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秀 向姣

[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護理措施對腦卒中(CVA)主要照顧者照顧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CVA患者及主要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及主要照顧者分成對照組(90例)和觀察組(9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延續護理,觀察組采用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護理。干預6個月后,比較兩組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及患者的再入院率。結果 觀察組主要照顧者CVA的相關知識、日常及疾病相關照顧技能、自我壓力與健康管理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主要照顧者的綜合照顧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6個月內再入院率(11.1%)低于對照組(2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護理能提高CVA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關鍵詞]時機理論;延續護理;腦卒中;主要照顧者;照顧能力
[中圖分類號] R47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8(b)-023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based on timing theory on the care ability of the main caregivers of stroke patients (CVA). Methods A total of 180 CVA patients and their main caregivers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90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9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continuous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continuous care based on timing theory.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care ability of the main caregivers and the readmiss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VA-related knowledge, daily and disease-related care skills, self-stress and health management scores of the main caregiv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rehensive care ability score of the main caregiver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admission rate within 6 month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1.1%)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based on timing theory can improve the care ability of the main caregivers of CVA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readmission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 Timing theory; Continuing nursing; Stroke; Main caregiver; Care ability
腦卒中(CVA)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殘率等特點,已成為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1-2]。我國CVA患病人數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研究數據顯示,70%~80%的CVA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3-4]。經歷疾病急性期后,患者主要回到家庭康復,患者的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影響著患者的康復效果[5]。由于缺乏照顧技能,加之巨大的體力和精力消耗,CVA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也面臨著較高的照顧負擔[6-7]。根據CVA患者及主要照顧者的延續護理需求,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能提高照顧者的照顧能力,減輕其照顧負擔[8-9]。時機理論是指在疾病的不同階段給予照顧者連續的護理干預,以滿足照顧者知識、技能等方面的需求[10]。本研究將時機理論應用于CVA患者的主要照顧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CVA患者及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及主要照顧者分成對照組(90例)和觀察組(90例)。對照組中,男62例,女28例;年齡39~72歲,平均(53.82±5.31)歲;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12例,2000~5000元57例,5000元以上21例;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評分為45~100分,平均(75.59±2.64)分。對照組主要照顧者中,配偶68名,子女16名,其他(兄弟姐妹等)6名;年齡23~67歲,平均(46.52±4.63)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或中專20例;大專、本科及以上58例。觀察組中,男58例,女32例;年齡42~73歲,平均(53.44±5.18)歲;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下10例,2000~5000元61例,5000元以上19例;ADL評分為45~100分,平均(75.33±2.85)分。觀察組主要照顧者中,配偶70名,子女15名,其他(兄弟姐妹等)5名;年齡25~65歲,平均(46.08±4.7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中專18例,大專、本科及以上62例。兩組患者及主要照顧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CVA的診斷標準[11],并經CT或MRI證實;首發CVA,能用語言或文字溝通,病情穩定; ADL評分≥40分;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內外科疾病或認知障礙。主要照顧者納入標準:為患者的配偶或子女等,自愿承擔患者出院后的大部分照顧任務;能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年齡18~60歲;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外科疾病者及需付費提供照顧的人員。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住院期給予患者神經內科常規護理,出院時告知患者及照顧者居家康復的注意事項。出院后,對患者行常規隨訪,即每個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問題,并督促患者按時門診復診。
1.2.2觀察組? 成立“時機理論”延續護理小組,由1名主治醫生、1名護士長任組長,5名神經內科高年資(在神經內科工作時間>5年)護士為組員。以“時機理論”的五個階段為依托,小組成員共同編寫包含各階段居家護理技巧的《CVA居家護理指南》。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時機理論”的護理指導,具體措施如下。①診斷期:此期為疾病確診期。向患者及照顧者詳細講解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如疾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治療方法、預后等。同時注意疏導患者及照顧者的恐懼、焦慮等情緒,并與其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②穩定期:此期為從確診到病情穩定。繼續重點照顧方法的指導。要求主要照顧者參與到患者目前的康復護理中。發放《CVA居家護理指南》,通過床旁示教、播放視頻,集中授課等形式,幫助照顧者掌握相關照顧技能。同時,繼續關注患者及照顧者的情緒變化,在技能指導的同時樹立起康復的信心。③準備期:此期為出院前,主要進行居家照護技能指導。了解患者的居家生活環境,并指導家屬適當改進。同時對主要照顧者進行飲食、遵醫囑用藥、合理康復鍛煉CVA復發危險因素的預防、復發癥狀的識別等指導。④實施期:此期為患者出院后的3個月內,主要通過電話隨訪和門診復診的形式進行。每2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居家康復情況,了解照顧者在此期間遇到的困難,并予以解答。特別關注照顧者的情緒變化,及時疏導負面情緒。每次門診隨訪前通過電話提醒,并要求主要照顧者陪同。在門診隨訪時,由延續護理小組組織授課,針對照顧者在居家護理時遇到的困難,進一步的技能培訓和知識指導。⑤適應期:此期為患者居家生活的3~6個月,主要是幫助患者逐步融入原來的社會活動,幫助照顧者調節生活節奏。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導照顧者讓患者參與力所能及的自我護理。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采用王贊麗等[12]編制的CVA患者照顧者綜合照顧能力問卷進行評估。該問卷共35個條目,包括CVA相關知識(9個條目),日常及疾病相關照顧技能(16個條目),自我壓力與健康管理(5個條目)和應對策略(5個條目)。各條目采用Likert 1~4 級評分法,總分35~14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照顧能力水平越高。②CVA患者的再入院率。干預6個月內,統計兩組再入院的情況。再入院率=(再入院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主要照顧者照顧能力得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主要照顧者的綜合照顧能力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的綜合照顧能力總分高于對照組,且除應對策略外的其他三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主要照顧者的各維度得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干預6個月再入院率的比較
實施干預6個月,觀察組再入院例數為10次,再入院率為11.1%;對照組再入院例數為21次,再入院率為23.3%,觀察組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2,P=0.03)。
3討論
居家康復是絕大部分CVA患者的選擇,由于缺乏醫護人員的專業護理,可能會影響前期治療的效果[13]。相關研究顯示,提高照顧者的照顧能力,能夠促進CVA患者肢體功能的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主要照顧者的綜合照顧能力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護理能提高照顧者的綜合照顧能力。通過“時機理論”進行延續護理,針對患者及照顧者在疾病的不同階段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不僅能提高其對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且能針對其需求進行適時的指導,從而減輕照顧者的照顧壓力,提高其照顧能力。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除應對策略維度外,干預組在其他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可能與照顧者不能將所掌握的照護知識靈活應用,對醫護人員的指導較為依賴有關。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注意關注照顧者應對策略方面的指導,以更全面地提高其照顧水平。
提高照顧者的照顧能力是預防CVA復發的重要內容[16-18]。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護理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通過“時機理論”進行延續護理指導,提高了照顧者的綜合照顧能力,使其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照護,在預防CVA復發和促進疾病康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而降低了患者的再入院率。
綜上所述,基于“時機理論”的延續護理能提高CVA主要照顧者的照顧能力,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在延續護理計劃和內容的制定中,應充分評估患者及照顧者在不同階段的需求,為其提供更加針對性的延續護理指導,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吳亞哲,陳偉偉.中國腦卒中流行概況[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6,16(6):410-414.
[2]Kerns JM,Heidmann D,Petty M,et al.Optimizing public health strategies for stroke education:need for a controlled trial[J].Am J Ther,2011,18(1):81-90.
[3]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4):246-257.
[4]陳仁娟.延續護理在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7):181-184.
[5]劉娟娟,劉琪,尹心紅,等.腦卒中患者家庭照顧者照顧準備度與疾病不確定感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3):202-206
[6]翟清華,張振香,張秋實.腦卒中照顧者照顧負擔及護理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8):132-134.
[7]梅永霞,張振香,林蓓蕾,等.社區腦卒中照顧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4):1054-1056.
[8]喬婷婷,陳丹丹,鄭蔚,等.腦卒中后遺癥患者主要家庭照顧者照顧需求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 18(13):130-132.
[9]戴葉花,李小英,賀棋,等.腦卒中患者與家屬延續性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護理學報,2014,21(2):26-28.
[10]田銀,張春華,周俊輝,等.基于時機理論對1型糖尿病患兒家屬不同階段照護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0):1899-1902.
[11]吳丹紅,李華.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最新診治指南解讀[J].臨床內科雜志,2015,32(9):647-648.
[12]王贊麗,趙岳.腦卒中照顧者綜合照顧能力評估問卷的編制與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9):75-77.
[13]Askim T,Langhammer B,Ihle-Hansen H,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dividualized coaching after stroke: the last study (life after stroke):a pragmati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troke,2018,49(2):426-432.
[14]隆衛娟,張娟.病人照顧者綜合康復護理培訓聯合延續護理對缺血性腦卒中病人居家生活質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7,31(20):2456-2461.
[15]李洪俊.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及照顧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5,13(17):1594-1597.
[16]Salehi M,Amiri A,Thrift A G,et al.Five-year recurrence rate and the predictors following stroke in the mashhad stroke incidence study: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stroke in the Middle East[J].Neuroepidemiology,2018,50(1-2):18-22.
[17]Amp LW,Wilkins.Correction to:2018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8,49(3): e138.
[18]呂露露,郭紅,胡力云,等.腦卒中患者照顧者綜合照顧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6,31(11):1-4.
(收稿日期:2019-02-27?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