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蕾
【摘要】通過對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概念的界定,明確其實現的意義。并通過對東北亞命運共同體阻礙與動因兩方面的因素分析,探討構建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的可能路徑。把握朝核問題和平解決的歷史機遇,使朝鮮積極融入東北亞命運體中,與世界接軌。同時實現東北亞六國的共同發展,展望東北亞的和平未來。
【關鍵詞】東北亞 ?命運共同體 ?朝鮮
“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基于此理念指導下,東北亞共同體是指:東北亞六國以經濟合作為載體、文化互通為媒介、安全互信為保障下的聯合體,共同致力于東北亞發展,并維護東北亞的和平與穩定局勢。同時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和平發展的助推器。形成以中國為核心,內核為東北亞命運共同體,外圈為其他區域國家共同合作的整體性人類命運共同體格局。
一、構建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的阻礙與動因
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朝鮮、蒙古國為核心的東北亞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并有著歷史糾紛、朝核危機、大國霸權主義等阻礙因素。然而從系統論的角度來說,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相互聯合將有助于解決目前存在的矛盾。
(一)阻礙因素
首先是圍繞著日本為主中日韓的歷史遺留問題和領土紛爭。日本對朝鮮半島殖民統治歷史傷痛,中日釣魚島問題、日韓“竹島”問題等。中日歷史認識問題包括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靖國神社問題、南京大屠殺問題和慰安婦問題。導致中日韓無法達成政治互信。其次是朝鮮半島的不穩定因素。朝鮮“閉門發展”的封閉狀態與全球化背景相互矛盾。同時朝鮮核問題制造了半島的局勢緊張,同時更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對原有的較為脆弱的和平穩定的東北亞格局產生沖擊。最后是美國的“亞太戰略”。近些年來,美國提出“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等戰略。而日本、韓國本身就是美國的忠實的盟友,美國作為聯盟中的主導者,擁有更強的談判能力,對其盟國對外戰略的影響不容忽視。
(二)動因
首先,朝核問題安全解決是東北亞命運合作體的鑰匙。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只有在保障生存的前提下,才有接下來的價值追求。朝核問題的和平解決意味著朝鮮的體制安全,朝韓間正常的國家關系交往,美國是否還可以現在這樣大張旗鼓的插手亞太事務。
其次,經濟合作是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的載體。朝鮮決定改革開放,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韓國的“新經濟地圖”、俄羅斯的“東部開發”、日本的經濟發展都相契合。可以說,和平穩定的局勢下,朝鮮經濟將會成為刺激東北亞經濟的新熱點,帶動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經濟程度上的相互依賴,促進政治上的溝通。
最后,集體安全是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的保障。區域性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形勢,主權國家面臨著的國際性問題,需要國家間的合作,共同發展。以朝核問題和平解決為契機,經濟發展為紐帶,達到安全共識。東北亞是中國、俄羅斯、韓國、朝鮮、日本、蒙古國的東北亞。東北亞的問題也應該在東北亞國家的范圍內解決。
二、構建東北亞命運共同體對策
東北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不是一個理想化的口號,而是立足每個國家未來長遠發展的戰略。因此,東北亞各國要加強經濟互聯、文化互通、把朝鮮納入到東北亞體系中來。
(一)經濟互聯
全面提升東北亞經濟發展理念資源配置能力,理念資源變化可以推動軍事戰略物資資源配置向經濟發展戰略物質資源的轉換。將朝鮮的改革開放進程納入到東北亞經濟格局中,通過對朝鮮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及相互間的商品流通,著力打造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熱點,拉動各國的經濟增長。
(二)文化互通
東北亞地區受儒家和佛家思想影響較大,儒家文化注重和諧并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和合文化”,主張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來化解矛盾紛爭,同時也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寬容仁愛的理念,這種和平的處世觀念將人類的共同利益指向了和諧世界。受中華體系影響,中國、日本、韓國、朝鮮都有著部分的文化遺留因素,挖掘文化共同之處。以和為貴,共謀發展。減少西方國際政治理論體系的權利說,致力于東北亞的命運共同體中。創造屬于東亞文化中的國際政治文化體系。
(三)朝鮮互助
自朝鮮戰爭以來,朝鮮一直受到聯合國和美國的多項制裁。目前朝鮮已經炸毀廢除了豐溪里實驗場,作為周邊的“鄰居”,我們應對朝鮮的舉措表示鼓勵,助力朝鮮半島的無核化進程。逐步恢復朝鮮的正常國家地位,歡迎朝鮮參與到東北亞事物中來,使朝鮮加快融入世界格局中的速度。并以經濟帶動緩和朝鮮內部的經濟壓力,以合作達成國家間的溝通交流。防止朝鮮改革開放后,仍然處于“尷尬地位”而最終做出的錯誤選擇。
三、總結
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是以中國為核心,東北亞各國為聯系的輻射圈,進而帶動東亞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甚至世界命運共同體。以期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可能包括安全、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方面的含義與理想世界圖景。并對目前朝核問題的和平解決具有現實意義。政治上的共識才能達到安全上的互信,安全上的互信可以有穩定的經濟合作。朝核問題的和平解決也是東北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契機,營造穩定的周邊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吳凱.建構主義視野下的東北亞安全困境研究[J].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5.
[2]李奎泰;樸正賢;李恒.對東亞共同體及東亞國際合作的認識——基于韓國大學生對東亞共同體認同的問卷調查[J].嘉興學院學報,2017.
[3]趙可金.東北亞的未來與中國的角色[J].當代世界,2017.
[4]李宗勛.東北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外交[J].東北亞論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