,胰腺炎10例,外科術后4例。從性別、年齡以及原發病情況方面比較,兩組基本信息無明顯差異,P>0.05,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采取基礎治療,進行抗感染、液體復蘇等。參照組采取CVVH治療,先建立臨時性血管通路,采用血液凈化器(廠家:金寶公司)持續治療3天。血流速度設置為170-220 mL/min,置換液輸入速度設置為35 mL/(h?kg)。3天后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適當地進行參數調節。實驗組采取烏司他丁聯合CVVH治療。在CVVH治療的基礎上加入烏司他丁治療。方法為,在50 mL的0.9%生理鹽水中,加入20萬u q8h烏司他丁(生產廠商: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476,產品規格:5萬單位),進行靜脈緩慢滴注,一日2次。兩組的治療周期均為7天[2]。
1.3 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存活率。對患者進行空腹抽血,測定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的情況,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0.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n/%),檢驗方法用微創鉆孔引流術與小骨窗開顱術治療中等量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對比分析χ2檢驗;計量數據表現形式為(Mean±SD),行t檢驗。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的判定標準參照P<0.05。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存活率 實驗組死亡人數1例,存活率為94.12%。參照組死亡人數6例,存活率為64.71%。實驗組的存活率高于參照組。對比兩組數據,χ2值為4.497,P值為0.0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是,實驗組的下降幅度大于參照組,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Mean±SD)
CVVH治療可以凈化患者體內的炎性介質和毒素,改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烏司他丁具有阻斷膿毒血癥,保護臟器的功能,其主要化學成分是尿胰蛋白酶抑制劑。它可以抑制多種蛋白、糖、脂類水解酶,控制炎癥介質過度釋放,改善微循環和組織灌注,增強機體免疫力。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在烏司他丁聯合CVVH治療后,患者體內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有明顯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參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的存活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烏司他丁聯合CVVH治療膿毒血癥合并AKI,可以有效控制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提高存活率,其應用價值值得被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