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思琴 喻彩霞
摘要:職業自信是形成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驅動力。目前,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缺失嚴重,高職院校應對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主客觀影響因素進行歸因,重新點燃與激發學生的職業自信,在職業自信塑造中培育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現狀分析;影響因素
職業自信是對自身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等方面給予的一種自我肯定,是一種價值取向和職業操守。只有對自己的職業能力有信心才能對工作產生興趣,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崗位中去,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敬業、精益、專注、創新,從而獲得良好職業發展道路,實現職業理想,并贏得社會的尊重與他人的認可。因此,職業自信是形成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驅動力。
一、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現狀
高職學生作為我國當代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既有著當代大學生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其獨特的心理特征和價值觀。高職院校普遍被認為是遜色的三、四流大學,相對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職院校在教育資源、學習環境等方面與本科院校之間存在較大落差,再加之社會及企業看待高職學生的眼光不一樣,這就導致高職學生在上崗就業時普遍存在職業自信不足的問題。根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報道,通過對全國高職院校學生的調查研究發現,職業自信心程度偏低的學生占有整個生源的50%,職業自信心程度偏高的比例僅為6%。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缺失主要表現專業認知度較低,對適合自己的職業缺少分辨力、職業定位模糊,對自己的就業感到擔憂,缺乏適應工作崗位和戰勝困難的勇氣,在工作過程中顧慮太多、不敢嘗試、不敢競爭、缺乏敬業精神,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導致個人能力發揮和未來發展受到了阻礙。高職院校因高度重視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教育問題。
二、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影響因素分析
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與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及理想實現息息相關??v觀目前高職教育來看,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缺失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職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在分析高職學生職業自信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開展職業自信教育刻不容緩。
(一)高職學生個體自身對職業自信的影響
職業自信會受到個人情感性格特征的影響。一般來說,性格內向的人往往表現為不自信,在面對自己能夠完成的事情時,總是不敢輕易嘗試、畏畏縮縮,認為自己根本干不了,也害怕出錯、被人笑話、被人輕視,導致學生個人潛能發揮受到阻礙,這些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樹立。職業自信的形成還與個人經驗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受高考挫敗經歷的影響,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不自信,容易形成學習懈怠感和學習無力感,學業上的不自信必然會引起職業的不自信。其次,如果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或實習工作崗位中能夠獲得成功,自我效能感增強,職業自信心自然也會隨之增強;如果不斷遭遇挫折和失敗,其職業自信心必然會減弱。第三,高職學生的心理正處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階段,他們對職業的認識度、就業的選擇,極為容易受到家人、同學及往屆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的影響,成功的間接經驗能夠激發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
(二)社會職業環境對學生職業自信的影響
隨著國家大力發展高校教育事業,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用人單位更青睞高學歷、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甚至歧視高職學生。高職學生進入單位后的工資待遇、培養機會均低于本科院校學生,而且高職學生主要從事一些技術含量較低、報酬不高的工作崗位,這使得部分高職學生容易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產生質疑和悲觀情緒,從而導致職業自信心缺乏。此外,受到我國傳統“官本位”思想的影響,部分高職學生認為職業既有高低收入區別,也有社會地位高低的區分。因此,當前復雜的社會職業環境,也是造成學生職業自信不足的重要因素。
(三)高職教育對學生職業自信的影響
目前,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尚未形成一套現代化職業發展的教育體系,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多地關注學生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的培育,對于學生職業自信和職業精神等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重視程度不夠。另外,有的學校教師對職業教育的輕視和自身散漫的工作態度,無形中給學生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高職生職業自信的培養與高職教育的理念及課程規劃有著緊密的聯系。
職業自信是優秀學生必備的人格特質,作為培養面向生產一線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需要了解高職學生的職業自信狀況,剖析高職學生職業自信的主客觀影響因素,厘清職業自信與工匠精神之間的邏輯關系,在職業自信塑造中培育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蔡檬檬,葉云飛.新常態下高職學生自信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3):110-116.
[2]張海燕.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精神培養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9(24):116-117.
[3]蔣池小美,李琳.“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職業院校工匠精神的回歸與培養進路[J].教育現代化,2018(11):262-263.