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彬
(蘭州財經大學隴橋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霧霾問題一直困擾著蘭州的城市發展,政府在采取各種行政措施經過治理之后,蘭州市的環境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環境問題是一場持久戰,本文試圖從綠地對霧霾的降解作用機理出發,探討蘭州市綠地系統在進行霧霾防治方面的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以期為蘭州市的霧霾治理尋求新的突破點。
關于綠地的概念,不同領域的學者有著不同的解釋,但是從總體上看,對綠地的概念主要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認為凡是有綠色植物生長的區域都可被稱為綠地,包括人工和自然綠地;狹義的綠地指在城市規劃用地范圍內的綠化用地,本項目主要研究綠地系統對城市霧霾的降解作用,主要指的是狹義的綠地,也就是城市中的綠化用地[1]。
城市綠地系統是指城市中的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種類、不同規模的綠地之間通過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機統一整體,形成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能夠發揮綠地的整體生態功能。
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從而達到對空氣的凈化作用,而氧氣又是人類生存中必不可少的氣體,根據資料研究,一個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需要25平方米的草坪才能消耗掉,一個人一天消耗的氧氣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來產生[2]。某些綠色植物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有吸收的作用,污染空氣的主要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氫化合物、硫氧化物等,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這些有害氣體。銀杏、沙松、白皮松、樟葉槭、檜柏、加拿大楊、構樹、檉柳等可以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硫;銀杏、加拿大楊、木香、米蘭、樟樹等對抗氯氣及氯化氫效果顯著;桂花、銀杏、白皮松、美人蕉等能吸收空氣中的氟化氫;懸鈴木、紅葉李、銀杏等植物能很好的吸收臭氧;云杉、山楂、桑樹等能吸收空氣中的粉塵、鉛、汞等;松樹、柏樹、樺樹等來消滅大氣當中的細菌微生物;種植垂柳、云杉等來降低外界的噪音污染[3]。
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也在源源不斷的進行著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使水分從植物體內散發到體外,在這個過程中植物需要吸收大量熱能,蒸騰作用能夠增加植物周圍的空氣濕度,降低周圍的空氣溫度,對改善城市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有綠地的地方比城市的濕度要高,溫度要低[4]。在垂直冬季寒風的方向種植防風林帶,可以減低風速,減少風沙,改善氣候[5]。
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調研,根據《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蘭州市的綠地系統分為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和森林公園,綠地系統的總體布局如圖1所示。
3.2.1 蘭州市的綠地系統已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系統,但是綠地面積分布不均衡。

圖1 綠地系統總體布局
在景觀規劃設計中,點狀綠地是指規劃面積小于1公頃的城市各類綠地,包括社區公園、街旁綠地、廣場、庭院、屋頂花園等,據調查研究表明,蘭州市的點狀綠地數量較少,點狀綠地在整個綠地系統中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的時候可見縫插綠,充分發揮點狀綠地的生態功能;線狀綠地是指寬度不小于20米的綠地,包括城市道路綠化、城墻、濱水等游憩綠地,蘭州市的線狀綠地主要集中在黃河南北兩岸的濱水區以及蘭州市的各級城市道路兩側的綠化中,線狀綠地已經形成了蘭州市的基本綠化骨架;面狀綠地是指面積大于1公頃的綜合公園、專類公園、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等,面狀綠地的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城關區中山鐵橋的南北兩岸,西固區、安寧區和七里河區則缺乏成片的面狀綠地。
3.2.2 綠地建造的質量水平低
2015年,蘭州市成功獲得全國園林城市的榮譽稱號。據2015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城市建成區園林綠地總面積達7660.82公頃,綠地率達33.92%,綠化覆蓋率達38.1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1.06%。雖然綠地建造基本形成規模,但是蘭州市的綠地建造水平比較低,建造質量參差不齊。在南北濱河路兩旁的綠地,安寧區、青白石等一些新建的城區,綠化水平較好,無論是植物配置方式、植物種類、形成的景觀效果都比老城區好。而在老城區,綠地面積少、綠地只是城市建設用地中的填充物,綠地在整體布局上缺乏整體性、系統性,植物種類單一、景觀效果不好、植物配置層次簡單致使植物的生態效益發揮不出來。
3.2.3 對于蘭州的重污染區西固,防護樹種的利用率低
在蘭州霧霾的三大作用區中,重工業主要集中在西固區,對大氣造成的污染情況最嚴重。因此,綠地對西固區來說具有重要的生態防護作用。在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植物會產生枝葉枯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的現象,因此西固區的綠化樹種必須選擇抗逆性強的植物來減少有害氣體對于植物生長產生的危害。在廠區綠化中,工廠四周宜栽植冠大陰濃,抗污染性強的植物,如臭椿、榆樹、國槐等形成綠墻,阻擋吸收廠區內部排放出的有害氣體,在廠區內部則盡可能利用一切空地加大綠化面積,發揮綠地的生態效益。
3.2.4 蘭州市垂直綠化立體綠化的發展還處于空白階段
蘭州市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的數量卻很有限,除了城市建設用地之外,用于綠化的土地資源就少之又少。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中增加綠地面積,使綠地能夠充分發消除霧霾的作用,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在平面綠化的面積已經無法增多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將目光轉向立體綠化,城市中的立體綠化包括垂直綠化和屋頂綠化,立體綠化不僅可以增加綠化面積,提升綠量,而且還能起到凈化空氣,改善環境的作用。據統計,蘭州市的立體綠化分布很少,幾乎沒有。
在干旱少雨,生態環境惡劣的蘭州,綠地系統的建造對改善城市大氣環境,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宜居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對于蘭州市創建生態文明城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城市規劃部門、園林綠化部門及相關部門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使蘭州的綠地系統的布局更加科學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