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中國居民正經歷變革性的社會轉型和激烈競爭,目前壓力來源十分多元,家庭、工作學業、婚戀、健康等現實問題都是人們產生迷茫、焦慮情緒的主要促成因素,負面情緒一旦未能及時有效宣泄和排解,將可能帶來健康問題,甚至造成社會撕裂。
由于社會經濟地位、資源占有度的差異性,不同收入群體的生活境況迥異,生活煩惱不盡相同。對于低收入群體而言,經濟收入成為最大的生存難題。而中高收入群體已基本實現財富自由,該群體的消費逐漸從“生存型”向“享受型”轉變, 社會需要和自我實現需求凸顯,在情感抒發、精神信仰、社會認同等方面提出更大訴求。
艾媒數據顯示,有63.7%的中等收入網民愿意向他人傾訴煩惱,親朋好友為最主要傾訴對象,心理咨詢師、陌生人排名次之。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收入的不斷增長,人們對心理咨詢師和陌生人的傾訴意愿不斷上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教育部、世界衛生組織、中國科學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
(整理:記者楊露 制圖:美編甘麗芳)





此外,“4-2-1”結構的家庭數量增多,加上社會養老體系尚未完善以及傳統孝道觀念的盛行,青年面臨著更大的養老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