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軍
摘 要:融資困難是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問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尤為嚴重。在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進行描述的基礎上,從企業、政府和銀行三個層面分析困境形成的原因,并分別對上述三個層面做試探性研究,提出解決融資困難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成因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5-0078-02
引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作為實施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在提高科技創新、擴大就業、推動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階段,我國社會上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3 000萬余家,中小企業的數量占據到全國企業的95%以上[1]。然而,在貨幣緊縮、綜合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作用下,中小企業面臨產業優化升級、行業洗牌等嚴峻挑戰,這就使得融資需求空前放大。雖然我國正逐步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扶持中小企業,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但是,其融資難、融資亂、融資貴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我國中小企業具有數目多、規模小、資產少的特點。目前銀行貸款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融資結構較為單一;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及一些外部原因,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相對較高。另外,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難度較大,且手續復雜;民間借貸利率高,風險大。這些現象組成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嚴重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1.中小企業融資結構不合理。如今,中小企業融資手段主要可分為兩類:外源性融資和內源性融資,其中以銀行貸款為主的外源性融資占據了一半以上的比例。IFO聯合調查顯示,中國私營企業所有資金中債券融資和外部股權融資不到總額的20%。由此可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結構單一,過度依賴于銀行貸款,外部融資比重過小。這意味著,一旦企業無法獲得銀行貸款,企業將失去其重要的資金來源,資金運轉將難以為繼。
2.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已經高于10%,而社會平均融資成本僅為7.6%。如果中小企業選擇融資租賃、保理、小貸等融資方式,其融資成本很可能達到20%[2]。“短、小、頻、急”是中小企業貸款的特點,商業銀行會對中小企業貸款采取一定比例的上調利率,同時,中小企業需要提供一定的擔保,這就涉及到擔保費用,大大提高了融資成本。除此以外,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還會面臨一些隱性成本,比如存款回報業務增加的融資成本。銀行為了完成考核任務,經常要求貸款企業做“存款回報”,由于企業被迫將貸款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導致中小企業實際可用資金減少,融資成本大幅增加。由于上述費用的疊加,使得中小企業貸款成本遠遠高于銀行基準利率。
3.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難度大。盡管中小企業傾向于向銀行貸款,但仍難度重重。一方面,中小企業的經營穩健性較弱。較大型國有企業相比,我國中小企業資產規模相對較小,市場份額相對不足,且由于融資難、成本高等種種原因,導致其還款能力較弱,常常出現違約狀況,不符合銀行經營的首要原則即安全性原則。另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的財務信息透明公開,真實性也相對較高,而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真實性相對較低,且由于披露不規范,銀行對其進行資信分析時技術難度較大,耗費時間、人力也較國有企業多。
4.中小企業向民間貸款風險高。由于銀行向企業發放的貸款有限,通常只占潛在需求的50%以下,中小企業只能將目光轉向民間借款。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民間借貸法律體系,民間借貸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準入門檻低、風險較大、利率偏高。民間借貸利率通常高出銀行貸款利率的4倍以上,中小企業借款還款壓力大。而民間貸款公司因其風險較大,不得不繼續提高其貸款利率,這又進一步加大了中小企業的還款壓力,中小企業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
1.企業層面。中小企業的自身原因是形成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一是中小企業素質偏低。我國中小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城鄉企業,素質較大型企業總體偏低。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偏弱,經營能力較差。中小企業中多數是私營或合伙企業,管理者經驗有限,管理水平較低。且有些企業信用觀念較差,債務違約率高,極大增加了銀行和金融機構放貸風險。二是中小企業缺乏擔保物。由于資產規模十分有限,且自身信用度得不到保證,中小企業很難利用僅有的機器設備、房產等抵押物從銀行處得到抵押貸款。且我國擔保機構違約率較高,人員素質也有待提高[3]。三是中小企業內源性融資較少。在我國,中小企業上市難度較大,企業難以獲得股權、債券等內源性融資。據調查,我國中小企業內源性融資總額僅占全部融資金額的30%,在一些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內源性融資的總額可達企業融資總金額的50%以上,一些企業甚至達到了90%。對比看來,我國中小企業內源性融資太少,過度依賴銀行貸款這一途徑,而忽視了內源性融資,也是形成融資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2.政府層面。我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對不足。歷年來政府曾出臺過增加央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等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盡管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中小企業獲得了更多資金,但是僅僅依靠增加貸款額度很難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而許多發達國家會針對不同的行業類型采取不同的優惠政策,使得更多的資金流向創新型企業,幫助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另外,我國缺乏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管理機構。目前許多發達國家已經設立了專門的金融管理機構,來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設立專門的金融管理機構對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解決融資困境意義重大。
3.銀行層面。中小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銀行會從償債能力、營運水平、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全方面進行考察。由于中小企業財務信息相對不規范,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將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無形中增加了銀行放貸的成本。并且,中小企業貸款規模遠不及大型國有企業,這就造成了放貸給中小企業銀行單位成本遠遠高于放貸給大型企業。而且中小企業由于經營不穩定、信用較差等問題,違約率較高,即使提高了貸款利率,平均收益率也比不上放貸給大型國企的收益率。由此種種,導致我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往往對中小企業實行“惜貸”政策。
三、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解決方法
1.企業層面。我國中小企業過于依賴銀行貸款等外源性融資,而忽視了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等內源性融資。中小企業應該增加信息披露程度,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爭取早日上市,獲得股權、債券融資。此外,近幾年興起的眾酬、P2P等形式的新型融資手段為中小企業籌資提供了新的可能,中小企業應抓住新機遇,根據不同成長階段選擇合適自身的融資渠道[4],積極尋找資金上的出路。另外,中小企業應努力做到公開化、透明化,提升信用水平,注重誠信。通過積累信用來改善企業形象,這樣可以減少銀行放貸風險,有利于降低中小企業貸款成本,獲得更多的貸款。
2.政府層面。政府應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首先要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來切實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尤其要加大對科技尖端行業、環境友好型行業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力度;其次需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補貼力度,建立規范的政府扶持體系,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企業發展的“危險期”;國家在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中要發揮市場的力量,積極地宣傳與鼓勵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市場對中小企業的信心,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便利。
3.銀行層面。銀行可從四個方面進行革新,最大限度地幫助中小企業發展。一是銀行應改革信用評級體系。現行的信用評級標準具有歧視性和經驗性,往往只注重企業的會計報表,企業的經營規模在信用評級中所占比例較高,可見這對大型企業十分有利。因此,在中小企業信用評級中,銀行應該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企業的未來發展和成長空間上,而非企業規模。二是銀行應增加中小企業信貸產品種類。商業銀行應該把自身的地域優勢發揮到最大化,同時結合當地中小企業的現狀,努力開發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信貸產品。三是銀行應革新抵押擔保機制。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擔保人,并且缺少可抵押物,所以銀行可以嘗試新的擔保模式,例如探索動產抵押、知識產權抵押等新方式。四是銀行應該合理簡化貸款手續。銀行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放寬基層網點支行對中小企業審批發放貸款的權限,按照各類申貸企業信用等級的不同,設置差異化的審批放貸權限,讓基層支行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權。
參考文獻:
[1]? 穆新琪.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8):101-102.
[2]? 楊星.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金融支持建議[J].中國商論,2019,(5):42-43.
[3]? 宋燁,饒子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建議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2):107-108.
[4]? 蔡光明.不同成長階段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