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業集群動力機制是獲取持續競爭優勢和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根本力量,文章結合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發展現狀,進而對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集群的成因和發展動力機制進行研究。
關鍵詞: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集群;動力機制
一、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集群發展成因
(一)地緣因素
滿洲里是我國第一大陸路口岸,口岸貨運量超過3000萬噸,承擔了中俄貿易60%以上的貨運量,我國進口木材的入境口岸分為兩大板塊,北方板塊主要包括滿洲里、二連浩特和綏芬河等口岸,滿洲里以進口俄羅斯產的針葉樹種為主,成為北方板塊的核心,其中木材進口量自2000年以來連續15年雄踞全國各口岸之首。
(二)政治因素
2014年中俄貿易總值達952.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在俄羅斯推行“東向戰略”和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俄滿洲里—赤塔區域,每年就貿易、旅游、經貿合作等問題召開協調聯絡工作組會議,不斷提升兩國經貿合作水平,雙方緊密穩定的友好關系,為口岸木材落地加工產業提供了良好環境。
(三)園區因素
滿洲里進口資源加工園區于2003年成立, 2007年木材加工企業超過100家,占全市同行業企業的97%以上,園區內涉及木材倉儲、加工、集散等各項業務,木材加工量達350萬立方米,產值接近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園區發展已初具規模,從鋸材、板材、烘干材等初級加工,集成材、指接板、建筑結構材等中段加工,再到家具、木門窗、木屋等終端加工,同時配備有集中供汽、變電、檢疫、消防、治安、稅務、擔保、貸款、銀行等各項服務,已形成了現代化產業鏈。
(四)資源因素
俄羅斯森林覆蓋面積和木材儲量居世界首位,森林覆蓋面積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7%,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占世界總蓄積量的22%,其中與內蒙古毗鄰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森林面積就超過5億公頃,木材儲量多達600多億立方米,并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后貝加爾邊疆區是東西伯利亞的主要森林經濟區,與滿洲里在地理位置上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五)政策因素
滿洲里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享有眾多的國家級支持性政策,如國家沿邊開放、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興邊富民等相關優惠政策,同時身處“中蒙俄經濟走廊”的戰略框架內,又是自治區首家獲準設立綜合保稅區的延邊口岸,企業享受進口原木加工鋸材復出口的優惠政策。作為草原絲綢之路上進入歐亞大陸的第一站,滿洲里市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尋求更多的有利政策。
二、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集群動力機制分析
(一)產生動力機制
1. 進口資源要素稟賦
Ellison和Glaeser通過對美國產業集群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認為,要素稟賦優勢聚集力可以解釋20%左右的產業集群現象。滿洲里口岸,從最初單純的進口資源,到發展為進口資源落地加工,得益于木材進口這一資源優勢。從進口量來看,自2000年以來,滿洲里口岸木材進口量連續17年雄踞全國各口岸之首,表1和表2分別反映了近年隨著木材進口量的遞增,木材落地加工量也在逐年上漲,產業集群規模在逐步擴大,為當地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進口品種來看,以紅松和樟子松原木及其鋸材為主要進口品種,其余為白松和落葉松原木及其板材進口;2016年首次增加了進口品種,進口原產自俄羅斯的橡木厚板和樺木圓棒,凸顯了滿洲里口岸進口木材的優勢。
2. 市場需求
產業的發展要先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內源動力。據統計,近10年來,全國的木材消耗量將近5億立方米,木材消耗總量增長了173%,到2020年,我國的木材需求量可能要達到8億立方米,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與此同時,為加快重點國有林區森林資源的恢復和培育,要求全面停止大興安嶺等林區的商業性采伐,這就使得對木材進口的依存度一再提高,接近50%。作為木材消耗大國,同時又是林木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這為木材加工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 運輸成本低
加工企業產品的運輸成本越低,集群輻射的市場范圍就越大,才能保證產品的可貿易性。滿洲里與俄蒙兩國陸路接壤,向外西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北通道相比,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運輸成本低、時間短,經過的國家少、海關通關成本也低,是一條十分重要而便捷的新通道。在跨境班列方面,“滿俄歐”班列線路達到41條,基本上輻射了互聯全中國的便捷高效通道;在口岸物流產業方面,重點推進公路口岸國際物流貿易綜合體一期、公路口岸貨檢場區擴能升級工程、國際公路物流中心二期等項目,并自2014年開始建設中國對俄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在赤塔、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等地建設境外配貨中心,形成中國最大的對俄跨國貿易直銷通道。
4. 產業創新
創新是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對產業集群來說,需要在生產技術與效率、產品質量、人才機制與組織結構等方面進行創新。在加工技術方面,采取彎曲梁工藝加工建造房屋在自治區尚屬首家;引入樟子松樹皮提取黃酮素和匈牙利嚴寒地區綠色家居概念房等專利技術,帶動全市木材加工產品的技術改良和工藝創新,使木材加工產業鏈形成循環式鏈條。在人才培養方面,充分發揮滿洲里木材行業協會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課程及相關知識講座,加快實用型人才培養,以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為依托,以家具設計專業為主導,為木材企業不斷輸送職業技能人才,推動木材加工產業升級。
5. 分工專業化
勞動分工細化和專業化程度提高是產業集群形成與發展的基本動因。集群內部企業之間勞動高度分工,上下游企業進行密切交流,促進集群內產業鏈條的完整延伸。滿洲里木材加工業逐步形成了鋸材、板材、烘干材等初級加工在上游壯大,集成材、指接板、建筑結構材等中段加工在中游擴張,家具、木窗、 木門、木屋等終端加工在下游延伸的現代化產業鏈,在節省企業加工成本之余,也提高了生產材料的利用效率。且鋸材集成材總體產能已躋身全國前列,2012年被中國木材保護工業協會授予“中國木材防腐產業基地”稱號。
(二)發展動力機制
1. 企業家精神
在產業集群形成過程中,企業家精神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尤其是最先進入這個地區的企業的領導者具備企業家精神是吸引其他產業內企業和相關產業集聚在其周圍的關鍵性因素,這在發展中國家很明顯。滿洲里木材加工業,以聯眾木業為龍頭企業,從最初國內最大的原木加工和純木窗生產企業,到目前承接的世界木屋博覽園項目已具備接待游客的能力,為今后木材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市場開發和品牌創新打開了良好的局面,加快木材加工業提檔升級;由其投資建立的滿洲里國際自木材交易中心已投入運營,是集加工展示、倉單質押、木材超市等功能服務于一體的平臺,將成為我國最大的俄羅斯進口木材及木材半成品現貨和期貨交易市場。同時通過聯眾集團建設的平臺幫助商戶向銀行申請質押貸款,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為中小加工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不斷強化產業龍頭的示范引領和凝聚帶動作用。
2. 品牌意識
品牌對于提高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品牌影響力大的區域能吸引更多的經銷商、供應商、投資者以及各類人才。在自主品牌創建中,聯眾木屋、正山防腐木、高秀碳化木均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將木材加工與旅游體驗融為一體,正在建設世界木屋博覽園項目,并且促成了聯眾、滿綱、潤佳與瑞典宜家家居合作,為宜家家居生產松木白身家具;科美亞木業生產的“俄松”牌指接板在北京各大建材市場上賣點較高,品牌效益得以發揮。
3. 環境建設
在產業集群發展過程中,完善的外部環境是產業集群保持強大生命力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條件。自2003設立木材產業加工園區至今,入駐企業已達百余家,園區內集中供汽、變電站、消防站、稅務所、木材檢疫中心等一系列綜合服務設施逐步完善,且由滿洲里聯眾集團投資建立的國際木材交易市場現已投入運營,一批小型企業已搬到了該交易中心的標準化廠房中,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優良的環境。從發展綠色低碳工業出發,建設了聯眾熱電廠,實現園區集中供熱和木材集中烘干,有效治理大氣污染。
4. 政府支持
政府公共政策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催化劑和保障,特別是政府可以通過各項措施來調整影響和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在中俄戰略合作關系的大背景下,“一帶一路”及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提出,滿洲里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自治區首個綜合保稅區的確立,為滿洲里木材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
目前,中韓自貿協定已經生效,充分利用自貿協定政策,做大“俄-中-韓” 進口木材加工再出口貿易通道;同時在稅收優惠方面,《滿洲里市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木材加工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中,指出對新建和擴建的木材精深加工項目,給予各種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滿洲里國際物流園區將與天津電交所籌建“木材在線”項目,共同構建木材電商平臺,充分利用相關政策,發揮電子商務拓展市場、整合資源的重要作用。
三、結語與啟示
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集群是在進口資源優勢以及地方政府扶持的基礎上內生形成的,具有很強的根植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對其生成有影響的因素為進口資源要素、市場需求、專業化分工發展等,而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地方政府引導與支持、品牌意識、企業家精神等。通過對其動力機制的分析,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區域內高級生產要素(企業家資源、技術、制度等)的聚集程度,決定著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及發展方向,同時決定著交易成本的高低、合作的密切程度。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要注重技術創新、加大對外招商力度,吸引高級人才落戶,不斷完善企業組織制度;二是集群產品存在差異化機會,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充分發揮政府企業聯動效能,進一步探索整合產業鏈條,加強與產業關聯度比較大的地區、集團和企業的關系,例如與龍江森工集團合作成立濱洲木業聯合體,與徐州賈汪區合作成立俄羅斯松木供應商和生產商協會,與東莞厚街鎮合作成立松木家具生產技術研發中心,促進產業要素跨區域流動,為主導產業升級和企業轉型爭取更多的資源、資金、市場、技術和信息支持;三是及早識別集群發展各階段所面臨的風險,采取有效規避措施給集群注入新的動力,促進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侯二菊.江蘇省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及其動力機制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9(08).
[2]盧淑娟,張占倉.長葛市大周鎮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動力機制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9(28).
[3]于樹江,劉靜霞,李艷雙.產業集群的動力機制與競爭優勢分析[J].商業時代,2010(25).
[4]孫德忠,龐博,閆海春.內蒙古口岸地區進口木材落地加工產業集群發展優勢分析[J].林產工業,2017(12).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滿洲里木材加工產業集群動力機制研究”(NJSY17622)。
(作者單位:滿洲里俄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