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樂樂 杜妍慧 李岱枰 聶驍
摘 要:建筑企業走出國門已成為一大趨勢,其可持續發展也受到廣泛關注。通過文獻分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探究跨國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并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提升跨國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我國的建筑企業走出國門,快速發展。
關鍵詞:跨國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影響因素;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6.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5-0012-02
可持續發展是人們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的新的發展觀,是人們對傳統的發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才能開創一條生產力發展、生活富裕、環境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企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本經濟單位和微觀主體,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建筑業是資源需求量大的國民經濟支柱行業,建筑企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國內建筑市場的飽和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建筑企業走出國門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跨國建筑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要注重責任的承擔,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文獻綜述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初來自于生態學,1987年,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這個定義涉及了經濟、文化、社會和自然環境,是一個綜合性的和動態性的概念,闡明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影響、不可分離的理念[1]。
目前,關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尚未有統一的表述,因為可持續性是一個非常難以定義的概念,但是它被普遍接受為包含社會、經濟和生態方面。
二、跨國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
(一)內部因素
1.社會方面,包括跨國建筑企業的社會責任、社會關系網絡、本地化程度、跨國化程度等因素。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社會責任的承擔,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9];對于跨國建筑企業,在進行國際工程時,社會關系網絡是其獲取社會資本的媒介,實施本地化和跨國化的策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回饋社會,才能實現企業與社會共同的可持續發展。
2.經濟方面,包括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因素。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獲取經濟利益,要想不斷成長與擴張,必須提升經濟管理方面的能力。對于跨國建筑企業的海外經營,經濟管理是重中之重。跨國建筑企業具有外來者劣勢,對企業績效有很大影響[10]。提升跨國建筑企業的經濟管理能力,增強企業的海外資本安全,有助于可持續發展。
3.環境方面,包括能源消耗水平、環保投資、廢氣排放、環保技術等因素。建筑業作為資源和能源消耗量較大的產業,對環境影響較大。跨國建筑企業走出國門承包工程時,應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及時處理施工現場的污染,以樹立良好的形象,取得當地公眾的支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
4.企業治理方面,包括掌握核心技術、企業的快速應變能力、企業文化多元性、企業形象等因素。跨國建筑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受到文化、宗教、法律等諸多影響,使企業治理面臨著諸多挑戰。這要求企業既要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又要快速適應周圍的環境,這又需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文化習俗,進行文化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企業文化,求同存異,共同發展[11]。
(二)外部因素
1.經濟環境。經濟環境影響跨國建筑企業的投資潛力和利潤水平,因此要求跨國建筑企業預先對東道國的經濟狀況有整體的了解,包括當地的通貨膨脹率、貨幣的穩定性、政府支出、關稅等。通過認真考察東道國的經濟環境,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制定經營策略,獲取利潤,實現可持續發展。
2.文化環境。我國的建筑企業的國際市場廣闊,覆蓋到拉美、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這些地區與我國的文化差異較大。相關研究表明,失敗的跨國經營活動中,70%是文化差異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念和風度習慣,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差異。若不能處理好文化沖突,會給企業的跨國經營帶來困難[12]。
3.法律環境。在進行國際工程時,面臨著新的法律環境,對跨國建筑企業的行為進行了諸多限制。比如一些發達國家比較嚴格的環保法律,對跨國建筑企業的科技水平和環保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東道國的法律各異,法律差異的影響會發生在投標階段、合同簽訂階段、合同履行階段等項目的全過程中,這就要求企業規范自身行為,自覺承擔法律責任[13]。
4.技術環境。對于跨國建筑企業,正確理解技術文件,有充足的技術實施經驗非常重要。在合同文件中采用哪個國家的標準影響了項目進行的效率,按照國內熟悉的方式可以減少帶給承包商的風險。國際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必須對商務與技術進行有機配合,協調好兩者的關系,使企業獲取利益[14]。
三、建議
第一,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跨國建筑企業要全面提升工程承包的能力,加快與國際管理模式的接軌,正確定位自身的發展方向。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還要追求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企業聲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體現在企業經濟利益的增長,更要體現在企業堅定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愿意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決心。
第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目前我國的跨國建筑企業的科技水平較高,研發熱情濃厚。例如高鐵技術,高鐵承包商往往面對一些特殊而復雜的施工環境,這種環境正是高鐵項目的特點,因此擁有一個競爭對手無法匹敵的技術解決方案將有助于企業獲得優勢地位。尤其適用于發達地區的工程招投標,最新的和最好的技術是獲得競爭優勢最有效的武器。
第三,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管理也是企業的一種生產力。跨國建筑企業要根據東道國的環境建立合適的管理體制,精簡管理層次,認真做好生產經營和成本控制。項目管理也要強化管理職責,建立專業化的項目管理團隊,有效做好項目的進度、質量和成本管理,實現企業的最佳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第四,打造品牌,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跨國建筑企業應以其高質量的工程打造企業品牌,不斷提升企業的資質和水平,拓展企業承擔業務的范圍,增強總承包能力。不斷推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通過建立全體員工認同的企業文化,引導規范員工的行為,使企業更具發展潛力,建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四、結語
本文通過進行文獻綜述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定義進行了梳理,并探索了影響跨國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對策。提升跨國建筑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推進企業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新,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使企業可以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姝.論跨國公司和可持續發展[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2.
[2]? 劉力鋼.企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12-15.
[3]? 劉幫成,姜太平.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分析[J].管理科學,2000,(4):2-5.
[4]? 向志強,許學軍.企業可持續發展與股權激勵[J].生產力研究,2002,(6):200-202.
[5]? Veleva V.,Ellenbecker M.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production: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1,(6):519-549.
[6]? Bi Z.Revisiting System Paradigms from the Viewpoint of Manufacturing Sustainability[J].Sustainability,2011,(9):1323-1340.
[7]? Epstein M.Making Innovation Work:How to Manage It,Measure It,and Profit from It,Updated Edition[J].Pearson Schweiz Ag,013.
[8]? Lozano R.,Nummert B.,Ceulemans K.Elucid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and Organis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25):168-188.
[9]? 辛杰,廖小平.論企業可持續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77-80.
[10]? 陳巖,李毅.外來者劣勢如何影響跨國企業績效?[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112-118.
[11]? 馮穎馨.探討我國企業國際商務經營及跨國管理[J].中國市場,2017,(13):184-185.
[12]? 鄭后建.正視文化差異發展文化認同——跨國公司全球經營中的文化思維[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5,(1):45-49.
[13]? 朱紹勤,陶玲.國際工程承包法律風險分析與應對[J].交通企業管理,2014,(5):67-69.
[14]? Edmundas Kazimieras Zavadskas,ZenonasTurskis,JolantaTamo?aitiene.Risk assess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J].Statyba,2010,(1):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